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繼母的千古表率(三文)

齊整升


【正見網2018年02月26日】

一、繼母的千古表率

一般來說,做繼母很難,孩子一般對繼母有一種天生的敵意。但是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卻有一位這樣的繼母,她做五個孩子的繼母,不僅贏得這些孩子的真誠愛戴,而且受到國君的稱讚!
    
這位母親是孟陽氏的女兒,丈夫病逝後,留下三個孩子。恰好魏國人芒卯喪妻,留下五個孩子。芒卯便和這位母親,結為夫妻,他們有了八個異父、異母的孩子。
    
芒卯的五個孩子,年齡都不大,他們都不喜歡繼母。繼母並不介意,主動接近他們,關心他們,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去撫愛他們。但是,他們還是本能地常常給這個繼母,製造一些惡作劇,故意找她的麻煩,還聯合起來,欺負她原來的三個孩子。
    
但是,繼母並沒有灰心。有一天,她把自己親生的三個孩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 「他們兄弟姐妹五個,沒有了親媽媽,我今後要在生活上,多多關心照顧他們,你們三個不要與他們爭多論少。好嗎?」孩子們都很懂事,理解母親的心意,紛紛點頭答應。

她從各方面特殊照顧那五個孩子,有了好吃的,先給他們吃,有了好的衣服先給他們穿,兄弟姐妹之間,發生了矛盾,總是先批評自己親生的孩子。
    
有一次,那五個孩子中的一個孩子,觸犯了魏王的法令,要被判處死刑。繼母非常著急,顧不上吃飯、睡覺,成天東奔西忙,千方百計要營救這個孩子。
    
鄰居們都知道芒卯前妻留下的那五個孩子,不怎麼喜歡她,不聽話,也不尊敬她。看到她如此誠心要搭救那個孩子,很不理解。有人就對她說:「芒卯前妻的孩子,那樣不喜歡你,你何必為他們的死活,瞎忙活呢?」
    
她說:「假如我親生的孩子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一旦他們遇上了災禍,我管不管呢?我肯定要管,一定要想方設法解除他們的災禍。如果芒卯前妻,留下的孩子有了災禍,我不聞不問,置之不理,這和他們沒有母親,又有什麼兩樣呢?他們的父親,把我娶過來,要我做他們的繼母。繼母也是母親呀。做孩子的母親,不是真心愛他們,怎麼能稱得上是慈母呢?做繼母的,只是偏愛自己的親生兒女,而疏遠那不是親生的兒女,這能符合道義嗎?這些孩子雖然還不喜歡我、不尊敬我,但我作為母親,絕不能背棄做母親的職責。」
    
這位繼母一心為營救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而奔走,這件事被魏王知道了。魏王高度讚揚這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對官員們說:「作為繼母,能如此懂得義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原諒她的兒子呢?」
    
魏王當即下令,赦免了她那個兒子的罪過,釋放回家。
    
那五個孩子,都深受感動,從內心裡愛戴母親。從那以後,八個孩子都像一母所生的親骨肉,母子之間,親密無間。在這位母親的精心培養教育下,後來,這八個孩子,都很有出息,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她愛孩子的真摯情感和不懈努力,感動了五個孩子,感動了國君。她讓全家人和睦團結,也為後世樹立了一位優秀繼母的千古典範!

二、翟方進之母,舍家全子之志

西漢成帝年間,有一個大臣名叫翟方進,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漢成帝劉驁在位期間,翟方進歷任朔方刺史、御史大夫,後封高陵侯,擔任丞相。
    
翟方進才大如海,西漢王朝存在了210多年,被後世史家稱之為「儒宗」的共有三人:一是漢初的奉常、漢惠帝的老師叔孫通;二是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三是漢成帝時期的丞相翟方進。翟方進不是那種家學淵源深厚和天賦異稟的才子,他資質平平,苦讀成才,屬於中國歷史上那類典型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讀書人。翟方進的成才,與他的繼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翟方進出身於貧困百姓之家,從小失去母親,家境極度寒苦,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在十二三歲時,為生計所迫,他不得不到太守府,當一名使役,做一些雜活。他的性格比較遲鈍,理解能力很差,致使辦事效率不高,常常遭到太守府官吏的辱罵,因而心情壓抑,以至患病,後被辭退。回家不久,其父又不幸病逝,在這樣的情況下,翟方進的家庭生活條件,變得異常艱難起來。
    
翟方進的繼母,雖是貧苦人家出身,卻是一位勤勞、敦厚、心地善良、深明大義的勞動婦女,身上有中華女性許多優秀的品質。她知道立志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性,她決心克服困難、想方設法,一定要送翟方進入學讀書。尤其是好男兒志在四方,要千方百計地支持他到外面去闖一闖。可轉念一想,翟方進當時年僅十三歲,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還不能離開家長的照顧,她不忍心,也不放心讓他孤身一人,到遠離家鄉千裡之外的長安求學。然而,翟方進正處於成才的關鍵期,到京城這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他的求學,有著巨大裨益。面臨這種進退兩難的處境,該怎麼辦呢?
    
繼母環顧了一下那窮家陋舍,覺得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她當機立斷:「做大事的人,必須不拘小節,志存高遠,不能為眼前的小利所束縛,有所舍,方能有所得,這個家我們不要了,我隨你到長安去求學!」繼母的這一大膽決定,使翟方進深受震撼和感動。
    
就這樣,翟方進的繼母,變賣了少得可憐的那點兒家產,再加上原有的那一點點家財積蓄,陪著兒子,踏上了西上長安的漫漫征途。
    
在長安,翟方進的繼母,日夜不停地編織草鞋,換來錢,維持母子二人的生活,供翟方進讀書。翟方進看母親這樣不知疲倦地晝夜辛勞,十分心疼,他多次要求與母親一起編織草鞋,減輕母親的負擔。但母親屢屢教育他:好男兒應該志向篤定,把有限的時間,放到讀書求學上去。翟方進心裡十分感動,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不辜負母親的教誨和期望。
    
白天,他在學校從師求學,夜晚回住地,繼續攻讀,他母親一邊編織草鞋,一邊陪著兒子讀書,幾乎天天到深夜。
    
就這樣,他的繼母以編織草鞋為經濟來源,供翟方進讀書,長達十餘年之久。翟方進沒有辜負母親的重望,學得非常好,後來以優異成績一次通過對策,考中甲科郎中。不久,又順利通過經義考試,升為議郎。漢成帝河平年間,轉為博士。過了幾年,被任命為朔方刺史。不久升京兆尹,嚴厲打擊不法豪強,有政聲。永始二年(前l 5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繼薛宣為相,賜爵高陵侯。一時間,翟方進的聲名遠播。
    
在做官期間,翟方進從不苛待百姓,不貪贓枉法,在當地群眾中很有威望。他有知識,有才能,處理政事井井有條。由於他還兼通文法,以儒家之學的經術,處理繁雜的政務,以溫文爾雅的態度,對待部下和百姓,說話、做事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從不濫用刑罰。因此,深受當地人們的稱讚,被譽為「通明」,即通達事理的清官。
    
翟方進的繼母,從他讀書求學時起,一直到他被封侯做丞相,從來沒有脫離過勞動,始終保持其勞動婦女的本色。這對於翟方進求學和為官,都是很有積極影響的。
    
翟方進的繼母,為了兒子的志向,不惜舍家棄業,離鄉背井,不遠千裡,伴子求學,並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供子讀書。即或是作為生身之母,能做到這樣,都是難能可貴的,更何況是繼母?
    
望子成龍,是父母共同的願望;教子成材,是父母應盡的職責。翟方進的繼母,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受盡種種艱苦的磨難,盡職盡責。我們今天的父母們,看了以後,定要為培養濟世惠民的青年學子,竭誠獻力!
         
 三、陸績良母,廉石警世

陸績(187—219),字公紀,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三國時期名士不少,但像陸績這樣,集早慧、孝子、廉吏、科學家於一身,並在每一方面,都很著名的,並不多。陸績六歲時,他的父親陸康任廬江太守,和割據一方的袁術有所來往。一天,陸績隨父親到九江去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來招待,陸績卻暗中收起三顆。當要離去時,陸績拜辭,三顆橘子從懷裡滾到了地上。袁術問他說:「陸郎作為賓客,卻私下藏起橘子嗎?」

陸績坦然答道: 「我媽天天教育我:長大了要廉潔愛民。我想這橘子給了我,就是我的了。我要帶回家,給母親吃。這沒有錯吧?」袁術聽罷,驚奇不已。

從此以後,「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宋人林同,在一首詩中,寫了這件事:

陸郎作賓客,
懷橘欲何為?
遣母當然事,
袁公乃爾奇。
    
陸績後來官至鬱林太守。三國時,鬱林轄境廣闊,包括了現在廣西除桂林、梧州之外的大部分地區。當時的鬱林太守,離任時都攜帶寶物,滿載而歸。但陸績為官清廉,不義之財,一毫不取。他當了幾年太守,任期滿後,便向孫權請求辭官歸鄉,得到批准。
    
陸績動身歸鄉之時,行李蕭然,全部家當裝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間。艄公一看貨物太輕,便說:「就這樣開船,出了亂子怎麼辦?」陸績問:「怕出什麼亂子?」艄公說:「船裝得太輕,遇到狂風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帶的東西,還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輕,得想辦法增加重量才行。」
    
陸績與艄公和家人商量,買了兩隻大瓮和一擔筍乾,瓮裡裝滿成菜,搬上船。但船還是吃水很淺,不敢開行。再買貨物吧,陸績身上的銀子已經所剩無幾。怎麼辦?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塊大石頭,足有七八百斤重。陸績打聽到這是一塊沒有主人的石頭,便請人把它搬上船。幾個白髮老人,感到很奇怪。有個士人,發議論說:「陸大人學問淵博,也許這塊石頭有什麼來歷呢!」
    
有了壓艙石,船便開始遠航。走到中途,突然遇到了攔截官船的水盜。水盜揭開正在燒菜的鍋,一看裡面只有一點青菜,便說:「看來你這官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準是個大守財奴!」便翻箱倒櫃,卻一無所獲;又揭開艙底,發現了那塊巨石,更加疑惑不解。一問,才知道是用來壓艙的。水盜首領說:「我在江湖上闖蕩了三四年,這樣的官船,還是第一次遇到啊!」艄公這時插話說:「這位是陸績太守,他在任上兩袖清風。他的俸銀,也往往用來周濟親友和百姓,今日回江南,只有幾件破行李。」水盜首領聽了,很抱歉地對陸績說:「早知道是陸大人的船,我們就不來了。」因為陸績為官清廉的美名,早已傳遍遠近!
    
船到了家,陸母高興地對兒子說:「你如果裝來一船金銀財寶,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如此清廉地回來,我很高興,這塊大石頭可收藏起來,作紀念。」人們把這塊石頭,稱作鬱林石,又稱「廉石」。
    
那塊壓艙的石頭,後來被當地士人,收藏了起來.並吟詩讚頌。那鮮紅的「廉石」兩字,是後人刻寫、並用紅漆塗染的。昭示出了這位太守的一種精神,一種情操;也蘊含著一位賢母的精神風範。這種精神,這種情操,這種風範,影響著一代代陸氏的後人。

(均據清代《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