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苟唏公私兩分明(數文)

吉光羽


【正見網2016年12月06日】

在西晉(紀元265-316)滅亡、東晉(317-420)初建的這段歲月裡,中國南北的廣大土地上,出了一些很有氣節操守的人物。他們的一件事,幾句話,往往給人很深的印象,一直流傳至今。

一、苟唏公私兩分明

苟唏(讀西,?--311年)是晉惠帝時期的人,東海王司馬越掌權後,他打敗過石勒和汲桑,功勳卓著,當上了兗(讀演)州刺史。

苟唏跟嬸母住在一起,對老人非常孝順。有個堂弟,要求帶點兵,想撈個將軍的職位。苟唏坦率地告訴他:“你能帶好兵嗎?我從不講私情,犯了法是不會饒恕的,勸你還是別乾的好!”

堂弟不甘心,死纏活纏,非干不可。苟唏嚴肅地問道:“給你一個官,我有權力;你可得干好!萬一出了問題,就不要後悔啊。”於是讓他當都護,主管軍事。

堂弟只會紙上談兵,在調遣軍隊時,出了大錯。苟唏把他推出營帳,手持皇帝的節杖,要依法處斬。

嬸母得知後,惶急地趕到刑場,跪在侄兒面前,請求饒恕。

苟唏不發一言,扶起老人,揮手傳令,把堂弟殺了。事後,他脫下官服,穿好家居的便衣,撫摸著堂弟的屍體,號啕大哭:“殺你這個都護的,是我這個兗州刺史;哭你這個兄弟的,是我這個哥哥啊!”

苟唏真是公私分明,沒有半點含糊。

二、何綏狂傲,迅即遭報

晉武帝的大臣何曾,經常陪侍皇帝的酒宴,回家後跟兒孫們談起對皇帝的印象,說:“他是開創晉室基業的君主,自然很英明。但在宴會上,從不提起安邦定國的話,只談日常瑣事,似乎不考慮兒孫後輩的安危。我看他是只顧自己,後人恐怕危險啊。”說到這裡,他指著孫兒們說:“你們將來要遭受禍害的。”

三十多年過去了。在這些年中,何曾享盡口福,每天飯菜要花一萬錢,還說沒得地方下筷子。他的兒子何劭,更奢侈,每天吃的開銷翻一番,要用二萬錢。孫兒何綏、何機、何羨三人,變本加厲,一天要用十萬錢,滿不在乎。

何綏做了晉懷帝司馬熾的尚書,極受寵信。他跟朋友寫信,口氣傲慢,很不禮貌。

河內名士王尼,曾經看過他的信,很吃驚,說:“何伯蔚(即何綏)生活在這樣動亂的年月,竟然驕傲到如此程度,怎能逃得過災難呢?”

有朋友勸王尼少說話:“何伯蔚要是聽到了,會報復你的。”

王尼搖搖頭,微笑道:“哪能呢?等我的話傳到洛陽,恐怕他早就不在人世了!”

果然,司馬越覺得何綏受到晉懷帝的重用,妨礙自己的奪權活動,便指使人告他謀反,從皇帝身邊直接抓走,交給廷尉處死了。兄長何嵩傷心地感嘆:“我們的祖父(即何曾)說話,真靈驗啊。”

三、王安受恩必報

王安是石勒的同族人,但家裡很窮。祖逖(266--321)駐兵雍州時,將他買來作奴僕。

王安聰明機智,忠誠老實,很受主人信賴。

祖逖覺得他十分卓越,不願耽誤他的前程,說:“你是石勒的同族,去投靠他,他會提拔你的。我不缺少你一個人。去吧,興許後會有期呢。”隨即送給他整套的衣裝、行李和禮物,並寫信介紹他去做了石勒的親隨。他作戰勇敢,逐漸升到左衛將軍。

幾年以後,祖逖的弟弟祖約,跟隨蘇峻,一起造反,失敗後,無路可走,逃到石勒那裡,生活很窩囊。

石勒當了後趙皇帝。吏部尚書程遐,想整頓朝廷的綱紀,向石勒建議:大王一向賞罰分明,忠於國家的就表揚,背叛君王的受懲罰,這跟漢高祖赦免季布、誅殺丁公的態度一樣,才取得今天的成功。可是,祖約對晉室不忠,是亂臣賊子,卻受到陛下的袒護,我是難以理解的。”

石勒聽信了他的話,決定誅殺祖約,把他的家族親屬一百多人,都判處死刑,又把他的妻妾兒女,當作奴隸賞賜給各地的胡人。

王安得知消息後,心裡很著急,說:“我不能讓祖逖將軍(原來的主子和恩人),絕子絕孫。”行刑那天,王安特地到刑場探看。有個十歲的男孩,是祖逖的小妾所生,名叫道重,也在刑場等死。王安立即買通守衛,把這孩子偷偷地領回家,並把他送去深山的寺廟裡當和尚。後趙亡國之後,道重才重返江南,繼承了祖家人的煙火。

王安算得上是一位重道義的、受恩必報的君子。

四、莫含顧大局,委身侍胡人

拓跋猗盧是北方鮮卑族的大首領,和并州刺史劉琨的關係很好,多次幫助劉琨抗擊劉聰和石勒,可說是晉朝的忠臣,晉懷帝封他為代王。

代王(即猗盧)急需有才能的人做幫手,看準劉琨的部將莫含,求劉琨讓給他。莫含自己卻不願去,說:“我是并州刺史的從事,朝廷的官員,哪能去當胡人的差使,委身侍胡人呢?”

劉琨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是為了國事,只能苦勸:“并州土瘠民貧,長期遭受戰爭的破壞,地方又狹窄,能夠生存下來,給朝廷保存一塊後方基地,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代王的支持!我把大兒子給他作人質,又為甚麼?為的是團結代王,為國雪恥啊!你想做忠臣,又怎能固執個人情緒,忘了國家的前途?去吧,侍候代王,就像侍候我,并州的百姓,都眼睜睜地望著你呢!”

莫含聽了,很受感動。到了猗盧的帳下,忠實勤勞,很受器重。他們和劉琨互相支持,起了良好的作用。

猗盧執法,特別嚴厲。一個人犯法,往往要殺死整個部落,處死的男女老幼,成群結隊。路人問他們去哪兒,回答是:“去領死”,沒有一個逃跑的。莫含向猗盧不斷求情,說明道理,終於改變了這種殘酷的刑罰。

莫含可說是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人了。

五、隴上壯士有陳安

秦州刺史陳安(?--323),駐在上邦(今甘肅天水),是有名的戰將。左手用七尺長刀,右手用丈八蛇矛,背上挎著鐵胎弓。近戰使刀矛,雙手齊發,同時能殺兩個人。離得遠了用弓箭,邊馳邊射,沒有敵手。

他對部屬十分謙和,同甘共苦;很關心百姓的生活,深受愛戴。但他缺乏應變能力,不幸被前趙國劉曜的將軍呼延青抓住,因為拒絕投降,竟遭殺死。當地的人民非常懷念他,編唱出一首《壯士之歌》:

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
愛養將士同心肝,驤聰文馬鐵瑕鞍,
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
十盪十決無當前。
戰始三交失蛇矛,棄我驤聰竄岩幽,
為我外援而懸頭。
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

歌的意思是說,陳安個頭雖小,心胸卻很廣闊,把將士當作心肝寶貝。他騎著花紋斑駁的寶馬,鐵馬鞍飾有圖案。經過反覆衝殺,他退到深山老林,為了保護士兵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頭顱,實在教人懷念。

一位邊疆太守,受到老百姓的尊敬懷想,還譜寫出這麼悲壯的歌曲作紀念,千年萬載流傳下來,的確是少見的。“西流之水東流河”,華夏之水本是英雄兒女們的血脈,源遠流長啊!

(以上均據《資治通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