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社稷之臣(數文)

黙安


【正見網2015年12月12日】

一、晏嬰罰酒

晏嬰長期過著近似清貧的生活,與那些錦衣玉食的達官權貴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於是有人暗暗尋找機會,想整整晏嬰,讓他吃點苦頭。

有一天,齊景公飲酒,大臣陳桓子,站在一邊侍候。恰巧,晏嬰有事來找景公,陳桓子眼珠子一轉,想出一條妙計:晏嬰不善飲酒,今兒個非逼他飲幾杯不可。

晏嬰來到跟前,陳桓子忙對齊景公說:“請罰晏嬰喝杯酒!”齊景公問:“什麼理由啊?”陳桓子說:“晏嬰故意裝窮。你看他穿的是布衣,坐的是舊車,拉車的馬又是匹老馬,這是隱沒國君的賜予嘛!”齊景公正在興頭上,笑道:“行啊!”侍從手腳麻利,即刻斟滿一大杯酒,端到晏嬰面前,說:“國君罰先生喝酒。”

晏嬰沒有思想準備,見滿滿一大杯酒,心中發怵。不過,他很冷靜,發問道:“罰我喝酒,什麼理由啊?”陳桓子把話接了過去,得意地說:“罰你喝酒,理由多的是。國君賜給高官勳爵,使你尊寵;賜給你百萬錢財,使你富裕。朝中群臣的官爵,沒有比你高的;俸祿,沒有比你多的。而你卻故意裝窮,整天穿一件粗布衣服,坐一輛舊車,拉車的馬還是一匹老馬。你這是隱沒國君的賜予。難道還不該罰酒?”

晏嬰端起酒杯,離開座位,從容地對齊景公說:“我有話說。我是喝了酒再說話,還是說了話再喝酒呢?”齊景公隨口說:“就先說話後喝酒吧。”

晏嬰於是說道:“國君賜給我高官勳爵,使我尊寵,但我不是為了顯達才接受的;國君賜給百萬錢財,使我富裕,但我不是為了富足才接受的。我之所以接受官爵和錢財,只是為了執行君命和暢通政令。我聽說,古時候的賢臣,有接受了國君優厚的賞賜卻不顧國家、民族利益的,或臨事守職而不勝其任的,那是一種罪過。現在,國君的內侍和我的父兄,若有流離失所、露宿荒野的,那是我的罪過;國君的外臣和我的部下,若有缺衣少食、逃亡四方的,那是我的罪過;戰事不止、兵器不整,那也是我的罪過。唯獨這穿布衣、坐舊車、駕駑馬,不是我的罪過。況且,承蒙國君賜予我的很多很多,使我的父族人都能坐車出門,母族人都能豐衣足食,妻族人沒有挨凍受餓的。還有京城裡的貧寒士人,等待我救濟後才生火做飯的,有好幾百家。請問我這樣做,到底是隱沒了國君的賜予,還是彰揚國君的賜予呢?”

齊景公恍然大悟,原來晏嬰是個高瞻遠矚、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他高聲贊道:“好!”並說:“這麼說,應當罰陳桓子喝酒!”

陳桓子傻了眼,自知理虧,只好乖乖地受罰,喝了那滿滿的二大杯酒。

二、社稷之臣

晏嬰在齊景公時任卿,相當於宰相,總攬國事。一年冬天的早晨,晏嬰侍奉景公,景公怕冷,命晏嬰給自己端一碗熱粥來吃,晏嬰回答說:“我並不是陛下的廚師,就免了吧!”景公又命晏嬰給自己取一件裘衣來穿,晏嬰回答說:“我並不是陛下的僕人,就免了吧!”

齊景公見指揮不動晏嬰,便生氣地說:“那麼,先生對於我來說,到底是什麼身份呢?”晏嬰回答說:“社稷之臣。”

齊景公問:“什麼叫社稷之臣?”晏嬰回答說:“所謂社稷之臣,能輔佐國君決斷國家大事,使上上下下的人都懂道理;能統領百官各盡其職,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很好地發揮作用;能發號施令,傳播到四面八方,讓所有的人執行。”

齊景公聽了晏嬰的這番話,十分慚愧,從此以後再不叫晏嬰做那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了,而且在不講禮儀的場所,絕不見晏嬰。

又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嬰道:“一個忠臣,應該怎樣侍奉國君呢?”晏嬰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國君有難,忠臣不盲目從死;國君逃亡,忠臣不盲目跟從。”

齊景公聽了這話,氣得大喊起來,說:“好啊,你這個晏嬰!我封你土地,賜你爵位,使你顯貴,而我有難,你不從死;我逃亡,你不跟從。這還能說是忠臣嗎?”

晏嬰不慌不忙,笑道:“陛下說了的話就付諸行動,言而有信則終身無難,臣哪會去死呢?陛下聽從大臣們的謀劃,善於納諫則終身不會逃亡,臣又何必跟從呢?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陛下假若說了的話不去實行,一旦有難,那麼從死者是妄死而已;陛下不聽從大臣們的勸諫,一旦逃亡,那麼跟從者也肯定是假意的。所以,所謂忠臣,就是那種善於向國君進諫並使其採納,而不致與國君一起陷入患難的人。”

晏嬰的話尖銳而深刻,齊景公聽了,不住地點頭,說:“很對!很對!”

三、齊景公悔過

齊景公曾經驕奢淫逸,為了滿足私慾,生活上很不檢點。晏嬰考慮到國家利益,反覆嚴詞正諫,使齊景公的行為略有收斂。

一次,齊景公勞民傷財,修建了一座豪華壯麗的高台。高台建成以後,他又要鑄一口大鐘,置於高台上。晏嬰看不過去,出面諫道:“陛下不顧國力,為了一己之欲,已經修建起高台。現在又要鑄鐘,無疑是要加重百姓的負擔嘛!百姓已經叫苦連天了!陛下追求享樂,搜刮百姓而使他們怨聲載道,這是不祥之兆。”齊景公低頭想了想,覺得晏嬰的話很有道理,遂下令停止鑄鐘。

又一次,齊景公大白天披頭散髮,乘坐六匹馬拉的大車,攜帶幾名美女,出宮遊玩。大臣正閨刖認為這樣有失國君的尊嚴和體面,跪在地上,擋馬阻攔,說:“你簡直不是我的國君。”景公受阻,興致全無,只好返回宮中。景公回宮,心裡感到慚愧,連續幾天不上朝。晏嬰不知道所發生的事,見國君幾天不上朝,覺得奇怪,就問同僚裔敖道:“國君為甚麼幾天不上朝呢?”裔敖把幾天前發生的事敘說了一遍,晏嬰終於明白,原來國君不上朝是慚愧所致。

於是晏嬰求見齊景公,齊景公不等他開口,便自責道:“幾天前我犯了一個錯誤。那天,我披頭散髮,乘坐六匹馬拉的大車,攜帶幾名美女,出宮遊玩,被正閨刖擋駕了。他對我說:‘你簡直不是我的國君。’你知道,我這個國君,是周天子賜封的,要帶領百姓奉守宗廟。現在,正閨刖跪地攔馬,使我覺得愧對國家,我還有什麼臉面與其他諸侯平起平坐呢?”晏嬰見齊景公能夠自責,倒也歡喜,於是說:“陛下不必為此煩惱。臣聽說,下無直詞,上無隱君,民多諱言,君有驕行。古時候,賢明的君王治理天下,所有的官吏都敢講真話;君王好行善事,老百姓說話都沒有忌諱。現在陛下的行為有了過失,正閨刖跪地直言,這是陛下的福氣,所以臣來慶賀。請陛下以賢明君王的胸懷和氣魄對待這件事,給予正閨刖以一定的賞賜。”

齊景公聽晏嬰這麼一說,不禁大笑起來,說:“可以。”隨即下令,賞正閨刖雙倍俸祿。第二天,就又上朝了,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似的。

(以上均據《晏子春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