【正見網2012年02月03日】
韓信,大漢王朝開國第一功臣,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平生無一敗績的傑出將領。他精熟兵法韜略,在征戰中屢出奇謀,未嘗一敗,給後世留下了許多著名戰例和奇妙策略。而他在初出茅廬之際便因謀略傾倒了劉邦的謀士蕭何,以至有了「月下追韓信」的歷史典故;他在拜將之初便推演勾畫出未來天下之局勢,定下了如何擊潰諸國、一統天下的作戰方略,可謂文武全才。楚漢時人推許他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世讚譽其為「戰神」和「兵仙」。在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中評價他說,「韓信首建大策」,「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關於韓信的民間傳說有很多,這裡僅列舉幾例史書上記載的傳世故事:
胯下受辱 難忍能忍
韓信少年時雖是沒落王孫子弟,但自小勤學兵法韜略,胸懷大志,少年時有一次走在街上,有個屠戶少年見他落魄,卻身形魁偉,腰挎寶劍,便攔街挑釁道:「你果有膽量,就來殺我啊;沒膽子殺我的話,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吧。」韓信端詳了他片刻,就真的從他的胯下鑽過去了。眾人皆笑,以為韓信是懦夫。韓信功成後還鄉,封給屠戶中尉的軍職。
背水為營 拔幟易幟
韓信率漢軍與趙國成安君戰,背水列陣,敵帥大笑,傾盡全力與漢軍決戰,漢兵置諸死地而後生,拼力死戰;韓信料定敵營空虛,早安排下輕騎兵突襲趙國大本營,拔下旗幟,換上大漢軍旗。趙軍準備回營時,發現營旗已換,不知虛實,以為漢軍已完全攻占趙營,軍心大亂,漢兵前後夾擊,大敗趙軍。
沉沙決水 半渡而擊
韓信率兵與楚齊聯軍在淮河附近對陣,敵軍勢大,韓信令人製作了上萬個盛滿黃沙的皮囊,連夜堵在淮水上流,自己帶兵渡過淮水來襲擊敵軍。交戰之後假裝敗走,對方大喜,趁著自己兵多將廣,全力追擊漢軍。見敵軍將帥渡過淮河,漢軍刺破皮囊,黃沙流失,淮水複流,將敵軍截為兩段,對方主力倉猝之間不能渡河,主帥被漢軍殺死,敵兵潰敗。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漢王劉邦被楚軍圍困於固陵,危在旦夕,便請齊王韓信來援救,承諾擊退楚軍後將大片土地送與韓信。韓信與盟軍出兵,重重圍困楚軍於垓下。因項羽驍勇,韓信便安排大批軍士在夜間吟唱起悲涼的楚歌,楚兵思念故土,軍心動搖。楚霸王項羽大驚,以為家鄉也已被漢軍攻占,吟唱悲歌的是歸順漢軍的楚地戰俘,便無心戀戰,率兵突圍。因無顏回鄉見江東父老,與漢軍激戰,自刎身死。漢軍得勝,很快就統一了天下。
忠義輔主 功成受戮
韓信用兵如神,戰無不勝。項羽恐懼,知道韓信的選擇是決定楚漢兩國未來命運的關鍵,就派說客來齊國遊說韓信,具陳劉邦的不可信,欲與韓信修好,三分天下。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離,遂拒絕項羽。齊國謀士蒯通亦再三勸韓信自立,以免將來功高震主,功成受誅。韓信猶豫,最終不忍背叛劉邦。平定天下後,韓信果然因才遭忌,接連被貶,最終被陰謀家呂后騙入宮內,以謀反罪名被誅殺。
因韓信被扣的是謀反罪名,所以在西漢時作成的《史記》中對他也是頗有貶抑,實在是因為司馬遷因李陵投敵案遭受宮刑,若秉筆直書,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史記》巨著也很可能被當朝毀去,無法留傳於後世。但韓信的精彩故事和驚世奇藝一直在民間被廣為傳誦,至今不衰。宋朝的《事物紀原》中記載了他曾利用風箏來測距,而在中國民間古老相傳,變幻無方的中國象棋便是由韓信發明,或為紀念韓信而創製。棋盤上特有的「河界」是他在實戰中經常運用的戰略元素,雖然後來歷經演變,加上了「炮」子,但當時標註著的「楚河」、「漢界」的時代稱謂一直留傳到了今天。
韓信曾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各種兵書典籍,並著有兵法三篇,可惜今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