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張獻忠興修梓潼文昌廟

德惠


【正見網2020年04月19日】

明末反王張獻忠是以喜歡屠殺而聞名的,很多人提到他都是恐懼或痛恨,然而四川梓潼縣的人們提到張獻忠卻沒有這樣的負面情緒。因為張獻忠到梓潼時,對百姓秋毫不犯。為什麼殺人不眨眼的張獻忠偏偏在梓潼轉了性呢?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四川梓潼縣的七曲山大廟,是中國第一座文昌帝君廟。帝君張亞子,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是東晉人,曾長期住居七曲山,深受百姓愛戴。因他生前孝敬尊長,廣行善事積功德,死後元神升天成神,民眾在人間建廟紀念。《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也多有敕封,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道教認為他是掌管文人官運的正神。到了明清時期,全國各地更是廣建文昌祠。因文昌帝君發祥於梓潼,故又稱梓潼帝君。

明末崇禎年間,張獻忠率師過梓潼縣時,聽到張亞子成神的事跡非常高興,或許是因為這位神仙與他都姓張吧,或許真是有什麼善緣。張獻忠當即就表示:倘若我戰勝,當為文昌帝君張亞子重修廟宇,同時下令:梓潼縣的百姓都是帝君子民,不可傷害!後來他攻陷成都,建大西王朝自稱皇帝,果然兌現承諾:發銀五萬兩,役夫數千,興修帝君大廟,金碧輝煌,題為「天聖神祠」;立詩碑,張獻忠親題詩刻石,詩曰:「一線羊腸游天堂,此處萬世永無憂;神來仙來仙是神,世世流傳與天休」。又一首:「高山有青松,黃花生谷中;一旦冰雹下,黃花不如松」。傳統的中國人發達了之後,往往都會修家譜,光宗耀祖,張獻忠也不例外,修譜時竟宣布與帝君張亞子聯宗,認張亞子為遠祖,追尊文昌帝君為太祖高皇帝,遂以七曲山文昌廟為張獻忠家廟,改稱「太廟」。後來清軍入川,大家怕「太廟」引來災禍,所以就改稱為「大廟」。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張獻忠不管怎麼兇殘,他都和歷代中國人一樣,有信神的那一面,才會有重修文昌廟宇的諾言並將其兌現,他的題詩也是頌揚神的。而且他也知道中國人要認祖歸宗,於是認姓張的神仙為祖宗。可見中華文明就是一個信仰神的文明,歷史上無論好人、壞人都相信神的存在,好人信神並遵照神傳給人的道德標準行事;壞人往往僥倖的認為可以不按神的旨意行事。中國人講孝道,要認祖歸宗,繼承中華文明的文化傳統,世世代代敬仰神靈,崇尚道德。可是當今的中共不僅自己完全的不信神,而且也不讓別人信,從小就在學校教育中灌輸無神論思想。中國的幾大宗教早已被它成功統戰,以信黨、為黨服務為信教的前提,它所標榜的宗教信仰自由不過是欺哄外國人的遮羞布而已。中共不講孝道,明明都是中國人,卻偏偏要認一個創造了共產邪說的外國人馬克思為祖宗。中共不僅和中國歷史中的明君截然相反,就是和暴君相比也有根本上的不同,可見中共不僅不是中國文化的產物,而且是與中華文化從根本上就截然對立的東西,其幾十年的執政實踐也證明了它禍國殃民的本質。中共是中國人民及中華文化之死敵,絕非虛言,而是從理論到實踐反覆被證明的真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