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7月01日】
從炎黃之後,歷經後來的堯舜禹湯的發展,人們對茶的認識也不斷的深入,使用範圍也逐漸的擴大。雖然在歷史上對於茶的發展方面,這段時期沒有非常明確的記載,但實際上對於茶的發展也是重要的時期。
現代人總覺得飲茶是有文字記載之後的事情,是從人有了很豐富的物質基礎之後,才開始享受的一種象徵。其實不然。
咱舉個簡單例子:我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中葉的時候長期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的鄂倫春人,他們處於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有「泡黃芹、亞格達的葉子為飲料」的習慣。那麼當初處在比他們文明程度要高的黃河文明(從炎黃時期到堯舜禹湯的階段),那茶的普及程度會更高。當時茶的藥用價值多於飲用。因為當時的人首先是要活命,即便是嚼食茶葉也多為藥用;作為享受與交際、娛樂功能當時還不常見。
在這個階段各種神也用不同的方式教化百姓,讓百姓懂得一些農耕與遊牧的方法與遇到一些問題的處理。
因為人間的理中有相生相剋的因素。記得我小的時候看過一本書上說魯班當年就因為手被一種帶刺的植物劃傷,而發明了鋸。很多時候看似偶然的現象中卻充滿了必然。
在這裡我們就說兩個歷史上沒有記載,也沒有口耳相傳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夏朝。
有一次夏朝的國王帶著侍衛去打獵,走到山裡迷路了,而且感到非常的口渴。不巧的是周圍也沒有山泉,這可怎麼辦?有兩個侍衛口渴難耐,見周圍有樹,急忙摘下樹葉咀嚼,結果都倒下了。國王一看慌了神,眼看日薄西山,再這樣下去自己和餘下的幾個侍衛不得都被猛獸吃掉了嘛!
此時他想起了軒轅黃帝在大戰蚩尤的時候,以及堯舜禹等聖王也是在遇到難的時候會有神來幫忙。此時國王雙膝跪地乞求上天來幫忙。
不一會兒,不知從何方走出一位妙齡女子,看上去也就是十六七歲,頭上插著一片綠葉,身著淡粉色衣裝,手拿拂塵,走到近前,輕起朱唇:「聞我王在此遇險,特來相助。」說著就把頭上綠葉摘下,用拂塵一甩,綠葉中滲出水滴,國王趕緊過來用口相接,喝完之後,頓覺精神百倍,又請女子依次將水滴給餘下的侍衛喝了,並將那兩位因咀嚼樹葉而倒下的侍衛用綠葉滲出的水滴救醒。
國王非常感激女子,並問女子從何而來?女子笑著說:「我是茶神的侍女,是茶神讓我來幫你們的。你們從此要記住:不是什麼葉子都可以咀嚼的。
當年神農嘗百草的目的就是想識別出不同植物的藥性與食性。你們要多留心神農留下來的經驗。如果誤食了有損身體的葉子,那可就不好了。而且你們這一朝人將來要轉生在遙遠的地方,在那裡也要學會生存才是。」說完少女就帶著他們走出森林。而後就消失了。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商朝。
夏商周時期被稱作青銅時代,夏朝是初始,商朝是發展,周朝是鼎盛時期。那麼在青銅發展時期的商朝,為了冶煉青銅器耗費了很多的人力與物力。也有很多人為此而喪命。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從巴蜀地區而來,為的是能向冶煉青銅的師傅學精這門手藝,為了討好師傅,特地從老家拿來一些茶葉。但這位師傅是個粗心的人,只是聽說茶好喝,卻沒有問明什麼時候喝最好。他在一次冶煉工作幹到一半,出一身透汗的情況下,感覺口渴,於是把茶葉放在熱水中泡了一會兒就開喝,結果不一會就感覺頭暈而醉倒了。更不巧的是監工的走過來,看見他躺在那裡,以為他偷懶,就用鞭子抽、用水澆他,這下子他很快緩醒過來。覺得年輕人故意害他,把一肚子怨氣都出在年輕人身上,把他痛打一頓、趕走了。
年輕人覺得很冤枉,又無處說理,只好往巴蜀的方向走,走到半路越想越覺得委屈,一時想不開索性找根歪脖樹上吊,想死了算了。結果歪脖樹不結實,折了。他被摔下來,一時之間站不起來了。這下子他更加鬱悶了。覺得都是茶葉惹得禍,把餘下的茶葉都扔在腳下。更有意思的是不一會下起小雨了。他活動身體好像能動了,在不經意間,聞著周圍有沁人的馨香,腳下的水變了顏色。他拿起茶葉聞了聞,頓覺精神多了。這下子他明白了,原來喝茶需要時間和火候的。不是什麼時間和什麼環境下都可以喝的。此時走過來一位老人,老人看他這個樣子,就問他緣由,他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然後把心中的疑惑對老人說了:為什麼我那位師傅喝了茶葉醉倒了,而我聞了同樣的茶葉卻感覺精神呢?老人就把茶葉在什麼情況下喝對人有益,在什麼情況下喝對人有害一一都告訴了他。他也謹記在心。老人看他明白了也就告辭離開了。
當明白了這些他又回去找到那位冶煉青銅的師傅,告訴他這方面的道理,他師傅也在這方面注意了,喝過此茶之後真的感覺神清氣爽,這下子非常高興,逐漸的把自己所掌握的本領都教給他了。他最終成為非常有名的冶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