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聽靡靡之音的衛靈公

良言


【正見網2021年03月19日】

音樂作為一種神傳文化,也有兩方面的用途。好的音樂能使人心情愉悅、精神倍增。更有精力做事,頭腦更加清晰。而不好的音樂會使人萎靡不振,沉浸在頹廢之中,我們稱之為靡靡之音。古代的音樂大都是正面的多,也有不好的,比如師涓的作品就不好,被當時的皇帝衛靈公拒絕,師涓本人也因慚愧而退隱。

一、衛靈公拒絕師涓譜寫的靡靡之音

師涓,出世在衛靈公時代。他對各個朝代的樂曲都精通,還能譜出新的樂曲,用來替代古曲。他曾譜寫過表現四時的樂曲。表現春天的有《離鴻》、《去雁》、《應苹》;表現夏天的有《明晨》、《焦泉》、《朱華》、《流金》;表現秋天的有《商飈》、《白雲》、《落葉》、《吹蓬》;表現冬天的有《凝河》、《流陰》、《沉雲》。師涓將自己譜寫的表現四時的新曲演奏給衛靈公聽。靈公聽了後久久沉湎於新曲中心神迷亂,竟然忘卻了料理國家政務。

蘧伯玉規諫靈公說:「師涓譜寫的四時新曲雖然發揚了氣律的特色,但是這些新曲都是聽了讓人心神迷亂的靡靡之音,跟風雅等古曲有本質的區別,不適宜下臣推薦演奏給國君聽的啊。」於是,衛靈公再不聽四時新曲又重新料理國事了。因此,衛國臣民都讚美衛靈公。

二、師涓退隱新曲被焚燒

師涓對於自己違背雅頌等古曲清新古樸的風格而譜寫靡靡之音的四時新曲非常悔恨,認為這是失去了作為良臣的操守,於是退隱不知去向。蘧伯玉在通達九方的鬧市街口焚毀了師涓製作的所有樂器和譜寫的新曲,惟恐後來的人們製造傳播這些樂件和曲子。師涓所譜寫的新曲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了。到今天,師涓當年譜寫的新曲早已失傳了,只記錄下它的一些篇目及大概意思而已。(出自《王子年拾遺記》)

三、道德決定藝術 藝術輔助道德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對人的行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的道德水平較高,所以衛靈公拒絕聽靡靡之音的音樂;師涓因作靡靡之音自責而退隱;蘧伯玉焚燒靡靡之音的曲譜。這些行為才杜絕了靡靡之音的傳播,使得道德不至於迅速下滑。

而今天的社會則相反,由於人的道德水平的下滑,那些沉溺情慾的歌曲成了主流,反而那些好的雅樂被邊緣化。更加加速了道德水平的下滑。二者真的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

從一個人的喜好可以判斷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喜歡好的輕音樂、交響樂或民族的正統音樂的人,道德水平一定是高的;反之也是如此。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