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皷(上):神韻

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3年10月26日】

一、“門當戶對”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皷(古同“鼓”)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產生而產生的。尤其是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隱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民居大門口“門當戶對”中的門當之“皷”,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寓意深刻的精彩一筆。

“門當戶對”的外在體現是,古民居大門口的裝飾部件。門當,建築學上為“門枕石”的一部分,俗稱門墩,在大門兩側各置一個,民間廣泛用石鼓代“門當”。戶對,是用於中國傳統民居,特別是四合院大門頂部橫樑上,起裝飾門框的構件,通常成對出現。

華夏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東土大地是宅院,福建就是這個宅院的大門。因為福建最耀眼的是廈門,華夏之門。在這個大門的外側,歷史就安放了一對“門當”:廈門島和台灣島。廈門島圓形似皷;而台灣島隱藏了重大的歷史之謎,被蒙在皷裡,是無形的皷。從地形圖上看,廈門島和台灣島各有一個當今著名的附屬島嶼,就是鼓浪嶼和綠島,而這兩個附屬島嶼其實就是其主島的標註,是其主島內涵寓意的展現。鼓浪嶼傳遞的是音韻;綠島體現的是承傳,因為“綠”即是通過、錄用。

“建”是建立、建築,而“建”的部首“聿”漢字解釋是筆,內涵是文化。所以,人們常說建築是藝術,是文化。那麼中國的大門叫“福建”,那就是說,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就是給中國人建立的“福”,是華夏族的福份。這就是中國大門“福建”名稱的內涵所在,這一內涵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

既然中國大門“福建”的內涵寓意是中國傳統文化,那麼大門前的門當“皷”其內涵也肯定是文化的內涵體現。

皷不僅僅具有震撼心靈、催人奮進的激越之聲,而且在中國文化的承傳中,它始終隱含著警示的內涵在裡面,而這一內涵的體現即是“晨鐘暮鼓”。

二、“晨鐘暮皷”話天機

“晨鐘暮鼓”是幾千年來寺院裡的規制,早晨撞鐘,傍晚敲皷。從表面形式上看,這是早晚報時的鐘鼓之聲,甚至是對修行人時光流逝、催促精進的警示。但是,這個“對時間的警示”僅僅限於對寺院修行人每天早晨、傍晚的時間提示嗎?其實涉及修煉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簡單的,“晨鐘暮鼓”同樣隱含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在裡面。

“晨”是早晨,一天的開始,人類一頁文明的開端。“晨”同“辰”。而“辰”的漢字解釋是:屬龍,代表的方位是東或東南。那麼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屬龍之地,就是指中國。顯然,“晨”所隱含的背後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起始就是人類文明的早晨。這也是華夏為什麼叫“中國”、體現中心之意的原因所在。

“鐘”的部首“童”清楚的告訴世人:“鐘聲”代表著人類“童”年的開始,是人類文明歷史的開端。所謂“晨鐘”也就是說,華夏文明的建立,代表的是人類文明的早晨,是歷史給世人敲響晨鐘之時。

“暮”就是傍晚,那麼人類的“傍晚”就是指本次人類文明的末劫之時,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今天末法、末劫時期。“暮”的部首是“莫、日”:“莫日”就是“末日”;“暮”的同音字“幕”是謝幕,是結束;“墓”是墳墓,是埋葬,同樣是結束的涵義。所以,“暮”的背後內涵代表的是本次人類文明的終結之時。

“皷”是打擊器具,它既在戰場上激勵士氣,又是舞台宣傳演出的樂器,所以也就是“鼓舞”。而皷聲的響起,就意味著人類末劫的到來。這就是“暮皷”的背後內涵。

那麼廈門島這隻大皷是怎樣響起來的?

歷史從來就是“皷”、“舞”連繫在一起的,所以廈門島這隻大皷的響起,其體現一定是一種藝術文藝演出的興起! “皷”的部首組成是“士、豆、皮”:“士”是戰士,特殊的藝術戰士;“豆”的背後內涵是象種子一樣的生根、傳播;“皮”的表面意思是製作皷的獸皮,內涵是“外圍”,在主戰場的外圍、邊沿。那麼漢字“皷”的背後內涵就是:由一部份特殊戰士組成的、在主戰場外圍、但卻能象種子一樣紮根、傳播的舞台藝術演出。那麼今天在末法末劫之時、在人類文明主體中國大陸的外圍、在世界上一種全新的舞蹈藝術演出正在全球興起的是誰?

至此,看過神韻,或者對神韻藝術團有所了解的人也許自然就會明白,這個“皷”隱含的正是今天由法輪佛法修煉弟子在紐約所成立的、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紐約神韻藝術演出團。

那麼到這裡,皷浪嶼所展現的藝術內涵,其歷史奠定的真正目地就浮出了水面:這就是展現歷史的今天、擁有世界第一秀的演技、正在全世界巡迴演出的神韻藝術團。

今天是末法末劫之時,歷史早就安排此時給人類敲響“暮皷”。看過神韻藝術演出的人會有深刻的記憶:震撼人心的皷聲,純正的中國傳統文化,高超的一流演技,尤其是那開啟生命記憶的詞曲,就是神佛大劫救人的慈悲呼喚!

神韻就是神佛在末劫時為人類敲響的暮皷之聲!

三、“鼓浪嶼”之美

皷浪嶼是廈門島的附屬島嶼,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故名皷浪嶼。皷浪嶼是自然的傑作,所以皷浪嶼所發出的音韻自然也就成了“神韻”。“神韻”就是神的音韻,神對人類的啟示。那麼皷浪嶼又是怎樣展現神韻藝術團的呢?

耐人尋味的是,皷浪嶼在華夏大門之外,地處大陸的邊沿,有皷的“外圍”、“邊沿”內涵;這是否象徵著目前神韻藝術團的海外發展?皷浪嶼沒有任何機動車輛,沒有所謂現代化的污染;這是不是神韻是純正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皷浪嶼集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為一地,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這是否又是神韻藝術團是中西合璧的藝術演出形式、在世界舞台上享有崇高聲譽的象徵體現?皷浪嶼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又得名“鋼琴之島”;而神韻藝術團更是擁有世界一流的演員,鋼琴是神韻歌曲演唱的主要伴奏。特別是皷浪嶼“音樂之鄉”的美名,更體現的是:神韻的文化內涵、神韻的藝術形式,將對未來人類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廈門,華夏之門;華夏大門之皷在歷史的今天敲響。古代在大門口擊皷是鳴冤、是發生大事的標誌;那麼今天神韻之聲響徹全世界,那是不是也是法輪功無端被迫害、向全世界鳴冤的體現?神韻不正是通過藝術演出的形式在驚醒世人:末劫已到、大劫可得救度嗎?值得世人深思的是:神韻是神佛久遠的安排,肩負著末劫救人的重大歷史使命。如果神韻的誕生沒有意義,如果末劫不能救人的話,那麼歷史做這樣久遠的安排會有什麼意義嗎?

廈門島隸屬福建,福建簡稱“閩”。 “閩”的部首之意為門裡之蟲。“門”為三界之門,指世間之門;而“蟲”的背後內涵指世人,因為三界外的宇宙高層生命就把世人視作在分子土堆裡鑽來鑽去的蟲,所以“閩”即指世人。也就是說,神韻屬於全人類;神韻之聲,是為全人類所奏響的音韻。

“鐘”聲代表人類“童”年的開始;“皷”聲象徵人類“暮”年的到來。在人類垂暮之時,神佛為世人敲響的“皷”就是“神韻”。自神韻藝術團成立以來,“皷”向來是神韻每年演出的重頭戲,其“暮皷”驚醒世人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人的心靈,發人深思。如果人們能靜靜的看一看神韻的演出,仔細的體悟體悟那詞曲的深邃內涵,那麼人們將無不感受到神佛大劫救人的洪大慈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