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周易八卦與神傳文字(十):文字演變

道生


【正見網2017年10月01日】

中華文字的字形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較大的改變,在這一章中,我們大概梳理一下:

倉頡當初造出的字形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目前流傳下來最古老的文字版本是甲骨文與金文,這些已與倉頡造字時期相隔一千多年了。

甲骨文是商代雕刻於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一般是用於記錄占卜結果的。現已發現的商代甲骨,約有十餘萬片,整理出文字3978個。目前已識讀確認出來的甲骨文有900多個,多為較常用字,尚不能識讀確認的有3000多個。

金文是指秦朝之前,刻鑄在各種青銅器上的文字。這些青銅器中,樂器以鍾最多,禮器以鼎最多,所以又稱為鐘鼎文。至今已出土金文青銅器8000多件,上有不重複的文字3000多個,已識讀的有1800字左右。

到了周宣王時期,太史籀在古文字基礎上作了修改,建立了籀文。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由於春秋戰國時期所造成的分裂局面太長了,各國所使用文字的字形都發生了一些改變,甚至同一個字每個諸侯國都有不同的寫法。秦始皇便統一中華文字,讓李斯以秦國字形為基礎,整理修改出了小篆。小篆的應用時間非常短暫,到漢朝後便不再使用,《說文解字》中共收錄了小篆9353字。

小篆之前的文字都可稱為大篆,包括籀文、金文、甲骨文等,甚至包括倉頡最初造出的字形,但也有的僅將籀文稱為大篆。

以上是中華文字的幾次變形,但這些變形變化都不太大,基本都維持著古文字的字形,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形是隸書的出現。隸書最早出現在秦朝,成就普及於漢代,有「秦隸」與「漢隸」之分。秦隸也稱為「古隸」,漢隸稱為「今隸」。另外隸書還有其它不同的名稱,如「佐書」、「八分」等。隸書建立後,馬上得到了推行,到漢朝時完全普及。隸書建立起來後,中華文字的字形就基本固定下來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太大的變動(中共簡化漢字除外)。隸書的建立意義非常重大,它使中華古文字的形像轉變為現在的「筆畫式」,更便於書寫和應用,使中華文字更便於推廣與普及。

關於隸書的創立者,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說隸書是秦朝獄吏程邈創立的,有說是秦朝仙人王次仲創立的。

張懷瓘《書斷》中說:「隸書是程邈創立的,程邈原本是秦朝的一個獄吏,善長大篆,後來得罪泰始皇,被關在雲陽的監獄中。他在獄中經過十年的研究,最終在大篆與小篆的基礎上創立了隸書,並將創立的三千個隸書文字,呈獻給秦皇。秦皇非常高興,便赦免了他的罪,並將他提拔為御史這個官職。」[1]

也有的說隸書是秦朝仙人王次仲在古文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於王次仲改古文的形像創造隸書的事,《勸學篇》、《晉書·衛恆傳》、《古今文字志目》、《書斷》、《懷來縣誌》等等文獻都有記載。[2]

其中《水經注》、《序仙記》、《北都賦》等古籍中記載說:王次仲,秦朝上穀人,從小就有異於常人的志向,經常有奇異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在王次仲二十歲左右時,他在倉頡所造的古文基礎上改變字形,創立了隸書。當時秦朝官務非常繁忙,文書堆積如山,使用篆文書寫速度非常緩慢,得到王次仲的隸書後,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始皇非常高興,視王次仲為奇人,便派人召見王次仲,但一連召見了三次,都請不動王次仲。最後始皇大怒,派人用囚車將王次仲直接押解過來。在囚車走到半路的時候,王次仲突然化為一隻大鳥,從囚車中飛出,在高空翻飛長鳴而去。飛到西山上空時,落下兩片羽毛,化為兩座山峰,就是沮陽城東北的大翮山與小翮山。[3]

以上是中華文字在歷史上的字形變化,另外中國文字還有字體上的變化。字形與字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文字在基本結構上產生的變化稱為字形變化,像甲骨文、籀文、小篆、隸書,是字形的變化。如果文字的基本結構沒有改變,只是表面風格上產生了變化,稱為字體變化。像顏體、柳體、宋體、黑體以及現代美術設計中所使用的各種字體,都是字體的變化。每個人所寫的字風格都不一樣,都是一種字體,但基本字形都不會變。還有上古時的蝌蚪文,以及春秋戰國時的鳥蟲書等,應當也屬於當時的字體變化。

隸書創立後,中華文字的形像就基本固定了下來,一直到現在幾乎都沒有多大變化,比如現在台灣正在使用的文字。到了中共建政以後,於1956年在大陸大力推行簡化字,使中華文字徹底殘廢,斬斷了與神的聯繫。中共不止是閹割文字,還差點徹底廢除了漢字,準備用拼音字母代替漢字。

1931年9月26日,蘇聯共產黨大力推動中國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代替,妄圖亡我中華神傳文化。他們在弗拉基沃斯托克舉行「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代表瞿秋白、吳玉章等人參與,與蘇共草擬了「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1949年大陸淪陷以後,中共大力推行簡化字,於1952年3月擬出「漢字簡化表」第一稿,選定簡化字700個。毛澤東看過後很不滿意,認為700個簡化字還不夠簡,漢字的數量要減少,一個字要能代替幾個字。

中蘇交惡後,中共廢除漢字的計劃就沒有進行下去,所以最終未能將漢字拼音化,尚給今天的大陸留下了殘缺不全的漢字。[4]

《人民日報》1955年10月26日,第一版報導:「漢字簡化不是文字的根本改革,要進一步進行拼音化,期許中共專家為拼音文字完成準備工作」。

《人民日報》1977年12月20日,在頭版頭條以標題文字寫道:「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中共自從奪政以來,前30年瘋狂毀壞中華神傳文化,燒古書、挖祖墳,搗毀文物、篡改歷史,讓中國人徹底斷了根,忘記了自己的祖宗與文化。後30年它們又徹底破壞了中華大地的環境,使山靈水秀的神州大地變得滿目瘡痍,土地毒化、水污染、空氣污染、食品污染;致使年年災禍不斷,洪災、雪災、旱災、地震、泥石流、沙塵暴、霧霾……短短几十年,它們徹底摧毀了中華民族維持了幾千年的傳統道德與禮儀,以至於中國人在世界上成了「沒素質」的代名詞。使現在中國大陸「笑貧不笑娼」、「一切向錢看」,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坑蒙拐騙,燒殺奸掠,無惡不作。毒奶粉、地溝油、蘇丹紅、轉基因、毒疫苗、激素菜、塑膠大米、瘦肉精、地下作坊、黑工廠……城管、強拆、殺幼兒、奸幼女、活摘器官、豆腐渣工程……低收入、高房價、惡競爭、強攀比、昂貴的醫療與教育……它們只用了幾十年時間就把神所眷顧的這遍土地,變成了人間的地獄!

當它們把這一切都破壞徹底後,又榨光人民的最後血汗錢,把他們的子女家人都送到海外,拿著國外的護照,在海外民主社會裡呼吸著乾淨而自由的空氣……究竟是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讓它們對我華夏民族痛恨至此?唯恐千刀萬剮而毀之不及?它們是西方來的馬列魔鬼,附體於中華民族,吸我華夏子民的血,卻讓我們喊它「母親」!

趕快醒醒吧,華夏的同胞們,趕緊去大紀元網站申明退出這個邪惡組織,退出中共黨、團、隊,不然死後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不然何敢稱自己為中華人?

註:

[1] 《書斷》:「傳邈善大篆,初為縣之獄吏,得罪始皇,系雲陽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成隸書三千字,始皇稱善,釋其罪而用為御史,以其便於官獄隸人佐書,故名曰『隸』。

[2] 《懷來縣誌》:王次仲,上谷郡人,始為楷法(隸書)。 《勸學篇》:「上谷次仲,初變古形」。 《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書斷》: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

[3] 《水經注》:郡人王次仲,少有異志,年及弱冠,變蒼頡舊文為今隸書。秦始皇時,官務煩多,以次仲所易文簡,便於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輒不至。次仲履真懷道,窮數術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檻車送之,次仲首發於道,化為大鳥,出在車外,翻飛而去。落二翮於斯山,故其峰巒有大翮、小翮之名矣。《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北六十裡有大翮、小翮山。

《序仙記》:「王次仲,上穀人,少有異志,少年入學,屢有靈奇。年未弱冠,變蒼頡書為今隸書。始皇時官務煩多,得次仲文簡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檻車送之,於道化為大鳥,出在檻外,翻然長引,至於西山,落二翮于山上,今為大翮小翮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楊固《北都賦》:王次仲匿術於秦皇,落雙翮而沖天。

[4] 見維基百科《廢除漢字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