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海瑞之母撐起一片青天

艾益民


【正見網2018年03月15日】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自身努力外,大抵離不開三方面: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影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因為小孩出生後,他的呵護者、教育者是父母。父母對他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感染,會影響他一生。海青天海瑞,成為歷史上人們尊敬的一位清官,離不開母親對他的教育。
    
海瑞幼年喪父,海母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她性格堅毅,和孟母一樣,深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時,海母就讓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聖賢書,樹立了很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海瑞成人後,母親對他的教育和引導,更加操心。鼓勵他走出家庭,多與底層民眾打交道,廣泛接觸社會,了解民生,體察民眾的要求和疾苦,這對海瑞日後走上守廉治貪之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海瑞用他了解的民情,寫出了《治黎策》一文,並憑此文,中了鄉舉。
    
母親對他的教育和支持,對海瑞日後走上仕途、做一個正直的清官,起著決定性作用。海瑞擔任浙江淳安縣知縣時,母親與他隨行,母親作為他的耳目,從普通群眾中,了解諸多民情,比如這裡的富豪,有三四百畝田產,而交稅極少的不公正現象,海瑞就是從母親口中聽來的。他向母親保證:將此事列為他此任知縣的首辦要事。母親說:  「當官要為民作主,公正廉潔。」母親的教育,堅定了他為官守廉治貪的信心。

有一次,朝廷派員外差,國公張志伯等人,打著「奉天巡察」的旗號,來淳安行勒索之實,海瑞決不能讓張志伯得逞。母親勸他冷靜處理此事,又提醒海瑞必須學會鬥智鬥勇。在母親的策划下,張國公儘管羞怒不已,但懼怕海瑞清算的認真勁頭,只好順水推舟,放棄了在淳安縣的勒索,空手而去。此後,海瑞在任職期內,廢除了本地官員進京朝拜時的旅費,及饋贈京官的禮金,均由民眾攤派的做法,又廢除了知縣向出巡的官員饋送銀兩,且攤派到各裡甲的舊規。母親對他這種做法十分讚賞。繼後,海瑞調任江西興國縣,對這個不升不降的安排,海瑞頗有遭冷落之感。母親勸慰他,重申即使失掉升官機會,但守廉治貪的作風,也不能丟。
    
母親培養了海瑞頑強的個性以及絕不認輸的精神。他時刻銘記母親對自己理想志向的引導和個人品性的造就。記住母親所說:「即使粗茶淡飯,即使偏居鄉野,只要能堅守人格的純潔,都是值得的。」海瑞無論在何處為官,他都要在中堂上懸掛「忠孝」二字以示胸懷。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在後宮跟道士們說教,可朝臣沒誰敢勸說。唯海瑞大膽進諫,在《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中,抨擊嘉靖屠戮大臣不是個好皇帝;使父子分離不是好父親;使夫妻分居,不是好丈夫。遞交這一死諫後,他被錦衣衛逮捕到東廠禁錮。母親給他書信和口信,叫他不要絕望,不要改變自己的志向。隆慶皇帝即位後,他被釋出獄,破格提職,歷任尚書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南直隸巡撫等職,官至正四品。到萬曆皇帝時期,任南京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無論在哪一個職位上,其自廉治貪作風,沒絲毫改變。升官發財與他毫無關係,薪俸之外,他一無所取,一雙舊鞋,多次修補,仍然穿在腳上。兩次進京,一路舊服素食,路費僅用銀四十八兩,而當時一般官員進京一次,用銀均兩百兩以上。任職期間,對事關人命的假案、錯案,或移花接木案,都認真審案,絕不馬虎從事。一批為富不仁者,得到應有的懲罰,無數沉冤得以昭雪。海瑞在任職期間,為當地治水、救災,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人們稱讚他為「南包公」、  「青天海大人」,這一切都與他母親的教導分不開。他牢記母親教導「四要」:  「朝廷為官,要清正廉潔;審理案件,要明察秋毫;拯救百姓,要千方百計;為民請命,要不辭辛勞。」
    
海瑞的母親一生辛勞,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他為報母恩,在母親七十大壽時,本想宴請親朋好友,為母親祝壽,可母親堅辭不允。她認為即使花費的是自己的錢,但官員的一舉一動,都被百姓看在眼裡,容易被百姓誤解和反感,更不利於兒子自己守廉治貪,反而會被那些有權勢的官員,抓著把柄,大做文章。所以,為母親過七十歲的生日,海瑞買了兩斤肉,用自己園地種的菜,做了三菜一湯,他還為
母親獻上狂草一幅,作為壽禮,這狂草是海瑞精心所寫,它由「生母七十」四字組成,但倒過來卻是個特大的「壽」字。母親端詳一番,非常高興,還稱兒子書法大有長進。
    
海瑞為官三十年,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深感愧疚,唯有牢記母親教誨,一生做到剛毅正直、大公無私、懲惡揚善、保國安民。

海瑞官至二品,告老還鄉時,他的全部財產,就是幾件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和幾口破箱子。  「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是他對母親最大的報恩。

(均據《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