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1月30日】
一、心中的寶藏
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車馬,與垂棘出產的璧玉,向虞國借路,以便討伐虢國。
晉獻公說:「這些都是我的寶貝啊!」荀息回答:「如果向虞國借到路,這些東西即使給了虞國,也如同放在自己外面的倉庫裡一樣。」獻公又說:「虞國有賢臣宮之奇。』』荀息說:「宮之奇為人軟弱,不能堅持進諫,而且他從小和虞公一起長大,虞公對他很親昵。但對他的諫言,不會當一回事的。」
於是,晉獻公派遣荀息,到虞國借路,說:「冀國違背道義,從顛軨這個地方入侵,攻打虞國郢地的三面城門。我國打敗它,也是為幫助君王您的緣故。現在虢國違背道義,在客舍裡築起堡壘,要攻打我國的南部邊境。請您借一條路,以便我們向虢國問罪。」虞公不但答應,而且願意先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沒有聽從。
晉國滅亡虢國,虢公「丑」,逃到京師去了。晉軍撤退時,路經虞國,在那裡住宿時,趁機襲擊它,並將它滅亡。晉國抓住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後來,秦繆公迎娶獻公的女兒,獻公就把他倆做陪嫁的臣僕,送到秦國去了。
(事據《左傳•僖公二年》)
【品賞】
比寶物更珍貴的,是天下;比天下更珍貴的,是自己的真心。虞公因貪圖寶物,而丟了天下,是為愚痴。而世人往往為了蠅頭小利,而昧卻自己的真心,豈不是更加愚痴?!
傳說在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善良,天地間的奇珍異寶,非常豐富。但隨著人的貪慾越來越強,這些寶物就逐漸隱沒了。據說古時有一種牛頭桷檀香,燃起來能香飄四十裡。當時曾有一個印度僧人,來華進貢,在皇宮外僅僅燃了一丸牛頭桷檀,整個長安城,都聞到了香味。而如今,我們卻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牛頭桷檀」的名字。
當然,傳說是無從考證的。但如果我們觀察現實生活,就會發現正如古人所預言的那樣,貪慾正在一件件地奪走我們身邊美好的東西:清澈的小溪,變成了臭水溝——造紙廠老闆的貪心;安居的房屋,變成了豆腐渣——建築商的貪心;拯救生命的血漿,卻充滿了病毒——血販子的貪心;精神的食糧,變得污穢不堪——出版商的貪心!更不用說那被砍伐的森林,那枯竭的資源,那被毒化的空氣,及那被金錢所出賣的良知、道義和真情…… 一切毒根都起於中共!
這一切,確實令人心痛。不過,這些美好的東西,是否真的已失去?沒有!真心中的寶藏,並不因為烏雲的遮蔽,而有任何損減。
有一天,當創世主親臨時,它還會燦爛輝煌地浮現出來。你得睜開睡眼,看那已經升起的真善忍的霞光萬丈啊!
二、神的保佑
宋襄公命令邾文公,殺掉不服從自己的鄫子(某小國國君),去祭祀次睢之社的妖神,以此恐嚇東夷諸小國,使其歸附自己。
大臣司馬子魚,勸阻說:「古時候的祭祀,有一定的禮節,牛、馬、羊、犬、雞、豕六畜,是不能互相代替使用的。小的事情,不會用大的牲畜祭祀,更何況用人來代替牲畜呢?祭祀本是為人獲得幸福的,人就是神所保護的對像。用殺人作祭品,去祈求福氣,哪位神仙會來享受呢?齊桓公做天下盟主時,使三個將滅亡的國家得以延續,天下義士,還說他德行不夠。現在,您剛一想會盟,就要虐殺諸侯,去向次睢之社的妖神獻媚。這樣做,想要稱霸,不是太困難了嗎?能夠得到善終,就是幸運的了。」
夏天(指僖公二十三年)五月,宋襄公因在泓水作戰中受傷太重,而死去。
(事據《左傳•僖公》)
【品賞】
宋襄公剛即位時,勵精圖治,任用目夷等賢臣,將國家治理得很好。但他這樣做的動機,卻是自私的,即想稱霸於諸侯,揚名於後世。由於慈悲心微弱,不能抵抗名利誘惑,又急於求成,他決定用殺人、來祭神時,自然是毫不遲疑。
襄公的本意大概是想以此震懾周圍的小國,再將畏懼自己的這些小國作為籌碼,與楚、齊等大國,討價還價。從策略上說,像宋國這樣的中等國家,要想實現霸業,這似乎是條捷徑。但是失德的方法,無論多麼高超,總不會具有長久的效力!更可慮的是,一旦其短暫「功效」過去,更惡劣的局面,自然降臨。大臣司馬子魚,顯然看到了這一點,才多次勸諫襄公要修德、修身養性。可惜全部遭到拒絕,難怪他要嘆息「得死為幸」了。襄公最終沒能成為霸主,反而因戰而死。他以一國君主之尊,竟落得個性命不保的下場,這與同樣執政宋國的景公,反差太大了!
正在創業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不要為了獲得成功,就不擇手段!慈悲心本身,就蘊含著成功的具體方法,它能讓你在顧及別人的同時,忽略對自己的關注,減輕心理負擔,從而避免因急於求成、而犯低級錯誤。另外,符合道德的措施,是毫無副作用的,不會在給你微小好處的同時,帶來巨大的後患。
已有成就的人,亦能以此為鑑:不要認為是某個具體的想法、行為決定了你的成功,而應看到這些想法、行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功效,正是因其合於道德!這就如同襄公開始能將國家治理得很好,不是因為他欲圖稱霸而採取的種種措施,而是因為他所任用的人有德,而施行仁政一樣。若看不到或不相信德行,在創業中的作用,那一時的成功,就會是禍!而不會是福了!
神的保佑,確實存在。好人能得到,但看不見。神的懲罰,確實存在。壞人能得到,但也看不見。應該悟而得知。
古哲云:「上蒼無言,默而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