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7月11日】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說是人們社交網站上登自己的照片時往往左挑右選,找一個滿意的。然而,不管怎麼選,挑出的來的照片大致都能反映此人的文化背景。比如,西方人多半是選擇臉部特寫,而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的照片中會較多的包括周圍的環境。
隨便找了一些網站看了看,的確是這樣。看來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對其影響是很深的,不知不覺中就會體現在思想與行為中。比如,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明在更注重整體性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舉個例子說,四書五經中的《大學》一篇就講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人生於天地間,就與周圍的環境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所以一個人在考慮安身立命時側重點不是自己想要如何做、完成自己的抱負,而是怎樣才能與周圍的人與環境相稱。這就造成現在的人們在選擇自己的照片時,不願只突出自己,而是要留下相當空間給周圍的環境才覺得心裡安定。而西方文化中強調個性,所以選出的照片中往往是一個臉部特寫。
與此有關的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東方人比較含蓄,不願太直接表露自己。也就是說,人們更傾向於以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非直抒胸臆。比如《詩經》中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來描述情感;類似的例子在藝術作品中則更多,很多古代畫家以山水來表達志向、以梅蘭陶冶情操。
上面提到的整體觀在漢代董仲舒天人合一與陰陽五行的論述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並且貫穿了不同朝代的歷史。在這種思想方式中,小至衣食住行、大到安邦治國,人們都講上承天意、下順民心。比如,穿衣時講春捂秋凍以順應自然,吃飯時尤其是過節時要祭天以感恩五穀豐登,房屋向陽便於採光,而且分配上也體現出長幼有序,等等。醫生看病要查看脈絡是否通暢,開藥時分君臣佐使以針對病人情況、糾正其陰陽失調。所以古人說“醫者易也”,意思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就像《易經》中論述的萬物運行規律一樣,彼此要協調。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文化已經不被人重視了。古人的溫文爾雅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取而代之的是競爭哲學與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西方社會的宗教還在一定程度上維繫著其人與人之間表面上的文明,而當中國人失去這種傳統的理念之後就帶來很多棘手的社會問題:許多人在追名逐利中不惜傷害他人,而且不同行業的道德下滑中也造成環境污染的加劇。在這種風氣下,法律的手段也很難奏效。
所以,珍惜這些古代的文化財富、恢復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善良才能符合天意,讓百姓安居樂業並達到社會安定。
參考資料:“What Your Facebook Picture Says About Your Background”,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