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四寒(5):如龍諸葛 似鬼曹瞞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12月19日】

【原文】

rú lóng zhū gě ,sì guǐ cáo mán 。

如龍諸葛,似鬼曹瞞。

ㄖㄨˊ ㄌㄨㄥˊ ㄓㄨ ㄍㄜˇ , ㄙˋ ㄍㄨㄟˇ ㄘㄠˊ ㄇㄢˊ 。

如龍諸葛,似鬼曹瞞。

【注釋】

(1) 諸葛: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年琅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隱居未仕,其友龐德公即以“臥龍”稱之。其後為蜀漢劉備的丞相。

(2)曹瞞: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東漢末,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丞相。建安十八年,冊封為魏公,領地多至十個郡國。建安二十五年病逝,其次子曹丕迫獻帝讓位,改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語譯】

高行智慧的孔明好比神龍變化莫測;虛假賊奸的曹操猶如鬼魅制人於無形。

【人物故事】

東漢靈帝時,宦官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橫徵暴斂,百姓難以為生,無不憤怨,終至天下叛變,史稱“黃巾之亂”。暴亂方起時,曹操年方三十,被封為騎都尉受命鎮壓,數年間有了績效,開始受到注目。此時權臣董卓進入洛陽,把持朝廷,廢了少帝,扶立九歲的獻帝,很想拉攏曹操以助穩定局面,就奏請一新職欲賞給曹操。不料機敏的曹操,立刻改名換姓逃回故鄉,變賣家資招募鄉勇,誓必征討擅權廢立、燒毀洛陽並遷都長安的董卓。

由於曹操保朝廷、護幼主的聲言,使得幾個州刺史、郡太守都同意一齊出兵去護衛漢室。然而聯軍的盟主袁紹,卻懾於董卓強盛的軍力,遲遲不敢發令進擊。最後曹操領著自已的數千人馬去征討,大敗而逃,險些喪命。直到曹操三十八歲那年,百萬黃巾亂民由青州侵入兗州,兗州刺史戰敗身亡。曹操苦戰,終於逼降亂民,因而收編了黃巾三十多萬兵卒,以及一百多萬的男女。他挑選精兵,號稱“青州兵”,從此擁有了開展一方的勢力。

同年,董卓為呂布所殺,獻帝移出長安,輾轉三年回到洛陽。曹操採用荀彧的建議:必先迎天子使人心歸附。又依董昭的巧計,把獻帝由洛陽轉移到許,在許定都,改年號“建安”。年少的獻帝不得不仰賴曹操,曹操則藉天子之名,高舉義旗,吸收來歸附的人,聲勢日益壯大。這時曹操不過四十歲。“挾天子以令不臣”,馳騁南北,任意殺戮,名為漢將,實居獻帝之上。

建安七年袁紹病逝,曹操攻下袁紹據點——冀州鄴城,接著屠城,袁軍將士就有七萬多人被殺。曹操將獻帝及幾個官員留在許,自己北遷至鄴城,此後政令皆出自鄴城。曹操在鄴城漳河畔興建銅雀台,高有十丈。銅雀台之南建金虎台,台之北建冰井台,三台間距六十步,用飛橋將三台連通起來,宛若山峰一般聳立。

曹操臨終,慎重交代其墓碑上務必寫:“安漢公曹將軍墓”。《資治通鑑》司馬光評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曹操因高舉捍衛漢室的義旗,不敢明目張胆改朝換代,卻暗示兒子曹丕可以如此這般。故而曹操一死,曹丕即自立為帝,改國號魏,貶獻帝為山陽公。獻帝自九歲被扶立至四十歲,未嘗一日掌過朝政。

出身宗室、年長孔明二十歲的劉備,為邀孔明下山而“三顧茅廬”,一見到孔明,就屏去從人,虛心請教重振漢室之策。孔明於是對劉備傾囊相授,忠誠至死不渝。

赤壁戰後,天下三分。孔明平時負責蜀漢國庫稅收和軍資戰備的補充。劉備征戰在外,他就留守,以確保劉備無後顧之憂。不斷供應劉備在外一切軍需之外,必要時還得奔赴戰場助陣。劉備病重時,召來四十三歲的孔明託付後事。劉備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能安定國內,最終也能成就大事。我的孩子假如扶得起來,你就幫他;如他不能成材,你就取代他。”

劉備逝世後,劉禪繼位,政事無論大小,都依賴諸葛亮決定。兩年後,孔明率軍南征,深入南蠻,以攻心為上,不多殺伐,自春至秋,就平定南方所有亂事,且使南方的豐富資源成為蜀漢的後援。依《三國志》所載,孔明曾對劉禪的表述,說自己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的生活足足有餘。至於自己,在外任事,吃穿都是官府提供,此外再沒一點別的經營了。所以如果他過世,無論家中或他處,一定不會多出一點不該有的財帛,否則就愧對主子。及其身後,果如其言。

孔明平南蠻後,就準備北伐以完成劉備恢復漢室的遺志。因事多食少,孔明積勞成疾,病逝軍中,年僅五十四,而其子諸葛瞻年方七歲。三十年後,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均為蜀漢死於沙場。

【說明】

曹操臨終啜泣,交代的除了墓碑,無非是把珍貴的香藥分給諸妾,衣物怎麼處理分配,叮囑諸妾要常想他,希望能常上銅雀台遙望他的陵墓,平時不妨縫製鞋子打發時光,還可拿去賣錢之類的瑣事,國事隻字未提。宋朝大學士蘇東坡說:“世之稱人豪者,才氣各有高卑,然皆以臨難不懼,談笑就死為雄。操以病亡,子孫滿前,而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處衣物。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世以成敗論英雄,故操在英雄之列。”東坡評曹操:“陰賊險狠,特鬼蜮之雄者。”(《東坡全集.孔北海贊》)

諸葛亮廉潔自守,嚴以律己。在行政上他獎勵誠實、賞罰公正,讓人心悅誠服。《三國志》中說諸葛亮:“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三國時代有多少英雄豪傑!惟諸葛亮忠貞與智慧的故事,傳世千年百聽不厭,諸葛亮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實乃超越於成敗之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