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8月31日】
東漢的張衡,擅長製造精巧的機械,尤其通曉天文、陰陽、曆法、算學。常喜歡看講天道的《玄經》。
漢安帝劉祜聽說張衡擅長數術的學問,用公車特地請他來,提拔他為“太史令”。張衡於是研究考核陰陽,得到琁機、奧妙的正道,作出了“渾天儀”,他寫了《靈憲》,詳加說明。他在《靈憲》的序裡說:“昔日在先王時,將要踏上天路,需要用到定下通天的路的軌道。延續到了本朝,先用渾天儀作準繩,這就是渾天儀,故而作了《靈憲》一書。”[1]
張衡不羨慕在當世當官,寫了《應閒》來表達他的志向。他在《應閒》裡說:“孔子說‘下學而上達。’我理解是要‘下學人事、上知天命。’”說明張衡信奉的是天命。
張衡說:“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說明張衡重視的是德。
張衡還說:“渾元剛剛奠定的時候,通天的路的軌道未明確,吉凶不能分辨,人對天朣朦未知。黃帝為此深深的心生惻隱。有了‘風后’,就能在上察時辰,在下觀禍福的跡象,經緯歷數都十分分明,然後踏上天路就有了規律可尋。”[2]
漢順帝劉保時期,陽嘉元年皇曆七月,張衡擔任太史令,再次製造“候風地動儀”,能測出地震。曾經有一次測出有地震,但地不覺得震動,京城的學者怪它不准,幾天後,驛站送信來,果然隴西發生了地震。
當時政事漸漸懈怠,張衡上奏摺說:“天災異象示人,前後有好幾次了,卻未見皇上有所改錯、悔過。如果從上而下施恩,天災就消失了。”
漢桓帝劉志時期,元嘉二年皇曆六月,彭城的泗水漲水了,向上游倒著流。張衡對皇帝說:“水,是五行之首。逆流,是君主之恩不能下及百姓,故而上天教水逆著流。”張衡總是用天象五行學說,勸說皇帝施恩於百姓。
《後漢書》用以下文字點明了“張衡列傳”的主旨:“三才,是天、地、人。雖然把人與天地,通稱為三才,但人的本性靈感多被蒙蔽,罕有能知天道的。”[3]
出處:
[1]“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琁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靈憲序曰:‘昔在先王,將步天路,用定靈軌。尋緒本元,先准之於渾體,是為正儀,故《靈憲》作興。’”(《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2]“渾元初基,靈軌未紀,吉凶紛錯,人用朣朦。朣朦言未晤也。黃帝為斯深慘。有‘風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於上,跡禍福乎下,經緯歷數,然後天步有常,則‘風后’之為也。”(《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3]“三才,天、地、人。言人雖與天地通為三才,而性靈多蔽,罕能知天道也。”(《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參考資料:《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後漢書·卷六·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