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3月07日】
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二十九歲開始編寫《國榷》。由於家境貧困,買不起參考書,他只得忍辱到處求人,有時為了收集一點有用的資料,往往要帶著鋪蓋和食物,跑一百多裡路。經過二十七年的艱苦奮鬥,《國榷》初稿編寫成了。這部初稿修改六次,長達五百多萬字。
不幸的是,初稿還沒出版,卻在一個深夜,被人偷走了。這對談遷來說,是極為沉重的打擊,二十七年的心血,付之東流,他肝膽欲裂,痛哭不已。
然而,沉重的打擊,絲毫沒有動搖談遷立志著書的志向,他想:書稿是沒有了,可人還在,只要我有一口氣,就要繼續寫下去。於是,他揩乾了淚水,又重新拿起筆,從頭寫起。
可是,這次寫《國榷》不比上次了,人上了年紀,行走不便,記憶衰退,加之體弱多病。但談遷不懼怕困難,仍然揮筆不止,東走西奔。在由南方至北京的千裡道上,他為了調查研究,收集材料,核對事實,處處留心,連一塊殘碑也不放過。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勞作,又經過了八、九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這時,他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六十五歲的老人了。
(以上均據清代《淵鑒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