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銅器上的「卍」字符圖案

青金之銘


【正見網2019年06月09日】

據當代考古研究發現,「卍」字符造型的圖案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早在約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出土文物中,中國就有「卍」字符字形的圖案出現了。下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卍」紋彩陶長頸壺:

 前起:

約三四年前,看到明慧網和大紀元等網站介紹歷史悠久的「卍」字符文章,裡面沒有先秦時期的青銅器,突然想起印象中,商周青銅器上有「卍」字符造型的圖案。在網上搜索,找不出任何有關資料。隨後筆者就留意先秦青銅器上的圖案,不久就發現了西周時期青銅器上的「卍」字符字形圖案。

經過這幾年的資料搜集,筆者整理成此文。下兩圖為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夔紋罍,可見青銅器上的「卍」字符造型的圖案,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岐山、寶雞一帶約3000多年前,是周人發祥昌盛的故地之一,一些西周王朝的貴族和王臣們曾在此聚居,被稱為「周原」,歷年來周原出土了很多的青銅器。

西周時期的青銅夔紋罍 圖1:

西周時期的青銅夔紋罍 圖2

下為全國各地出土的有「卍」字符造型圖案的商周時期青銅器(筆者非考古界專業人士,僅能搜集到非常有限的相關青銅器,有的圖片也不是很理想)。有的青銅器兩側的圖案對稱,一側為「卍」形,另一側為「卐」形。

周朝青銅器上的「卍」字符字形圖案

(1)西周時期

除前文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西周青銅夔紋罍,還有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西周青銅器格伯簋,其上有銘文(略),注意從圖上可以看到至少9個反向的「卍」字符,上條紋帶4個,中條紋帶2個,下條紋帶3個:

西周早期的陵方罍,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莊白窖藏,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西周曆簋,歷簋的內底上有2行7字銘文:「亞艅(俞)歷乍(作)父乙彝」,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網絡圖片):

西周中期的青銅龍紋罍,見於2018年美國紐約亞洲藝術周佳士得拍賣:

西周羊首耳渦紋罍,1959年出土於四川省彭縣,現收藏於四川博物院:

西周晉國兩個青銅器的局部圖和其一的拓片圖,分別在2000年和1992年出土于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翼城晉侯墓地,有研究者認為此類青銅器屬於《周禮》中的「彝尊」祭神禮器,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2)東周時期

浙江省紹興市出土的春秋青銅鼎,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河南省淅川縣出土的春秋楚國龍紋器座,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河南南陽出土的雙連環銅浴缶,考古研究者稱其圖紋為「蟠虺紋間渦紋帶飾」,後文將談到當下大陸考古界對「渦紋」的定義(局部圖):

四川省成都市雙元村出土的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的「卍」字符造型圖案(局部圖):

河北省平山出土的戰國時期中山國中山侯鉞,收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山侯鉞上有「卍」字符和「卐」字符:

商朝青銅器上的「卍」字符字形圖案

由於出土的商朝青銅器比周朝數量要少很多,筆者收集到的也很少。

商代圓渦紋鼎,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簡介內容:商圓渦紋鼎口徑20.5厘米,高28.2厘米,重2.79千克。此器方唇圓口,兩直耳稍外侈,圓腹微鼓,三素足較粗壯,口下有七個泡狀圓渦紋(註:中國考古研究者對「卍」字符造型圖案的稱呼,後文將談到)和七條變形龍紋組成的紋飾帶。見下圖:

     

商代牛角獸面紋立鳥青銅鎛,1989年出土於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大洋洲遺存:

商代青銅獸面紋簋,見於2018年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

筆者收集到的一張不知出處和名稱,據說是商朝青銅器的圖片:

筆者在網上收集到的一張不知出處和名稱,據說是商朝青銅器物的圖片:

 青銅器上呈「卍」字形造型布局的圖案

(1)河南安陽殷商遺址出土的旋龍中柱盂


 
下為青銅器局部的 「蓮花中柱旋龍」 圖:

下為考古研究者繪製的「旋龍中柱盂」(出土2件)的俯視圖和剖面圖(網絡圖片):

(2)洛陽金村周天子大墓出土的青銅鏡背面

洛陽金村東周天子大墓出土的嵌石四獸透空鏡背面:

顯而易見,以上兩種青銅器上的圖案,呈 「卍」字符字形的造型布局。

中國考古研究者的命名方式

在中國考古學界,因受中共無神論的制約,考古研究者們將青銅器上此類圖案籠統歸為「渦紋」類,意指此類圖案如同水渦、旋渦,有的考古研究者又稱其為「(太陽)火紋」,顯得很混亂。現代化高科技的宇宙天文望遠鏡,拍攝到宇宙中大量的星系,包括銀河系在內,也呈現出某種「旋渦」狀,這種天人之間的巧合,頗有神秘色彩。

其實,時下,對於此類紋飾的稱呼多而雜亂,在考古學界和其它領域,「渦紋」有時又被稱為「圓渦紋」、「火紋」、「巴紋」、「勾月」、「勾玉」等,筆者一開始在網上搜索不出有「卍」字符圖案的青銅器,就是因為稱呼的不同,關鍵詞搜索不到。前文列舉的青銅器上的「卍」或「卐」字符字形圖案,因有4道「旋翼」(或「圓弧」),也被稱為「四合旋渦紋」;而人們熟識的太極圖,被稱為「二合旋渦紋」;依此分類法,按「旋翼」數量還有「三合旋渦紋」、 「五合旋渦紋」、 「六合旋渦紋」等。

下面看一下,至今仍在中國西藏、日本、韓國等地區常見的下圖(東周時期鄬子倗浴缶)紋飾圖案,被稱為「三合旋渦紋」,又常被稱為「三巴紋」、「三勾月」等。

上圖東周時期鄬子倗浴缶上的圖案,中國大陸考古研究者稱其為「三合旋渦紋」。

這類考古研究者稱為「三合旋渦紋」圖案,2008年時,筆者在大法弟子製做的一個影音視頻中(記不清視頻名字了,可能是《梅花詩》或是開頭為「在遙遠的史前時代,高層空間……下世」),引用的有關古代道家神仙世界的繪畫裡,看到了類似的圖案。

2018年神韻晚會上的「雙龍捧珠」圖案

下圖為2018年神韻晚會中,三級台階上的「雙龍捧珠」圖,注意觀察其中「龍珠」的圖案。

前文裡東周時期鄬子倗浴缶上的圖案,大陸考古研究者稱其為「三合旋渦紋」的圖案,與2018年神韻晚會中 「雙龍捧珠」 的「龍珠」圖案,非常相似。注意,我是說周代文物的圖案,與神韻晚會中的「龍珠」圖案相似。

(1)明朝文物上的圖案

下為崇興道教的明朝時期,明代泉州商船旗:

     下文是現今仍常見於中國西藏、日本、韓國等地區的燈籠、旗幟、鼓等上的類似圖案。

(2)韓國鼓和建築上的圖案

(3)日本太鼓、燈籠、旗幟和飾具上的圖案

(4)西藏地區的圖案

中國西藏地區的此類圖案,常見於藏傳佛教的器物用品,怕牽扯到「不二法門」的問題,所以此文沒有引用。有一點要說明一下:

西藏大昭寺金頂雕塑:

藏傳佛教的雕塑圖案:

藏傳佛教的圖案(網絡圖片):

前文已闡述中國大陸考古研究者對「旋渦紋」,及按「旋翼」數再細分的「三合旋渦紋」、 「五合旋渦紋」、 「六合旋渦紋」等的定義。這類諸如「五合旋渦紋」 、 「六合旋渦紋」等圖案,從目前出土文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廣泛見於當時的青銅器;當前在漢地似乎已絕跡,仍能見於藏傳佛教使用的圖紋中。

商代圓渦紋罍上的「五合旋渦紋」, 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婦好三聯甗上,「五合旋渦紋」圖案:

 西周早期渦紋罍上的「五合旋渦紋」圖案,收藏於寶雞青銅博物院:

商代獸面渦紋斝上的「六合旋渦紋」圖案,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本文談到「三合旋渦紋」、 「五合旋渦紋」等時,採用了中國考古研究者「旋渦紋」的名稱,是因為筆者考慮到不僅水能呈現出「旋渦」紋,現代化高科技的宇宙天文望遠鏡,拍攝到宇宙中大量的星系,包括銀河系在內,也呈現出某種「旋渦」 「旋翼」狀,這是一種天人之間的巧合。

本文並沒有羅列出筆者收集到的,所有帶「卍」字符字形圖案的青銅器:比如,還有西周的周生豆、西周早期渦紋觶、西周青銅夔龍圓渦紋罍等青銅器;還有一些筆者不知道名稱和出土地收藏地的青銅器。

本文中引用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夔紋罍」、「西周中期的青銅龍紋罍」和「據說是商朝青銅器的圖片」,這三個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圖案都很相似,可仔細觀察,能發現三個青銅器的紋飾圖案細節處各不相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