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中的密碼,聞樂知未來!

天熙


【正見網2016年08月27日】

中國古典音樂悠揚而深遠,承載著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底蘊,細說著對神的禮敬、對生命的禮讚,抒發豐富的情感與生活點滴。中國樂器音色天成,時而溫婉悠揚,時而激越悲壯,時而莊嚴神聖,讓聽者如閱詩篇、如赴戰場、如入劇中、如置仙境、如沐春風。古籍中記載,自古從天子到諸侯、士大夫經常手彈琴瑟,以平其心,以暢其志,則和氣不散,邪氣不侵。《通典》中說:“樂也者,聖人之所樂,可以善人心焉。”每個朝代都很重視音樂的教化,相信音樂是神傳給人的福音,可以善化人心,提升道德,陶冶性情。此外,在許多典籍中記載,古代有些音樂家聽聞曲調就可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大而可預知國家的興亡。是否樂曲中藏有什麼密碼,讓這些音樂家聞樂就可知未來呢?

萬寶常預言天下將大亂

《神仙拾遺》中記載,隋朝的萬寶常天生聰穎,富音樂天分。有一次巧遇神仙點化,傳授他快要失傳的八音(古指金、石、絲、竹、匏、土、草、木)演奏技法,及歷代的正宗音樂,希望他挽救瀕臨消亡的音樂。萬寶常把仙人的教導一一記下。從此以後,萬寶常精通人間所有的音樂。

隋文帝開皇初年,命沛國公鄭譯等人審定樂律。文帝召見寶常,問他鄭譯修訂的音樂是否可行。寶常說那是亡國之音,旋律哀怨淫放,不是高雅正派的樂音,極力反對使用這種音樂,並請求以水尺為律尺,以調正樂器。寶常也創作新樂曲,但新樂曲典雅平淡,不被當時的人所愛好,擅長音樂的太常大都排斥詆毀它。

每當寶常聽到隋朝樂工們演奏時,就會流著淚對人說:“這音樂聲暴戾又哀傷,預示著天下不久就要大亂,互相殘殺殆盡啊!”當時天下太平,四海全盛,人們對於寶常這種說法都不以為然。到了隋煬帝大業十四年時,禍亂四起,終於驗證了寶常的預言。

樂工警兒隋煬帝將被殺

《通典》記載,隋煬帝巡遊江都時,樂工王令言的兒子自宮內回家來,在戶外用琵琶彈〈安公子〉這首曲調。王令言聽後臉色驟變,內心驚恐,趕緊告誡兒子:“你不要隨駕去江都了。這支曲子沒有宮聲,宮代表君主,皇上肯定回不來了。”後來隋煬帝果真在江都被殺。

寧王聽〈涼州〉曲憂亂臣逼上

《唐語林》中寫道:開元末年,西涼府都督進獻新曲,玄宗招待諸王欣賞。曲終,諸王皆稱賀萬歲,唯獨玄宗的大哥寧王默然。玄宗詢問緣故,寧王回答說:“曲調雖然優美,但是臣聽說,一支樂曲從宮音開始,商音結束,中間由角、征、羽諸音組成,頭、尾都要相應宮、商。這首樂曲開頭就離開宮調,中間也很少用征音,而商調用得雜亂且有增強之勢。

臣聽說,五音中宮代表君,商代表臣,宮調不強盛則君主勢力式微,商調過強則臣有僣越的徵兆。君王勢力卑微則畏下,臣敢僣越則必然犯上。事情現形在音律之中,散播在歌詠裡,而見之在人事。臣惶恐有一天會有亂臣作亂逼上之禍,陛下恐有流離之難,都預告在這首曲子中了啊!。”玄宗皇帝聽了沉默不語。等到安史之亂發生後,華夏鼎沸,玄宗倉皇逃離長安,舉國一片混亂,才證實了寧王知音的絕妙。樂音不和知災禍。

《玉堂閒話》中有記載,後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梁苑任職。當時范延光在此鎮守。這年早春,范延光率領諸位幕僚在郊外折柳亭為朝廷派來的使臣餞行,席間有奏樂助興。但樂曲曲調自相干擾,非常不諧和。

王仁裕聽後暗自驚訝,私下跟旁邊的官員說:“今天一定會有事情發生,這是樂音不和顯現的預警啊。剛才奏樂時所有音調奏的都是羽調,唯獨鐃鈸出的是宮聲。羽為水,宮為土,水土相剋,能不令人擔憂嗎?”待到席散,朝廷使臣西歸而去。范延光帶領諸位賓客去狩獵時,從奔馳的馬上摔下來昏死過去。多個時辰後,他才從昏死中甦醒過來。

沒想到隨處可聽,如空氣般那麼自然融入我們生活的音樂,從樂音中的和諧與否就可預測個人的運勢、社會的變化、甚至國家的興亡。中國音樂中的“五音”,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一支樂曲從宮音開始,中間由角、徵、羽諸音組成,商音結束。正符合國家由君王帶領,以百姓事物為核心,文臣武將隨行於後捍衛國家,各司其職、舉國同心,則國富民安。所以古代聖王明君皆致力於提倡德音雅樂,重視禮樂教化,以正風俗、安人心。

據《黃帝內經》的說法:“角為木音通於肝,徵為火音通於心,宮為土音通於脾,羽為水音通於腎”。“五音”對應“五行”、“五臟”,對應宇宙萬事萬物。五音不亂,樂音和諧,則無敗壞不和之事;五音若亂,互奪其音,則人心混亂,壞事就隨之而來。古代音樂家根據五音變化,聽聞其聲是否五音和諧,順應天地運行,就能預知未來,洞悉國家的興衰存亡了。

所以下次當您想欣賞音樂時,請別忘了選擇祥和、光明的音樂,充滿正能量的音樂,能讓我們沉浸在音樂的甘泉中,洗淨心靈的塵囂,感受內心深層的昇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