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四寒(17):弘景作相 延祖棄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3月05日】

 【原文】

hóng jǐng zuò xiàng ,yán zǔ qì guān 。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ㄏㄨㄥˊ ㄐㄧㄥˇ ㄗㄨㄛˋ ㄒㄧㄤˋ ,ㄧㄢˊ ㄗㄨˇ ㄑㄧˋ ㄍㄨㄢ 。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注釋】

(1)弘景:陶弘景,字通明,辭官後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屬南京市)人。出身官宦家庭,天資穎異,讀萬卷書,善琴、棋、書法。為人圓通謙謹,一生經歷南朝宋、齊、梁三朝,不妻無子。整理《神農本草經》,增收魏晉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而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法。

(2)延祖:元延祖,唐朝河南洛陽人。四十歲始作舂陵丞,不久即棄官歸隱。其子元結為有名的文學家。

(3)棄官:自動辭去官職不再當官。

【語譯】

陶弘景隱居山中如同宰相,元延祖辭官真過田園生活。

【人物故事】

陶弘景生平事跡見載於《南史.隱逸下》及《梁書.列傳.處士》。

據《南史》記載,陶弘景四、五歲時就以荻為筆,畫灰學書。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日夜研讀,對養生術很有興趣。成年後長得神色明淨,儀態脫俗,聰穎而好學,讀書過萬卷,琴棋書法皆擅長。因其父為妾所害,故終身不娶。

蕭道成宰輔南朝宋時,即召陶弘景作諸王的侍讀,為皇子們授書講學,授與陶弘景“奉朝請”的閒散官職。雖身在朱門,卻無須與外界接觸,主要工作為翻閱典籍。朝廷遵行的禮儀及慣例,多半由他來決定。

蕭道成篡宋建齊,為齊高帝,四年而死,武帝繼位,十年後,陶弘景辭官獲准。啟程那天,王公大臣皆來餞行,沿路擺設宴飲帷帳非常多,車馬塞滿道途,大家都說這是宋、齊以來不曾見的盛況,朝野都視為榮耀。陶弘景在茅山定居,自號“華陽隱居”。與人書信來往,以“隱居”代名。

之後,他跟隨孫游岳學道家符籙和圖讖,遍游名山,尋訪仙藥,成為道教上清派傳人。當時東陽郡守沈約,一再寫信邀請,他都不去。南齊帝位更替頻仍,朝臣猶不時來訪,於是陶弘景建了一座三層樓,自己住上層,弟子居中層,賓客在下層,用這種方式來隔絕外界,身邊只留一個家僮伺候。

南齊傳至蕭寶卷,是個毒殺大臣的昏君。蕭衍帶兵攻陷建康,改立蕭寶融為帝,即齊和帝。這時傳出和帝讓位的議論,陶弘景令弟子拿著他的表章呈給蕭衍,其中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古梁郡為蕭衍封地),事先以此表示擁戴。其後和帝讓位,蕭衍篡齊,國號“梁”,是為梁武帝。

梁武帝對陶弘景自然更加禮遇,書信往返、問候不斷,所派使者與官員不絕於途。因此,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稱。陶弘景自認已學得神符袐訣,仙丹必定可以煉成,而苦無藥物,梁武帝就提供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給他煉丹。其後武帝服了丹藥覺得有效,就更加敬重他。每收陶弘景書信,都要燒香虔誠收受。

元延祖的事跡見載於《新唐書.列傳》其子元結列傳中:元延祖,三歲時父親就過世了,祖父元仁基對延祖的母親說:“將來就靠這個小孩祭拜我了。”就為他取名叫延祖。延祖長大後不肯做官,四十歲之後,由於親戚一再地勉強、勸說,才去當舂陵丞,不多久就辭官不做,他說:“人的生活可以溫飽就好了,不當再有別的需求。”他常灌溉菜園、撿拾柴薪,認為這是生活勞動,超過這些就都不想了。後來安祿山造反,他要元結挺身為朝廷效力。訓示元結說:“遭逢多事的時代,你不可在山林中獨自過著安寧的生活,要努力建立名節,不要受到羞辱。”

【說明】

南朝“宋”“齊”更替時,陶弘景曾參與起兵攻蕭道成,事敗後轉而投靠蕭道成。事齊十多年後辭官隱居,然而帝王使者、朝廷官員,不時來往于山中,為此還另建三層樓房以供居處。相較於連姓名字號都不為人知,退處山林不與世俗交接的隱逸者,陶弘景何曾隱逸?

尤其“齊”“梁”交替之際,陶弘景聽聞有禪代之議,特地命弟子戴猛之帶去所引證之圖讖及奏章,討蕭衍歡心,實不類出世修道者所為。梁武帝蕭衍痴迷佛教,曾三次出家為僧。即位之第四年,身為道教上清派宗師的陶弘景,竟前往鄮縣拜佛教阿育王塔,自己立誓、表示決心,並受佛教五戒。道佛雜修,實不足取。

元結在《篋中集》記其父元延祖“清淨恬儉”。做過魏城主簿及延唐縣丞,想要清閒就辭官離去,因為魯縣商余山多靈藥,就定居下來直到終老。元延祖思想簡單、生活簡單,除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做多求;相較於陶弘景這樣忙於和公卿帝王互通的“隱者”、“處士”,真是強烈對比。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