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2月27日】
【原文】
zhāng huá lóng zhǎ,mǐn gòng zhū gān。
張華龍鮓,閔貢豬肝。
ㄓㄤ ㄏㄨㄚˊ ㄌㄨㄥˊ ㄓㄚˇ , ㄇㄧㄣˇ ㄍㄨㄥˋ ㄓㄨ ㄍㄢ 。
張華龍鮓,閔貢豬肝。
【注釋】
(1)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其父張平,曹魏時為漁陽太守。張華幼年喪父,孤苦貧窮,曾牧羊為生。勤學有成,其後得到張籍賞識,名聲鵲起,是西晉有名的文學家。
(2)鮓:本指用鹽、紅曲等調料醃漬過的魚,可久藏不壞。後來醃肉也稱為鮓。
(3)閔貢:字仲叔,東漢太原人。閔貢曾為司徒侯霸所徵召,面見時侯霸不談政事,也不垂詢有關治民之事,閔貢於是自行離開,是個知進退、有節操的人。
【語譯】
張華得到饋贈的醃龍肉,閔貢只買得起一片豬肝。
【人物故事】
張華的事跡見載於《晉書》列傳。
陸機曾饋贈醃魚給張華。當時張華家中賓客滿座,張華一打開盛器就說:“這是龍肉啊。”大家都不相信。張華說:“那就拿苦酒淋在上面試試,一定會有奇特的反應。”才淋過苦酒,那鮓就發出五色光來。陸機回家後詢問這鮓的主人,那人果然說:“在園子裡白茅叢生的下方得到一條白魚,形狀非常特別,就拿來醃製,超美,所以拿來進獻給您。”
東漢的《東觀漢記》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據《東觀漢記》所載,閔貢是個恬靜養神,不受物慾驅使的人。像周黨那樣廉潔,還自認比不上閔貢。周黨與閔貢是朋友,每次到閔貢家,看他吃飯都是含著豆子配著水,連菜蔬也沒有。有次就帶生蒜去送閔貢,閔貢說:“我想一切簡單就好了。”收下生蒜卻沒吃。
侯霸當司徒時曾徵召過閔貢。司徒掌管天下人民的教化及禮儀諸事,位高事多。然而見面時,閔貢未被徵詢任何關於政務的意見,感到一無所用,就自行離開,住到安邑去。因為老病家貧,買不起肉,只能買一小片豬肝,殺豬的有時還不願賣給他。
安邑縣令去看望他,問他的孩子們閔貢都吃些什麼,孩子答說:“只吃豬肝,賣肉的有時不肯賣他。”縣令一離開就傳令給管市場的小吏,此後,每次都可以買到豬肝。閔貢覺得奇怪就問兒子,孩子說了情形,他嘆氣說:“我閔仲叔怎麼可以因為口腹之慾麻煩安邑呢?”於是搬離安邑,到沛縣去住。
【說明】
張華幼年失怙,放羊維生,在困境中學習。因作品得到名士阮籍的賞識才名聲大噪,後來又得到鮮于嗣、盧欽等官員的器重和推薦,逐漸受到西晉朝廷重用。而送張華“龍鮓”的陸機,他的祖父陸遜、父親陸抗都是三國時代吳國名將。陸機十四歲父喪,二十歲吳亡,就帶著弟弟回鄉,閉門苦讀十年。其後到都城洛陽,因鄉音太重常被取笑,直到拜訪張華,受張華器重,二陸才名氣大振,當時流行一種說法:“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三張”指的是當時的文學家張載、張協、張亢三兄弟。
閔貢到司徒府中與侯霸相見,侯霸說些慰問的話,並不言及政事。閔貢對侯霸說:“受到徵召之初,我心又喜又懼;等見到明公,心中的喜懼全消了。我原本希望您會問我如何治理人民的事,如何化民成俗,如何讓百姓各得其所。如果認為我能力不足就不該召我前來;如認為找我來就是任用了,卻不給我事做,那就是錯過人才。這樣一來,我當初的歡喜跟害怕都沒有了。”說完就告辭出來。時人說他是個有志氣、有操守的人。
有才有德者也需要受到賞識並給予機會,方得以一展所能。而懷才不遇,卻不怨不恨,依舊恬靜無求,凡事為人著想如閔貢者,其自我要求真是超過一般人很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