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選粹:古人的道德與智慧(十四)(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0月10日】

一、漢昭帝十四歲辨真假

漢昭帝十四歲繼帝位。燕王劉旦,心懷怨限,圖謀反叛。上官桀妒忌霍光,於是與燕王共謀,詐使別人,為燕王上書,說:「霍光去廣明,閱試習郎官、羽林軍時,以帝王出巡的儀節上路,並擅自增選大將軍府的校尉,專權放縱,恐怕有反叛的意圖。」 上官桀特別選在霍光休假回家的日子上奏。但漢昭帝不肯下詔將霍光治罪。

霍光聽說這件事後,心中害怕,待在殿前西閣之室,不敢上殿。昭帝問:「大將軍在哪裡?」上官桀說:「因為燕王揭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上殿。」

昭帝傳下命令,叫霍光上殿。霍光脫掉帽冠,叩頭謝罪。昭帝說:「將軍不必如此,朕知道那份奏章,是假的。將軍無罪!」 霍光說:「陛下怎麼知道是假的呢?」

皇上說:「將軍選校尉,到現在,不滿十天。這些事情,燕王怎麼會知道?」 當時,昭帝年僅十四歲。尚書及左右官員,都很驚奇。上書的人,果然畏罪逃亡。這人一潛逃,就更加證實了昭帝的明察和機智。

二、雋不疑速關太子入獄

漢昭帝五年,有一個男子入宮,自稱是衛太子劉據,昭帝派公卿大臣下去檢視,沒人敢確定。京兆尹(官職名)雋不疑(人名),最後才到,卻立刻命令侍從拿下他,說:「從前,衛蒯聵出奔到宋國,後來被人送回來,衛輒(衛蒯聵的兒子)拒絕接納,《春秋》書中,認為做得對。太子得罪先帝,不肯服罪自盡,而選擇逃亡,今天就算來的真是衛太子,也不過是罪人而已。」 於是直接將此人送入監獄。

昭帝與霍光聽了,嘉獎雋不疑,並說:「公卿大臣,應當任用飽學經書、而又明白大義的人。」  雋不疑從此得到昭帝的重用。

後來經廷尉驗證,那個人果然是冒牌太子,因而被腰斬處死。
 
【馮夢龍評曰】

國無二君。這時是漢昭帝五年,突然出現「衛太子劉據」,攪亂朝綱。雋不疑想安定人心,杜絕不實的謠言,只能如此斷然處置。雋不疑引用古書《春秋》的先例,當時正推崇經學;引經據典,就能取信於人。可見多學聖賢古訓,確能開智治國,惠益社會。
    
三、經過討論,張晉判得對!

明朝時,大司農(掌管錢穀的官)張晉,任職刑部時,有個富人與他的父親,分開居住。有一天晚上,他的父親,翻牆進入他家竊取財物,他以為是竊賊,就上前把人撲殺了;等拿蠟燭出來一照,才知道殺的是父親。

承辦案件的官吏,認為兒子殺父親,大逆不道,不應有任何寬待;但這個富人,確實只是在抵抗竊賊,這樣看,又罪不至死。此案很久都不能決斷。

張晉提筆寫道:「殺死竊盜固然可以饒恕,但不孝的這部分罪過,應該誅殺。兒子這麼富有,卻讓父親窮困到做賊,此人明顯是很不孝的。」

最後,大家討論認為:還是張晉的意見正確,判了這個富人死罪。

四、「全國最公正的判決!」

宋朝時,六安縣有一個人,寵愛小妾,臨終時,留下遺囑說:財產由小妾與兩個兒子均分。兩個兒子則認為:妾沒有分享財產的道理,告到官府。杜果在判決的公文上寫道:「《左傳》上說『兒子應遵從父親的命令』,蕭何制定的《律法》規定『不得違反父親的命令』,可見父親的話,就是命令。兒子違反父親的命令,不可以認為是對的。但侍妾能守節不再改嫁,就可以分得財產,如果侍妾改嫁或去世,財產就歸兩個兒子所有。」

刑部使者季衍,看了,以手拍案,讚賞說:「這是九州三十三縣中(即指全國)最公正的判決!」

五、南文子面帶憂愁

晉國國君智伯,想討伐衛國,就給衛國國君,送去野馬四百匹,璧玉一塊。

衛國國君大喜,群臣都來祝賀。而南文子,卻面帶憂愁。

衛國國君說:「大國和我們交好,你為何憂愁啊?」

南文子說:「沒有功勞而得到賞賜,沒有盡力卻得到禮物,不能不察其本意。野馬四百匹、璧玉一塊,這是小國向大國進獻禮品的規格。而晉國這個大國,卻給我們衛國(小國),送來這種規格的禮品,大王你要防備他呀!」

衛君聽了,將這些話,告訴邊境的守軍,讓邊境守軍,做好提防衛國的準備。

晉國國君智伯,果然起兵襲擊衛國,到了邊境,察看後,卻又退兵,說:「衛國有賢明的人!他們的軍隊,巳經做好戰鬥準備,預先知道了我的計謀!」
    
【馮夢龍評曰】

南文子說:「沒有功勞而得到賞賜,沒有盡力卻得到禮物,不能不察其本意。」這話很好。古諺云:「手腳乾淨多人敬,貪婪無恥招人恨!」勉乎哉!

六、諸葛亮警惕性高

有客人到劉備的住所拜訪,彼此相談甚歡。諸葛亮忽然走了進來,客人立刻起來上廁所。

劉備對諸葛亮誇獎客人。諸葛亮說:「我觀察客人臉色驟變,而神情恐懼;視線低垂,且左顧右盼;外表顯露奸詐,內心隱藏邪惡。一定是曹操派來的刺客。」  劉備急忙派人追尋,發現那人已經翻牆逃走了。

諸葛亮說:「非常時期,一定要提高警惕性。」

七、小不忍則大禍生!

長洲尤翁,開典當鋪,年末時,聽到門外有吵鬧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他的一個鄰居。司典者上前,對尤翁訴說:「以前,此人拿衣服來典押借錢,現在卻空手前來贖取,而且出口罵人。有這種道理嗎?」此人還是一副剽悍不馴的樣子。

尤翁告訴他(下屬司典者)說:「我知道你的心意。那人不過是為新年打算而已,這種小事,何必爭吵?」隨後,命人檢查他原來典當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著棉衣道:「這件是禦寒不可少的。」又指著長袍道:「這件給你拜年用。你就拿去使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這裡。」

這個人拿了兩件衣服,默默地離去,當晚竟然死在別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來這個人負債太多,已經服毒,還沒有發作,知道尤翁富有,想訛詐錢財;見訛詐不成,就轉移到別人家了。

有人問尤翁:「你是根據什麼,猜到他的計謀而忍讓他的呢?」

尤翁說:「凡是別人同你發生衝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大災禍立刻降臨。」 人人都佩服他的見識。

【馮夢龍評曰】

呂文懿公剛辭相位回故裡時,海內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有一個鄉下人,喝醉酒後,大罵文懿公,文懿公告誡僕人,不要與他計較。一年後,這個人觸犯死罪入獄。文懿公才感到後悔,說:「假使當初稍微和他計較,送去官府責問,施以小小的懲罰,可以給他很大的教訓。那時,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養成了他的惡行,而陷入犯罪的地步。這是我的過失!」 議論的人,認為這是仁者的話。

有人認為這事與尤翁的做法相反,呂文懿是講錯了!  高弘圖說:「不對,酒醉罵人是壞習慣,卻有理可尋,可以使他受罰而悔改,但如果是沒有道理的事,就應該不論道理地包容他。智慧就像活水一樣,哪會只局限於一種方法呢!」

八、郈成子值得朋友信賴

郈成子作為魯國使節,訪問晉國,經過衛國時,右宰(官職名)谷臣(人名),請他留下來飲酒,陳設樂隊奏樂,樂曲卻不歡快;喝酒喝到暢快之際,把璧玉送給了郈成子。

但是,郈成子回程途中,經過衛國時,沒有向右宰谷臣告辭。郈成子的僕人說:「先前,右宰谷臣請您喝酒,你喝得很高興。如今您回來時經過衛國,為什麼不向他告辭?」

郈成子說:「他把我留下來喝酒,是要和我一起歡樂;陳設樂隊奏樂,而樂曲卻不歡快,是要告訴我他的憂愁;酒酣後,送我璧玉,是把他家,託付給我。如此看來,衛國將有動亂發生。」

郈成子離開衛國才三十裡,就聽說寧喜之亂發生,右宰谷臣被殺。郈成子立刻將坐車掉頭,回到右宰谷臣家,再三祭拜後,才回魯國。

到家後,又派人迎接右宰谷臣的妻子和兒子,將自己的住宅,分出一部分,給他們住;將自己的俸祿,分出一部分,供養他們。等到右宰谷臣的兒子長大後,又將璧玉歸還給他(右宰谷臣的)兒子。

孔子聽到這件事,讚揚郈成子,說道:「有預見,可以事先策劃對策;有仁義,可以託付財物。----說的就是(值得信賴的)郈成子吧!」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