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四寒(4):休那題碣 叔邵憑棺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12月17日】

 【原文】

xiū nuo ti jie ,shū shao ping guān 。

休那題碣,叔邵憑棺。

ㄒㄧㄡ ㄋㄨㄛˊ ㄊㄧˊ ㄐㄧㄝˊ , ㄕㄨˊ ㄕㄠˋ ㄆㄧㄥˊ ㄍㄨㄢ 。

休那題碣,叔邵憑棺。

【注釋】

(1)休那:姓姚,名康,字休那,一字康伯,明末皖桐城(今安徽樅陽)人,從不鑽營名利,喜愛研究文史。

(2)叔邵:姓方,名叔邵,字虎王,明末桐城人,個性豪放不羈,以詩酒自得其樂。

(3)題碣:在墓碑上寫字。“題”當動詞,寫。碣,墓碑。

(4)憑:同“憑”,靠在東西上。

【語譯】

姚康生前,已為自己的墓碑先題字;方叔邵穿戴整齊坐棺中,倚著棺木寫詩句。

【人物故事】

姚康擅長文史,能詩善畫,不過他把名利看得很淡。相國何如寵、史可法先後都曾邀他去官府幫忙,可見他也有經世濟民的才幹,但他不想當官。時至崇禎年間,國勢日下,民變四起,史可法鎮皖,姚康竟自告奮勇跑去當史可法的僚屬。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自殺身亡,李自成自稱大順皇帝。四月,清軍被引入關,擊潰大順軍後,卻順勢占領北京。史可法以南京兵部尚書身份,親往揚州統籌軍務對抗清軍。爾後清軍圍揚州,史可法孤軍死守,城陷被殺。姚康事前恰好返鄉而未遇難,錯過與史可法共患難的姚康,明亡後,退居鄉裡抑鬱而終。

姚康七十歲時,請史可法在墓碑上先寫好“明讀書之人姚康之墓”。自己則作對聯一副:“吊有青蠅,幾見禮成徐孺子;賦無白鳳,免得書稱莽大夫。”是說自己交友甚少,死後惟有蒼蠅來祭奠,幾度來向這個“邀官不肯出門”的“徐孺子”致意;不作文采美麗的辭賦,以免後人寫我是變節伺候王莽的大夫!姚康自比東漢高士徐孺子,更表明自己至死絕不變節。

方叔邵喜歡飲酒作詩自娛,個性奔放不拘小節。有個夏天,他的牙壞得更厲害了,他就自己穿戴好衣帽,坐進棺裡,靠在棺材邊上,叫人拿來紙筆,寫道:“千百年之鄉而不去,爭此瞬息而奚為?無干戈劍戢之鄉而不去,戀此枳棘而奚為?清風明月如常在,翠壁丹崖我尚歸。筆硯攜從棺裡去,山前無事好吟詩。”意思是說,有可以活上千百年的地方我不去,卻在人間爭分奪秒做什麼呢?沒有戰爭紛亂的地方我不去,卻棧戀這長著多刺叢木的地方做什麼?如果清風明月依然常在的話,那有綠樹紅花的山邊我還會回來。不過紙筆墨硯我得先帶進棺裡去,對山閒坐時好寫下詩句。寫完他就說:“我要睡了!”還交代別把棺材封了。

【說明】

崇禎與弘光帝是明朝最末兩個皇帝,當時內亂外患裡外交逼。朝中一些潔身自愛、忠君為民的大臣雖苦苦撐持;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官員卻反而得勢。民間一些有才志者,寧可放棄功名,選擇遠離官場,甚至隱居鄉裡,過著貧賤的生活。姚康與方叔邵,都是身當其時的讀書人,書中有前賢為楷模,心中有義理為準則,既不能力挽狂瀾,則做一個任真的自己。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