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11月06日】
現在人談到打坐、靜坐,往往想到的就是佛家和道家的修煉,其實古代儒家也講究打坐的。例如最早的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大學》篇開章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朱子語類》中記載南宋著名儒家人物朱熹更是強調說“始學工夫,需是靜坐”,把靜坐當成了儒家入門的基本功,而且還要求靜坐時思想也要靜下來“靜坐而不能遣思慮,便是靜坐時不曾敬”。
王陽明是明代知名大儒,名“守仁”,號“陽明子”,故而後人多稱其為王陽明。他作為明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極為重視入靜的,他甚至強調說:“究極仙徑秘旨,靜坐為長生久視之道”。有一件趣事,從中可知他對打坐功夫之精進。弘治元年(西元1488年),王陽明去南昌迎娶夫人諸氏,在結婚的當天,因為向來不喜歡世俗迎來送往的喧囂,為求清靜便跑到道觀打坐去了。結果打坐就入靜了,一直坐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家,害的新娘子在新婚之夜獨守空房。一時間傳為趣談,後來許多關於王陽明的記敘中都提到了此事。
大概正是因為長期打坐入靜、入定的關係,據史料記載王陽明是得到了功能的。弘治十五年(西元1502年),王陽明築室於陽明洞中,有一日正打坐於洞中,友人王思輿等四人前來探望他,剛出五雲門,尚未到陽明洞,王陽明就令童僕去迎接,還能讓童僕歷數他們過來的時候發生的事情,訴說的內容都是這四人剛發生的事實,《王陽明年譜》記載說:“眾驚異,以為得道。”然而王陽明卻輕描淡寫的說:“此簸弄精神,非道也”。的確,真正的修煉人都不會執著於功能,有了功能也不代表就能得道圓滿。
另外王陽明還會祈雨、祈風等法術,這都是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正德五年(西元1510年),他剛升任廬陵縣的知縣,積極整頓鄉裡,遇上火災,除組織人員救火外,據《王陽明年譜》記載,王陽明面對“城中失火”的災禍,“身禱返風,以血禳火,而火即滅。”
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王陽明在汀州府的上杭縣祈雨,《王陽明年譜》記載道“先生方駐軍上杭,禱於行台,得雨,以為未足。及班師,一雨三日,民大悅。有司請名行台之堂曰“時雨堂”,取王師若時雨之義也,先生乃為記”。
正德十四年(西元1519年),他奉命去面對福建叛軍,剛至江西豐城,就聽說寧王朱宸濠舉兵叛變的事情,希望乘船返回吉安,當時南風甚急,船不能往前,《王陽明年譜》記曰:王陽明“乃焚香拜泣告天曰:天若哀憫生靈,許我匡扶社稷,願即反風。若無意斯民,守仁無生望矣”。須臾,風漸止,北帆盡起”。
可見他真的擁有祈雨、祈風的法力,只是不隨便使用,只有在的確事關眾生利益的時候才不得不偶爾為之。另外翻閱史料,古代祈雨並非像今天人想的都是和尚、道士的事,一些大儒也都曾做過。
如南宋大儒陸九淵,字“子靜”,因書齋名“存”,故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後世學人又常稱其為“象山先生”、“陸象山”。查閱陸九淵先生寫的文章(包括《石灣禱雨文》、《謝雨文》、《荊門禱雨文》、《望壇謝雨文》、《東山禱雨文》、《東山刑鵝禱雨文》與《上泉龍潭取水禱雨文》這七篇文章),當會發現陸九淵先生曾經三度向神靈祈雨,再三度向神靈謝雨,由此可知三次祈雨全部成功。
而陸九淵恰恰正是一位極為重視打坐的儒家人物。史載朱熹說陸九淵的修養方法是“靜坐澄心”,陳淳也說陸九淵“教人終日靜坐以存本心,無用許多辨說勞攘。”不過到了近、現代,人們越來越把儒教當做人的知識,把王陽明等大儒當做人中的哲學家,不再提及他們對打坐的重視和超常的能力,儒家的打坐傳統已經被今天的人遺忘了。
然而現在卻有一門功法完全揭開了過去儒家打坐的奧妙,這門功法就是法輪大法。大法經書《法輪功》中寫道:“古代很注意人體修煉,儒家、道家、佛家,包括學儒的學生都講打坐。打坐是作為一種功夫,久而久之,雖然沒有煉功,但是可以出功和功能。”另一本大法經書《法輪大法 各地講法一》中也寫道:“過去的學生叫儒生,上課之前都要打盤坐、調息、靜心,然後看書。過去是這樣的,在中國古老的各行各業當中,幾乎都是講調息、靜心。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就會做出許許多多在平常做不到的事情,這就和氣功的修煉已經很接近了。古老的中國人思想觀念中一直貫穿著這樣一種文化。”
法輪大法真正的講出了無數過去難解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修煉奧秘,是最上乘的功法,是正法,是佛法。想修煉的人可不要錯過當今大法傳播的機緣呀。就是你不信,也不要去詆毀。現在別看大法修煉者在中國大陸目前還受到迫害,可是奇冤終有昭雪的一天。莎士比亞就曾說過:“不要誹謗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的生命將會處於重重危險之中”。歷史上儒家的孔子及以後歷代真正的大儒們也都是經歷過磨難的。例如,孔子為了傳播他的思想曾經顛沛流離。王陽明一生中也多次遇險,還曾被發配到貴州一個叫龍場的偏遠地方,他在那裡沒有被困難壓倒,依舊堅持打坐而悟道,史稱“龍場悟道”,終成一代大儒,後世敬仰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