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7年12月02日】
東漢靈帝時,政治黑暗,天下紛擾,政府內部權力鬥爭激烈,外戚和宦官,交替坐莊,把持朝政,滿朝上下烏煙瘴氣,人民生活日益艱難。烈火在地下運行,農民暴動一觸即發,東漢政權坐在一個火山口上。而境外的鮮卑、烏桓等遊牧民族,也正虎視眈眈地覬覦(讀繼、於)著風雨飄搖的大漢王朝。
趙苞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他少有大志,向來以古代英武勇猛的豪俠為偶像。東漢末年,有十個禍國殃民的宦官,稱為「十常侍」。其中一個叫趙忠,他就是趙苞的堂兄。但兩人的道德品行,有天壤之別。趙忠和另一個宦官張讓,狼狽為奸,把持朝政,把昏庸的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許多官員巴結「十常侍」唯恐不及。當時許多人勸說趙苞,去投靠趙忠。但趙苞對趙忠的行徑,深惡痛絕,說:「趙忠欺君罔上,誤國害民,上侮祖先,下辱子孫,我和他是堂兄弟,但不是同路人。我生當孝於親,忠於君,豈能與他們這些卑鄙齷齪的亂世賊子為伍!」
由於趙苞品行優良,人們對他深為敬服。州郡長官,聞他奉母至孝,舉薦他為孝廉。這是趙苞踏入仕途的關鍵一步。不久,朝廷派趙苞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擔任縣令,這樣,他可以施展自己為民謀利、為國盡忠的遠大抱負了。
趙苞在廣陵任職六年,一直兢兢業業,一塵不染,轄內政教清明,深受百姓愛戴,這樣他就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不久,趙苞被任命為遼西郡太守。
由於朝廷內部腐敗,邊備廢弛,趙苞到任時,原遼西郡的大片土地,已被少數民族部落蠶食。為防禦外寇繼續入侵,趙苞修繕城池,積極練兵,開墾土地,安撫百姓,整個遼西的軍民的正氣,為之一振,鮮卑等遊獵民族,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鮮卑族的酋長,見強攻無法取勝,便想到了一條毒計。按照朝廷律令,異地任職的官員,可以接家屬到任職地生活。趙苞依例派人到故鄉迎接母親和妻子。鮮卑酋長聞訊後,喜出望外。他早就聽說趙苞是個有名的孝子,於是一個惡毒的計劃形成了。
趙苞的母親和妻子,一路風塵,迤邐進入遼西郡。經過柳城(今河北昌黎)時,突然出現一隊鮮卑兵馬,不容分說,一舉將趙苞母親和妻子劫掠而去。
趙母不知這些兵馬的底細,對為首一將說:「我乃遼西郡太守趙苞之母,為尋兒子遠道而來,他因為官清廉,家中清貧,所以,我們身上,並無多少盤纏,如果你們需要,盡數奉送,請放我們一條生路。」
那番將獰笑著說:「我們非為金銀而來,今天要的就是老太太你和趙苞的妻小。只要你兒子肯投順我鮮卑國,絕對保證你們毫髮無損。」趙母這才知道自己被作為人質劫持了。她怒目而視,憤然不語,並以絕食來抗議。於是,鮮卑人用車載著她們,來攻打遼西郡城。鮮卑人在陣前,推出趙苞的母親,給趙苞看,威脅說:如果趙苞不降,即殺其母。
趙苞見母親被五花大綁,不禁心如刀絞,五臟俱焚,悲痛號哭。敵酋冷笑著,期待著趙苞請降。
突然,趙苞止住了哭聲,擦乾了眼淚,大聲對母親說:「當兒子的罪惡實在不可饒恕,我本來打算用微薄的俸祿,早晚在您左右供養,想不到反而為您招來大禍。在家,我是您的兒子;臨陣,我是朝廷的大臣,我不能顧及私恩而自毀忠節,只有拚死一戰,否則沒有別的辦法來彌補我的罪孽。」
趙母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與闊別經年的兒子見面,悲憤交加,止不住涕淚漣漣。她聽到了兒子的話,感到兒子深明大義,心情平靜下來,遠遠望著兒子,高聲說: 「我兒,各人生死有命,豈能為了顧及我而虧損忠義?」
聽了母親的話,趙苞已泣不成聲,強忍悲痛,怒目圓睜,鋼牙咬碎,下令立即出擊,誓殲來犯之敵!眾軍士義憤填膺,怒髮衝冠,潮湧般吶喊著,衝殺過去。
鮮卑酋長,原以為趙苞這個孝子,會為了救母親而投降的,沒有打仗的準備,故而一下子亂了陣腳,被殺得潰不成軍,大敗而逃。
戰鬥勝利了,可是趙苞的母親和妻子,也被鮮卑人殺害了。趙苞悲痛欲絕,將親人的屍身裝殮起來,泣血祭奠。然後,上奏朝廷,請求護送母親、妻子的棺柩,回故鄉安葬。平時昏庸的漢靈帝,現在也被趙苞母子的事跡,深深感動了,他派遣使節,前往弔喪和慰問,封趙苞為鄃侯(鄃:古地名,在今山東夏津附近)。
安葬完母親、妻子,趙苞哀痛地對家鄉父老鄉親們說: 「我食朝廷的俸祿而逃避災難,不是忠臣;害了母親而保全忠義,不是孝子。如此,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人世?」說罷,大叫三聲,吐血而亡。
民族英雄趙苞,舍親盡忠,捨命全孝,這種悲壯事跡,被載入《後漢書•獨行傳》。這種「乘方不忒,臨義罔惑」(正大輝煌,赴義剛強,毫不遲疑)的德行,永遠為後世景仰。兩千年後的我們,讀之、聞之亦是盪氣迴腸,熱淚沾襟,不能自禁。
為追念這位先賢,家鄉的人,為他修了廟宇,供人們世代瞻仰。久之,此地漸成村落,遂以「趙家廟」命名,現簡稱「趙廟」。
(源自《淵鑒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