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梅

容子 整理


【正見網2003年12月07日】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林逋

梅花在暮冬早春時節開放,疏花點點,清香遠溢,是報春的吉祥象徵。梅花為廿番花信之首,端莊靜雅,傲霜迎雪,被人們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梅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詩經》最早留下了關於梅的記載,」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山海經》也有」靈山有木多梅」的記錄。

梅花不但入畫,自古以來還有不少詠梅詩詞。宋朝陸游作了數篇詠梅的詩和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伶。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落梅》) 他的如詠梅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還有唐李白《新林浦阻風寄友人》:「昨日北湖梅,開花已滿枝,今朝白門柳,夾道垂青絲」;「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笛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王冕)……

梅花還有一些有趣的典故呢。

梅花妝的典故出於南朝劉宋時期,《宋書》記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初七)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後有梅花妝,後人多效之。」

很多人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說三國時期的曹操帶領疲乏的大軍前行,在饑渴難當之際,曹操遙指遠方「前有梅林」,使三軍口渴立即緩解,度過了難關。

梅的花、根、葉、果都可入藥。梅花能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歷瘡毒。近成熟的果實亦可入藥,稱「烏梅」,能斂肺生津。《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本草綱目》也記載有,蠟梅花味辛、溫、無毒,主治解暑生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