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選粹:古人的道德與智慧(十二)(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0月07日】

一、諸葛亮任用孟獲

諸葛亮征討南中(地區名),孟獲率眾投降,漢軍到達滇池,南中得到平定。

諸葛亮對南中兵的首領孟獲等人,加以任用。有人勸諫道:「您天威所加,南人都服,然而夷(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謂)情難以預測,今日服,明日又叛。應當乘他們來降,立漢官,分別統轄他們,使他們接受約束,漸受政教影響,十年之內,他們就可以教化為良民,這是上計。」

諸葛亮不以為然。他說:「如果立漢官,就要留兵卒,留兵則不能解決吃飯問題,這是一個不宜(不妥當);夷人剛被征服,他們的父兄死傷。立漢官而不留兵卒,一定會釀成災禍,這是第二個不宜;立漢官則不免要執行廢殺之罪,那就會惹起釁端,不能取得南人信任,這是第三個不宜。現在我想不留兵,也不運糧,而使綱紀初定,夷漢安定,所以還是任用南人。」終於,還是採用諸葛亮的策略,當地秩序安定,民心喜悅。

【附錄: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  

孟獲,三國時代彝族首領。建寧(雲南曲靖)人。劉備過世後,他與當地大姓雍閩起兵反蜀漢。諸葛亮南征,雍閩為部下所殺,他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終於心悅誠服。後仕蜀漢,官至御史中丞。

二、諸葛亮不忘人功

法正任蜀郡太守,封為揚武將軍,對外統領京都和京城所管轄的地區,對內是主要出謀劃策之人。以前,法正為人,一頓飯之恩,睚眥小怨,他都要報復,隨意殺掉說自己壞話的人。已殺了數人。

有人把法正的行為,報告給諸葛亮,建議殺掉他。諸葛亮答道:「主公在公安(地名)時,對北,畏懼曹操的強大;在東,害怕孫權的威逼。近又擔心在肘腋之下,孫夫人(孫權之妹)發生變故。在那個時候,進退狼狽,法孝直(法正,字孝直)作為主公的輔翼,使主公翻然翱翱,不受他人約束。他當時立有大功!怎麼可以用法令禁止他?而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呢?我以後,會勸導他的。」    

三、空城計的原始故事

【原文】

葛亮屯陽平,遣魏延諸人,並兵東下,亮唯留萬人守城。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前。當亮六十裡。亮聞懿垂至,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亮意氣自若,令軍中仆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懿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引軍趨北山。亮拊手大笑曰:「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還白,如亮言。懿後知,深以為恨。
    
【譯文】

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派魏延等諸將,合兵東下,諸葛亮只留一萬士兵守城。司馬懿率20萬大軍前來,諸葛亮與魏延軍,各自走岔了。結果,司馬懿大軍,一直來到離諸葛亮僅60裡之處。諸葛亮得知司馬大軍將至,本想前往魏延的軍隊那裡,會合,可是相距路遠。諸葛亮於是意氣自如,命令軍中偃旗息鼓,士兵不得隨意出入營帳,大開四城門,洒掃道路,以待敵軍。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用兵,一向謹慎(「諸葛一生唯謹慎」),而又未察見蜀兵勢弱,因而懷疑諸葛亮有伏兵。於是,領軍往北而去。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大軍已去,拍手大笑道:「司馬懿一定認為我害怕,預先埋伏了強大兵力,因此沿山離去了。」哨兵回來報告,果如諸葛亮所言。

司馬懿後來,得知蜀並無伏兵,深以為憾。

 四、諸葛亮以信治軍

魏明帝(曹叡)親自征蜀,駕幸長安,派司馬懿督領張郃,雍(州)涼(州)勁旅三十多萬,秘密行軍,直奔劍閣。諸葛丞相當時屯兵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險要之處十中有二,輪換下山的士兵十中有八。

當時,魏軍擺開軍陣,即將交鋒。蜀軍參佐以下,都認為敵人勢盛,沒有一定的兵力,難以制勝,應該暫停一日,再進行下山輪換,用來壯大聲勢。可是,諸葛亮不同意改變命令,他說:「我統兵作戰,以信用為根本,獲得土地而失去信用,這是古人可惜的事。離開的人早以束裝等待,妻子伸長脖子,在計算歸期,即使臨戰困難,但道義上不能偏廢。」並催著他們全都離去。於是去的人十分感動,願意留下一戰;未輪休的戰士,更是群情激憤,願以死相報。相互說:「諸葛公的大恩,雖死不忘!」

臨戰之日,莫不拔刀爭先,以一當十,殺魏將張邰,擊退司馬懿一戰,大勝魏軍,這就是諸葛丞相堅守信用的結果啊!
 
五、張飛義釋嚴顏

先主劉備,進入益州(四川的古稱),張飛隨諸葛亮溯流而上,到達巴都。巴都太守嚴顏,初聞劉璋要迎先主,拊胸感嘆道:「這就叫獨坐窮山,放虎自衛啊!」等到張飛大軍到來,嚴顏便派兵阻守,不讓張飛過去。

諸葛亮對張飛說:「嚴顏守義不屈,你將怎麼對付他?」張飛道:「嚴顏已成亡國賤虜,不降就叫他死!」

諸葛亮道:「你們剛與劉豫州(劉備)共定天下,藉助於蜀,現在剛入他人之國,怎麼能殺義士呢?」

張飛道:「明白了。」於是下令道:「軍中敢有人殺嚴顏的,斬不赦!」

戰鬥中,終於活捉了嚴顏。左右將嚴顏推入帳中,張飛大喝:「大軍到來,你為什麼不投降,而竟敢抗拒?」嚴顏說:「你們無理,侵犯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斬首!嚴顏臉色不變,平靜的說:「砍頭就砍頭吧,何必發怒呢?」

張飛以其言為壯,親自為他解去繩縛,請他上座,謝罪道:「您難道不知商亡、而微子歸周的故事嗎?劉豫州與振威(劉璋)都是同一宗室,一姓相承,何必要生怨嫌呢?」於是厚加禮儀,待嚴顏如賓客。嚴顏遂與親和。

諸葛亮對先主說:「張飛是武人,卻能義釋嚴顏,有國士的風度啊!」

劉備又添一員大將,很高興。賜張飛金五百斤、銀千金(一金有二十兩)、錦緞十匹,並讓張飛擔任巴西太守,封爵新亭侯。

六、宋均以有益百姓為本

漢明帝任用宋均為尚書令。宋均當初任九江太守,九江原先多虎患,曾經招募獵戶,設陷阱捕虎。宋均發文給所轄各縣道:「猛獸為民害,錯在殘暴的官吏。而勞動張捕,也不是體恤百姓的根本。務必罷黜奸貪之人,而引薦良善之人,那樣就可以完全不用陷阱,而虎患自息。」以後,果然不再有虎患了。

明帝聽聞宋均的名聲,所以讓他到朝廷機要處任職。

宋均說:「國家喜愛文法廉吏,然而文吏習慣做欺謾之事,而廉吏也只是自己清廉,對百姓卻並無益處啊。應該提倡薦賢士、除貪官,為百姓多做好事、實事,以有益於百姓為本!」漢明帝認為宋均說得有理。

 七、管寧區區二、三事

管寧與邴原、華歆是朋友。當時天下大亂,管寧聽說公孫度令行海內外,就同邴原和太原王烈等人,都到遼東來。公孫度虛館以待管寧等人,可是管寧就在山谷之間建屋而居。當時避中原戰亂的人,都住在郡南,惟獨管寧住在郡北。表示沒有回歸本土的意願。

鄰居有頭牛,踐踏了管寧的田,管寧把牛牽到陰涼處,給牛吃、飲,然後,再送還牛的主人。牛主得牛,且感且愧。

管寧所住的屯落,都是吃的井水,男女混雜,每到汲水時,常常發生爭鬥。管寧就買了很多汲器,分別放在井旁,甚至管寧先汲好水,放好,專等待別人來取水。來取水的人得到水,都感到很奇怪,一問方知是管寧做的,於是相互後悔自責,不再為汲水而爭吵鬥毆了。

黃初(魏文帝曹丕的年號)四年,下詔公卿引薦賢士,司徒華歆,舉薦管寧。曹丕徵召管寧,於是管寧帶著家屬,渡海回原郡。公孫恭送到南郊,又加贈服飾禮物。自從管寧來遼東,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和孫子公孫恭,前後贈給管寧的財物,他都接受不辭。到了今天臨別之日,管寧把這些禮物,全都封還給公孫恭。
   
八、講道德 求穩妥,賈詡巧於答問

賈詡侍奉曹操時,曹操的兒子曹丕,任五官將,而臨淄侯曹植,才名正盛,二人各有黨羽。曹丕讓人問賈詡,怎麼才能加強自己的勢力,賈詡說:「希望將軍發揚道德度量,親躬事業,朝夕努力不倦,不違背做人子之道。如此而已!」

曹操曾屏退左右,而問賈詡關於立太子一事。賈詡默然不答。曹操說:「我問你話,卻不回答,為什麼呢?」賈詡說:「臣下在想一件事。」曹操說:「想的是什麼呢?」賈詡說:「想的是袁本初(袁紹字本初)、劉景升(劉表字景升)因立長、立少的問題,沒處理好,而導致同室操戈,終於慘敗。」

曹操聞言大笑,對立太子的選擇,也就定下來了。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