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周易八卦與神傳文字(二):天人合一

道生


【正見網2017年09月20日】

二、天人合一

在了解周易八卦與中華文字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天人合一」,一個是「象」,不然無法體會周易與中華文字的奧秘。

在中華神傳文化的氛圍中,人與天地神靈是時時相感相通的,人間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必先垂示於天象,徵兆於自然,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1]古人認為人體、自然、宇宙是一體貫通、全息對應的,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表述。

要更清晰的理解這一概念,得從中華歷史傳說中的宇宙誕生說起:

綜合《三五歷記》、《五運歷年紀》與《述異記》等古籍的記載,可以還原出盤古開天闢地傳說的較原始樣貌:

在極其遠古以前,我們所在的這個小宇宙還沒有誕生,那時沒有人類,也沒有天地萬物,只有一遍混沌。就像雞蛋中孕育著生命一樣,經過漫長歲月,混沌中孕育出一個巨大的生命,他就是盤古。

隨著盤古孕育而生的同時,天地萬物也誕生了。在這過程中,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混沌中分出陰陽;陰陽相生,太極運轉,生出層層天地並孕育萬物。盤古的身體每天都在生長,天地萬物與盤古一體同在,一同生長,是他巨大身體的一部分。盤古在天地間變化無窮,他在天為神,在地為聖,與天地萬物一體,冥冥中主宰著一切。經過漫長歲月,盤古身體長得無限巨大,天地宇宙也都隨著他身體的長成而開闢完成了。[2]

盤古將自己身體化為自然宇宙,我們所在的地球與無數星系都只是他身體的一部分,這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告訴人類:一顆沙子裡有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中解釋說:一日月所能照耀的世界稱為一個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相當於10億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龐大的星系!

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中有這麼一個小片段,雖然只寥寥數語,卻成為整部影片的點睛伏筆,讓觀眾們印象深刻:在主人公「派」小的時候,他媽媽給他講了黑天的故事。說黑天小時候調皮,喜歡吃土,一次吃了泥土被他母親發現,便掰開他的嘴巴檢查,卻在黑天的嘴裡看到了整個宇宙……

關於黑天的故事,在印度上古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與《薄伽梵往世書》(Bhagavata Purana)、《牧童歌》( Gita Govinda)等文獻中都有記載,他是天神毗濕奴在人間的一個化身。毗濕奴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守護之神,受大地女神的請求化身下凡幫人間除去暴君,恢復人間安寧。他拔下一根黑頭髮,在凡間化生為黑天。黑天小時候很調皮,一次與牧童們鬧矛盾,牧童就跑到他養母耶輸陀那裡告狀,說黑天又趴在地上吃泥土玩。耶輸陀找到了黑天,斥責他不該吃土,黑天便辯解說他沒有吃土。耶輸陀讓黑天張開嘴巴檢查,黑天張開了他的嘴巴,耶輸陀卻呆住了。她在黑天的口中,看見了太陽、月亮與燦爛閃爍的星空,茫茫星河的光芒透過層層宇宙星雲散射出來,她在黑天的口中看到了整個宇宙!眼前之景令她震撼得瞬間失去了意識。

盤古開天地,將自己的身體化為我們人類所在的這個小宇宙,銀河系等無數龐大的星系在他體內運轉,這些情景是何曾的相似。

中國的道家與古希臘的先哲們,也都在歷史中再三告訴人類: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人類身體與宇宙是對應的,只是一個在微觀,一個在宏觀。但神佛的智慧不是渺小的人類所能理解的。

現代科學也發現:若將人體無限放大,會看到我們人體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細胞又是由無數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由原子核與電子構成的……細分下去,無窮無盡,現代科學永遠也發現不了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是什麼。物理學家們還發現,電子圍繞原子核轉動遵循行星圍繞恆星運轉的三大定律,它們的運轉和存在方式非常相似,只是一個存在於微觀世界,一個存在於宏觀世界。若將電子放大到星球這麼大,人體是不是一個巨大無際的宇宙?裡面是不是生存著無數更微觀的生命?

反過來也是如此:將我們人類所在的這個宇宙無限縮小,會看到地球與其它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構成了太陽系,無數個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構成了銀河系,銀河系又與其它大星系構成星系群,星系群再構成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最後無限縮小下去,可能會發現這一切只是一個更大生命體的細胞,再無限縮小下去,會不會看到盤古神的真顏?發現這一切都是盤古神的身體,我們只不過存在於他身體的一個微小粒子之上?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人類的智慧與認知實在太渺小、無知,所以神在兩千多年前告訴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又告訴了世人:人是沒有智慧的,人類知道自己的無知才是智慧。人類對自然宇宙永遠只能抱著一顆敬畏的心,萬萬不可妄自尊大,否則就走在了自我毀滅的路上。

中國古代的科學是直接針對人體、生命、宇宙去研究的,與現代西方科學所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所以用現代科學的概念、標準去衡量與理解中華神傳文化,是根本行不通的。

中國有一本非常古老而神秘的上古之書,名為《山海經》。《山海經》由山經、海經與大荒經三部分所組成,其中《山經》部分稱為《五藏山經》。五藏在古時候指五臟,即大地的五臟六腑所在。在《五藏山經》的結尾處,有一句總結的話是這樣說的:「大禹說,(我治水)所經過的天下名山共五千三百七十座,計六萬四千五十六裡長,分布在大地各方,稱其為大地的五臟,其餘無數的小山都不足以記。」[3]

在道家的內丹術中,也將人體內部視為一個宇宙,一個自然世界。古人繪製過一張《內經圖》也稱為《內景圖》,是道家修煉過程中的一張人體內視圖。圖中人體的內部有高山流水,有日月星辰與自然萬物,儼然一個世界,一個小宇宙,讓人大開眼界。這是修煉人在修煉過程中用「天目」所看到的,是人體在另外時空的一種展現。

道家將人體大腦在另外時空的機制劃分為九個區域,稱為九宮,每一宮都有神所駐守。其中最中心的一宮稱為「泥丸宮」,它統帥著整個人體,是人類元神(靈魂)所居住的地方,元神在這裡主宰著整個人體。同時「泥丸宮」又是人體修煉中的「天目」位置所在。天目分為很多層次,又稱為天眼、慧眼、佛眼、法眼等等,是人體最為神秘的第三隻眼,通過它可以穿透我們人類所在的物質世界,看到另外高層時空的存在,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景象。只有通過修煉,提升人的層次與境界,才能打通天目。凡人的天目自出生的時候起,就是封閉的,但也有少數特殊或具有使命的人,生來天目是開著的。這些人天生就能夠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景象,這種情況在歷史上與現代社會中一直都存在著。

現代醫學解剖中也發現在人類大腦「泥丸宮」的部位有一隻眼睛,發現它具備著人眼所有的組織結構,因此被稱為是「人類已退化的第三隻眼」,震動了科學界。這隻眼睛剛好與修煉界所說的「天目」相一致。

泥丸宮在道家中又稱為「崑崙」,元神駐守於泥丸,統攝人體;而《山海經》中記載,崑崙山為「帝之下都」,是天帝在凡間的都城所在,另外西王母也居於崑崙,這裡統領著大地與凡界。

道家認為,泥丸為人體百脈交匯處,天上的物質、能量通過泥丸之上的百會穴進入人體,那裡是人體的天門所在。而風水學中認為,崑崙是萬山之源、龍脈之祖。大地的龍脈都在崑崙交匯,發源於崑崙山,來自宇宙高層的能量通過崑崙山流入大地,然後通過大地龍脈,散布於整個大地,驅動著大自然的循環運行,使山川生輝,萬物生長、人傑地靈,充滿生機。

最近天文學家與物理學家們發現,黑洞不光會吞噬一切物質,而且經其「吸收消化」後,會不斷噴射出大量新物質,這與生命的消化系統何其相似。綜合這些,是不是可以知道:來自宇宙高層的能量、物質,通過黑洞的「吸收轉化」,一部分會流入銀河系等各大星系中。進入星系的能量,會通過宇宙的脈絡,流入太陽系等所有恆星系。進入太陽系的能量物質,會流入地球與各大行星,其中進入地球的能量會通過崑崙山流入大地,再通過遍布大地的龍脈散布於整個大自然中,然後流入人體與自然萬物,驅動著生命的運轉與大自然的循環……而這一切與人體的生命機制何曾相似!

現代生物學還發現:人體的每一個細胞與整個的人體都是全息對應的,人體的每個細胞中都包含著全部的人體信息,可以讀出這個人的身高、體重、相貌、健康等一切特徵,還能讀出這個人的祖先與起源。

當代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戴維·玻姆(David Joseph Bohm)在《整體性與隱纏序——卷展中的宇宙與意識》一書中提及了一個著名的概念,稱為「宇宙全息論」。後由諾貝爾獎得主、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G·霍夫特於1993年正式提出,並得到了雷納德·薩斯金的進一步闡述。

宇宙全息理論認為,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通俗地說,一切事物都具有四維時空的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大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對應的關係;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

這個現代科學的尖端理論,其實早在中國的幾千年前就被提出來了,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就包含了這種理論,而且遠遠比其更為博大與玄妙。

中華文化是神傳授的文化,絕不是現代科學所能理解的。中國人自古都敬天信神,割斷了與神的聯繫,中華文化就失去了靈魂,只剩一具空殼,沒有任何的意義。

 

註:

[1] 《中庸》

[2] 《三五曆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裡。

《五運歷年紀》(《繹史》引)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述異記》載:「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

[3] 《五藏山經》:「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裡,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餘小山甚眾,不足記雲。」

 

(作者原稿刊登)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