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10月13日】
一、管仲論百官
管仲任齊國的國相三個月,他與齊桓公一起評論百官。管仲說:“升降揖讓有禮,進退有節,言詞剛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請封他為外交官。”桓公說:“可以。”
管仲說:“開發荒地,建立城邑,使人口增加,糧食增產,這方面我不如寧戚。請封他為負責農業的大司田。”桓公說:“可以。”
管仲說:“在戰場上使戰車不亂,戰士不退,鼓聲一響,而三軍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封他為掌管軍事的大司馬。”桓公說:“可以。”
管仲說:“斷案公平,不殺無辜之人,不放過有罪之人,這方面我不如賓胥無。請封他為負責刑獄法律的大司理。”桓公說:“可以。”
管仲說:“敢於冒犯君主,忠言進諫而不怕死,又不貪圖富貴,我
不如東郭牙。請封他為負責進諫的大諫。”
桓公說:“可以。那麼,你說這五個人都比你強,那你還有什麼用呢?”
管仲看了看桓公,說:“這五個人,我一個也比不上,但是用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來換我管仲,我都不予的。您要想治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您要是想成就霸王之業,僅靠這五個人是不行的,必須要靠我管仲。”
桓公聽了,連連拍手說道:“說得好!說得好!您真是知人善任的國相啊!”
二、狡黠欺世的國君被殺
春秋時,齊襄公為了幫助衛侯朔回國復仇,約會宋、魯、陳、蔡四國,出兵攻打衛國。五國聯軍氣勢洶洶,衛國自知勢單力弱,連忙向周天子求救,周天子派兵營救,也被打敗。齊襄公怕周天子問罪,就派大夫連稱(人名)做大將,管至父(人名)為副將,帶兵去守衛葵丘,以防周兵進攻。兩位將軍臨走時,問襄公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齊襄公說:“現在正是瓜熟的時候,等到明年這個時候,我會派人去接替你們。”
很快,一年過去了。又到了瓜熟的季節,連稱和管至父,在葵丘又吃到了新瓜。他倆記著齊襄公說的話,於是就派人回都城,去求見襄公,請求另派人來接替他倆。
派去的人,很快就回來了,告訴連稱和管至父 說:“齊君最近去谷城了,還沒有回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連稱和管至父,又派人去見齊襄公,這次他倆讓使者帶了許多新瓜,獻給齊襄公,想以此來提醒一下襄公。襄公品嘗著新瓜,連連誇讚說:“好味道!好味道!”但就是不提讓連稱和管至父回來的事。
連稱和管至父沒辦法,只得親自去見齊襄公,他們請求襄公派人接替他們。
齊襄公卻違背諾言,他說:“是否派人去接替你們,這要由我決定,你們怎麼可以請求呢?你們倆回去吧,等瓜再熟的時候,我再派人接替你們。”
連稱、管至父,氣得一句話也沒說,回去後,就發兵叛亂,聯合公孫無知等人,一起殺死了這個一貫狡黠欺世的國君——齊襄公。
三、東郭郵真神明啊!
有一次,齊桓公與管仲,密謀討伐莒國,事情還沒有最後決定,都城裡的人,便都知道了,大家紛紛傳說齊國要進攻莒國。桓公以為是管仲泄了密,他召來管仲,怒氣沖沖地指責他說:“我同您密謀伐莒,還沒有行動,外面的人都知道了。這是怎麼回事?”
管仲說:“君主請息怒,伐莒的事,只有你我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國中有聖人。”
桓公說:“那天服役人員中,有一個人站在地上,總是偷偷地往上看我們。我想是他吧!”
於是,管仲召來那個人,讓他繼續服役,齊桓公問他:“你叫什麼名字?”那人回答說:“我叫東郭郵。”
桓公仔細地打量他一番又說:“是你說出齊國要攻伐莒國的吧?”
東郭郵說:“是,是我。”
桓公說:“你是怎麼知道我要伐莒國的呢?”
東郭郵說:“君子善於謀劃,小人我善於推測,我是推測出來的。
欣然喜樂,是鳴鐘擊鼓奏樂的形色;深沉清靜,是居喪帶孝的形色;形貌清澈豐滿,而手足都有動作,是發動戰爭的形色。那天,我看您和管仲,在台上說話,口開而不合,我想是說的“莒”字,您抬手指劃,方向也對著莒國。在小國中,不肯臣服的只有莒國,由此我判斷,您準備進攻莒國。”
桓公聽了,讚嘆地說:“好啊!從細微的動作裡,判斷大事,您真神明啊!您快請坐下,希望您能幫助我一起謀劃大事!”
東郭郵,點頭同意了。
四、齊桓公見山神
春秋時代,齊桓公率軍北伐孤竹國。在來到離卑耳溪十裡的地方,桓公突然停止了前進,只見他吃驚地看著前方,突然又搭箭拉弓,好像要射什麼東西。過了一會,桓公鎮靜下來,他對左右隨從說:“你們看見前面的人了嗎?”
隨從們忙說:“我們什麼也沒看見,前面沒有人呀!”
桓公揉揉眼睛,說:“這是怎麼回事呢?我看見前面有個人,身高一尺,頭戴帽子,右手撩著衣服,在我的馬前走得很快。太奇怪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站在一旁的管仲說道:“您不要害怕。我過去聽說:登山之神叫俞兒,身高一尺,頭戴帽子。當成就霸王之業的君主,興起時,這種登山之神就出現,看見它的人,就會成為霸主。這種神走在馬前,表示前面有道路,撩衣表示前面有水,右手撩衣,表示可以從右邊渡河。您不必害怕,山神在為我們引路呢!”
桓公聽了,半信半疑地點點頭,命令大軍繼續前進。
很快到了卑耳溪,只見河水洶湧,水深沒人。有個擺渡的老人對桓公說:“從左邊渡河不行,那裡水太深,從右邊過,那裡水淺,剛到膝蓋。”
桓公聽了,謝過老者。立即下馬,對管仲揖揖手,說:“您真是神明啊!”
管仲說:“這沒什麼,我聽說,聖人才能先知。現在山神出現了,我才知道,怎麼算是神明呢?我不過是善於接受聖人的教導而已。”
(以上均據《管子》)
【附言】
我們打算把諸子百家的故事,各精選若干,介紹給各位。先前已選介過幾篇。現今所選《管子》一書,是託名春秋時齊國政治家管仲所著,實際並非管仲本人所著,也不是一人、一時之作。西漢末年,經劉向整理,定為八十六篇,後佚失十篇,今存七十六篇。《管子》的內容很豐富,包括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的思想。《管子》雖非管仲所作,但卻反映了管仲的政治、經濟思想和治理齊國的事跡。同時,這部書還保存了珍貴的史料。《管子》一書反映了戰國末期百家合流的歷史趨勢,在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