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侮兄自咎,知過愧死的教訓!(數文)

吉光羽


【正見網2016年08月19日】

一、恩怨相償

巴彥弼說:在征戰新疆西部烏什的時候,有一次攻打一個城堡,戰事非常激烈。有位兵士正在奮勇力戰,忽然有一支箭從他側面射來,這位兵士毫無察覺。他身邊另外一名兵士見了,急忙舉起戰刀替他格擋飛箭,不料這支箭反而射穿了他自己的顱骨,當即倒地身亡。被救的兵士,非常感動,在戰鬥結束後,悲痛地為他的戰友舉行祭奠。

當天夜裡,這位兵士夢見死者對他說:“我上輩子和你是同僚,凡任勞任怨的事,我都推卸給你。凡是領功受賞的事,我都抑止、排擠你,使你不得上前。由於這種因緣,陰曹註定我今生代替你死。從今以後,咱們倆的恩仇,就一筆勾銷了。我死後自有我的行賞和撫恤金,你就不必為我祭祀了。”

這個故事的情節,和木器商的故事相類似。木器商耍陰謀,所受的懲罰比較重;這位替死的兵士,耍小聰明,所受的懲罰也比較輕。然則,他們的所謂機巧,不正是他們的笨拙之處嗎?

二、“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乾隆庚子(178())年,北京前門外的楊梅竹斜街,發生一場大火,熊熊火勢燒毀了居民房一百多間。但是就在這火海之中,卻有一間破房子,巋然獨存。四周的斷壁頹垣,像是整齊地為這間破房子,劃定了界限,使火勢不再向這間破房子蔓延。

原來,這間破房子裡,住著一位寡婦和她的婆婆。媳婦盡心盡力地守護著年老而臥病在床的婆婆,不願離去。是神保護了這位孝婦和她的婆婆!

這就是《孝經》上所說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三、不義進財,不意遭敗!

獻縣衙門裡有個王某,是個刀筆吏,專靠耍筆桿子幫人訴訟,乘機敲詐勒索他人的財物。但他每得到一筆不義之財後,必然被另一起意外事故消耗掉。

獻縣衙門附近的城隍廟裡,有個道童,一天夜晚,他路過大殿的走廊下,見有兩個官吏在殿堂裡拿著簿子在對帳。其中一位說:“那傢伙今年搜刮的錢財,可真不少!得想個辦法讓他損耗損耗!”正在沉思間,另一位說:“只要一個翠雲,就夠他受了。沒必要再費其他的周折啦!”這城隍廟裡經常鬧鬼,道童已經司空見慣,也不害怕。但不知那兩個吏員所說的翠雲,到底是什麼人?也不知是要給誰損耗?

不久,獻縣城內的妓院中,新來一位名叫翠雲的妓女。那個王某,立即就被這翠雲的美色迷住了,在她身上花去了所積蓄的不義之財,有八九成,還被染上一身惡瘡。他延醫用藥,百般調治,等到他的病,差不多治好了,他所有的積蓄,也全花光了。有人統計他平生所得的不義之財,可以用手指頭算得出的,大約就有三四萬兩紋銀。後來王某得了瘋病暴死,竟連買口棺材的錢都沒有。

四、“皇天不虧好心人!”

宛平縣有個陳永年。他原本是個富豪人家,後來逐漸沒落了。他有個弟弟名叫陳永泰,先他而死。他的弟媳就要求分家另居。陳永年在不得己的情況之下,也就同意了。

弟媳說:“大哥你是一個男子漢,能多方經營。我只是一個寡婦女流,子女又小,請你把家產分給我三分之二。”他家的親戚黨族,都認為這太不公平,不能這樣。陳永年說:“弟媳說的是,應當依從她。”

弟媳又以孤寡不能出去追索欠債為藉口,要求把現有資財當作二份,而把多年以來沒有償還的債券,加上利息,作為陳永年應得的那一份。陳永年也委屈地應承下來了。後來那些債券大部分都索取無著落,陳永年因此陷於極端貧困之中。這是乾隆丙午(1786)年發生的事。

陳家的祖先,從來沒有登上科第的。這一年,陳永年的兒子陳三立,卻在鄉試中考中舉人。我(紀曉嵐)有一位同年,名叫李步玉,他和陳永年住在近鄰,得知陳三立中了舉人,長嘆一聲說:“皇天終究還是沒有虧待好心的人!”

五、侮兄自咎,知過愧死的教訓!

郭大椿、郭雙桂、郭三槐,是仨親兄弟。郭三槐經常欺侮兩位哥哥,而且還到縣衙去告兩位哥哥的狀。

有一天,他告狀回來,路過一座寺院,在那裡暫作休息。只見許多僧人,莊嚴肅穆地立在大殿中,齊聲誦經,鐘磬梵音,清澈嘹亮。那位施主身上雖然穿著吉服,卻面容慘澹沮喪。當僧人宣讀疏文時,那位跪在佛前的官人,不由得淚隨聲下,其形狀似有說不出的悽慘難過。

郭三槐問一位僧人說:“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哭得這麼傷心?"僧人雙手合掌說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的尊兄病重垂危,他特來敝寺,舉行消災普佛,為他兄長祈福。”

郭三槐聽了這話,呆呆地站在那裡,好久時間,一動不動。忽然像發了瘋似的,頓足捶胸地喊道:“人家兄弟是這樣的啊!”此後,他就這麼反覆不斷地念叨這一句話。人們見他發狂,拉拉扯扯地將他送回家。他回家之後竟不吃不睡,仍是頓足捶胸,不斷叨念這句話,一直折騰了三天三夜,也沒停止。

郭大椿、郭雙桂,本來已和郭三槐分開住,聽到三槐突然發狂的消息,都匆忙趕來看望。他們拉著三槐的手,淚流滿面地說:“弟弟你為何變成這個樣子啊?”郭三槐又是呆呆地站在那裡好久,突然抱著兩位哥哥說:“兩位哥哥原來待我這麼好啊!”說著不禁悲慟地號叫數聲,忽然鬆手往後一踴而倒,竟就此斷氣了。

人們都說,郭三槐以前對兩位兄長粗暴無禮,這是神明對他的懲罰。我認為這話不對。郭三槐自覺以前對兩位哥哥不住,感到慚愧而引咎自責,這在聖賢叫做改過,佛家稱之為懺悔。如果他能進一步擴充這個志向,要做到像田荊(安徽宿松人,事繼母至孝,並撫育二弟)、姜被(後漢姜肱三兄弟友愛,同被而眠)那樣的孝悌之行,也是可能的。神明理當讚許他,怎會對他施予懲罰呢?他之所以一陣慟哭之後氣絕身亡,是因看見別人兄弟是那樣的友愛,自己的兩位哥哥又是這樣的關懷。心中大受感動,一時天良激發,自覺無面目可立足於世上。所以兩眼一閉,身赴黃泉。這怎麼能說成是神明奪去他的魂魄呢?所可惜的是,他雖知道自己的過錯,卻不知道如何補過自新。只憑意氣用事,落得個一發不可收拾。加上他自己沒有學問的助益,又沒有良師益友的開導,更沒有賢淑妻子的規勸,以致他不能及時轉惡為善,以圖有個好的晚節。這不能不說是他最大的不幸。

記得以前田家姐姐,買了一名小婢女,這婢女是個妓女的女兒。有一天,這小婢女聽見有人罵鄰居的女人是個淫婦時,她現出很驚訝的神情,自言自語道:“原來這種事是不能幹的,我還以為生做女人就應該是這樣的呀!”後來這位婢女嫁給了農夫為妻,卻能堅守婦道,終身貞潔。

由此可知,郭三槐已往的所作所為,雖然是悖謬而不通情理,但最大的遺憾是他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不知做人應有的道德準則。所以凡人家子弟,從小就應該好好教育,使他們懂得禮義廉恥。

郭三槐侮兄自咎,知過愧死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社會和家庭,都要重視對青少年一代施行正確的德育教化!

(均據《閱微草堂筆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