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呂蒙正故事三則

大陸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3年08月17日】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宋朝名臣。襟懷博大,度量如海,《宋史》說他:“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凡事敢言,每論時政,有未允者,必固稱不可,上嘉其無隱。”“時皆服其量”。有很多故事流傳於世,筆者在這裡選取幾例。

一、不記人過

呂蒙正剛擔任參知政事(丞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來參政啊?”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過去了。與他同行的人非常憤怒,下令追查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他們。

下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說:“如果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再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所有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肚量。

二、不為物累

呂蒙正做宰相時總以寬厚待人,宋太宗非常賞識。有一位朝士,家裡收藏古鏡,他說此鏡能照二百裡地,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呂蒙正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告知呂蒙正後,他笑著說:“我的面子只不過碟子般大小,怎麼能照到二百裡?”他的弟弟於是不敢再言語。聽到此語的人都讚嘆佩服,都說他比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罷冗官二千餘員,以為人嚴峻拒絕請託著稱)更賢德。嗜好很少,並且能夠不被外物牽累,(這)是過去的賢人也很難做到的。

三、慧眼識人

呂蒙正拜相後,他的幕府中有個叫富言的人,出身也較貧寒。有一次富言對呂蒙正說:“我的兒子已經十幾歲了,想讓他進書院學習,受到正規系統的教育。但我個人無能為力,請大人幫忙成全。”呂蒙正答應了富言的要求。

第二天,富言把自己的兒子帶來見呂蒙正。呂蒙正見這個孩子知書達禮,就詢問了他的功課學業。經過一番交談,呂蒙正大加讚賞地說:“這孩子將來的名位將不亞於我,而且建立的功勳偉業將遠遠超過我啊!”於是,呂蒙正當即決定讓這個孩子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同學讀書,所有費用都由自己供給。

富言的這個兒子就是宋朝歷史上著名的大臣富弼。在宋仁宗的時候,富弼兩度被拜為相國,與當時的另一名臣范仲淹一起整肅朝政,建樹頗廣。

人的成長離不開當時所處的文化環境,傳統文化環境培養出來的人真的仁德具備,這樣的人才是國之福、民之福;在中共邪黨的黨文化環境中培養出來的人是假、惡、鬥俱全,只有邪惡黨性,為了一己之私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古今對比,當今的中國人多麼需要擯棄中共邪黨,才能回歸傳統,才能成為真正的炎黃子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