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言:循法(遵循法則)篇•古訓數則(之七)

董其昌


【正見網2020年08月03日】

【古訓】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今譯】一般來講,如果做事不做絕而留有餘地,那麼自然靈活、圓潤;如果使用器物時不使盡而留有餘地,那麼用起來自然寬裕;如果情感不耗盡而留有餘地,那麼就味道無窮;如果話不說盡而留有餘地,那麼自然深遠;如果興致不使盡而留有餘地,那麼情趣頗多;如果才幹不使盡而留有餘地,那麼精神自然飽滿。(…言外之意,特別是做官的不使盡權威去殘酷害民,便是給自己留條活路!)
    
【古訓】 有世法,有世緣,有世情,緣非情則易斷,情非法則易流。
【今譯】世間有法則、有緣份、有情感。有緣分沒有情感,則緣分容易斷絕,有情感沒有法則,那麼情感容易流失。(所以要順應法則。)
    
【古訓】 與其以衣冠誤國,不若以布衣關世;與其以林下而矜冠裳,不若以廊廟而標泉石。
【今譯】與其做官而誤國,不如以百姓的身份關心世事;與其歸隱山林而誇耀功名,不如身居高官而意在山水,不貪金錢。
 
【古訓】 (古之君子)眼界愈大,心腸愈小;地位愈高,舉止愈卑。
【今譯】君子的眼界越高、越寬大的人,他的心思越細密、小聲和氣;地位越高的人,舉止和行為,越加謙卑低下。
 
【古訓】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  
【今譯】青年人心要忙,只要忙,就可以剔除浮誇之氣(少講話多做事為好);老年人心要閒,只要閒就能樂享晚年。
   
【古訓】莫行心上過不去事,莫存事上行不去心。
【今譯】 莫要做內心過意不去的事,莫要存做行不通的事情的想法。
 
【古訓】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動時念想,預從靜裡密操持。  
【今譯】忙中做的事情,常常在心閒之時反思檢查,看是否正確得當;行動時產生的念頭和計劃,應預先在靜時,深思熟慮,方不會出錯。    
 
【古訓】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
【今譯】用積累財富之心,去積累學問;用追求功名之念,去追求道德;用愛子之心,去愛父母;用保名譽地位的計策,去保衛國家。
 
【古訓】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
【今譯】才智超絕、英明機敏的人,應該用學問,約束其急躁之氣;豪氣沖天、激動不已的人,應該用德性,融合其偏激之性。
   
【古訓】何以下達,惟有飾非;何以上達,無如改過。
【今譯】如何下達(即由好變壞),只有掩飾過錯;如何上達(即由壞變好),莫若改正過失。    
    
【古訓】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像,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今譯】當權者一點不忍心的念頭,便是使百姓生存、使萬物生長的根芽;一段無為而治的氣像,便是頂天立地的柱石。
   
【古訓】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今譯】不可乘著高興而輕易許諾,不可因為醉酒而產生怒氣,不可乘著歡快而滋生事端,不可因為疲倦而不善始善終。
 
【古訓】意防慮如撥,口防言如遏,身防染如奪,行防過如割。    
【今譯】意念中防亂想,就像使重東西移動一樣難;嘴巴要防止說話,像堵塞東西一樣難;身體防止沾染壞行為,如奪去自身一樣難;行為防止過錯,如用刀割肉一般。(意謂:要謹言慎行)
   
【古訓】白沙在泥,與之俱黑,漸染之習久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磋之力大焉!
【今譯】白沙在污泥中,和泥巴一樣都顯得很黑,是因為漸漸浸染、久而久之的緣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因為切割時力量和堅韌所產生。
       
【古訓】後生輩胸中落「意氣」兩字,有以趣勝者,有以味勝者,然寧饒於味,而無饒於趣。
【今譯】年青人胸中有「意氣」兩個字,有以情趣勝者,有以韻味勝者,然而寧願韻味(屬於精神高雅)無窮,不願情趣(屬於肉慾低下)無窮。
    
【古訓】寡思慮以養神,剪欲色以養精,靖言語以養氣。
【今譯】減少思慮才能養神,剪斷情慾才能養精,不言不語才能養氣。
    
【古訓】救既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
【今譯】挽救已成敗局的事情,就像駕馭一匹面臨懸崖的烈馬,千萬休要輕輕加一鞭;圖謀即將完成的事業,就像拉著一隻小舟上急灘,千萬不要稍稍停歇一棹。
    
【古訓】事關幽隱,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體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像。
【今譯】事情涉及難以啟齒、不願公開的隱私,要想著怎麼袒護他,不得存一點攻擊揭發的念頭;他人若貧寒低微,要想著怎麼照顧體恤他,不得有一毫傲慢渺視的態度。

【古訓】毋以小嫌而疏至戚,勿以新怨而忘舊恩。
【今譯】莫要因為很小的隔閡,而疏遠最親的人;莫要因為新的怨恨,而忘記過去的恩惠。
   
【古訓】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凡事韜晦,不獨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獨損人,抑且損己。
【今譯】可以用「禮義廉恥」來約束自己,不可以用來約束別人。約束自己就能做到很少出差錯,約束他人就難於和他人交往。凡事隱藏而不外露,不單單對自己有益處,對他人也有裨益;凡事暴露無遺,不單單損害他人,也將損害自己。

【古訓】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今譯】覺察他人的欺詐行為,而不說出來;遭受他人的侮辱,而不動聲色。這中間回味無窮,也將受用無盡。
    
【古訓】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要愈隆。
【今譯】遇到故人舊友,態度和氣概,要更加清新;處理隱晦小事,內心和形跡,要更加明顯;對待衰老之人,恩惠和禮節,要更加隆重。

【古訓】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今譯】用人不應該刻薄,如果刻薄,那麼想效力的人將離去;交友不應該太濫,如果太濫,那麼阿諛奉承的人將來到。
 
【古訓】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今譯】憂慮和勤勞是一種美德,若過分辛苦,就無法陶冶性情;清靜淡泊是一種高風,若過分艱苦,就無法救濟他人,對事物也無益處。
   
【古訓】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今譯】作人要超脫世俗,不可保留一點矯正世俗的想法;順應世事要隨著時代而變,不可產生一點超越時代的念頭。
   
【古訓】 病中之趣味不可不嘗,窮途之境界不可不歷。    
【今譯】病中趣味頗多,感慨萬端,不可不親自品嘗;窮途末路時的艱難,百感交集,不可不親身經歷。
 
【古訓】君子處身,寧人負己,己勿負人。小人處事,寧己負人,勿人負己。
【今譯】君子立身處世,寧願他人對不起自己,自己不要對不起他人。小人立身處事,寧願自己對不起他人,不要他人對不起自己。(由此觀人,真像大白。中共邪黨,其邪已滿世界皆知!)

(以上均選自明代陸紹珩《醉古堂》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