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淺談疾病與四季四時

胡乃文


【正見網2003年09月30日】

中國古代的醫學籍《黃帝內經》裡說,百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生病時,多半都是旦慧晝安,就是說早晨和白天會變得比較好一點,而夕夜加甚,就是到了傍晚的時候就開始又加重了,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就更厲害了。

為甚麼會這樣呢?古人認為天人合一,人和氣候有關係,春夏秋冬,不同的季候,都有可能讓人生病的狀況有所變化,所以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氣也反應在這一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狀況。而一天從早上到晚上,也跟四季一樣分明的。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就是早上那個時候,就是春天;日中為夏,就是到了中午的時間,就是夏天;日入為秋,太陽下去的時候,就是秋天;夜半為冬,到了半夜的時候呢,這就算一天的冬天。

在早晨,人氣往上升,病氣就漸漸地往後衰退,即所謂的旦慧;日中,到了中午的時候,人氣開始往上長,病氣就越退後,人氣一旦長上來的時候,就可以勝過邪氣,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安,所以日安;到了傍晚,太陽已經開始下沉了,人氣開始往下衰,病就開始又開始往上生了。夜半人氣入髒,也就是藏於內了,入髒了以後,邪氣就完全占據了我們的身體,所以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這個時候病就甚了。也就是說病是與四季和四時有緊密關係的。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890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