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17日】
很多人認識孫叔敖,大概都是從「兩頭蛇」的故事開始的。少年時的他遇到兩頭蛇,聽人說見者必死,於是他立即將蛇打死,只為不讓他人受到禍害。也許正是這份憐憫百姓的仁心,讓他後來得以封侯拜相。
這裡說的是關於他在為官期間,有一段被視為「點醒人心」的故事。《說苑·敬慎》記載了孫叔敖與一位高人的相遇,讀來不僅適用於古代做官,更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說苑·敬慎》中的故事:
孫叔敖擔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百姓紛紛前來祝賀。唯獨有一位老人,身著粗布衣、頭戴白冠,並不是來道喜,而是來「弔唁」。
孫叔敖整理衣冠迎接,問他:「楚王不知我無德,誤讓我做了宰相。人人都來祝賀,唯有您前來弔唁,難道有什麼教誨嗎?」
老人答道:
「有三點要說:身分尊貴卻驕傲待人,百姓會離你而去;地位高了卻恃權自用,國君會厭惡你;俸祿豐厚卻不知滿足,禍患就會隨之而來。」
孫叔敖立即再拜,請求他繼續指教。老人又說:
「地位越高,越要謙下;官職越大,越要謹慎;俸祿既厚,更不可貪取分外之財。嚴格遵守這三條,足以治理好楚國。」
孫叔敖深受觸動,說:「受教了,我一定謹記。」
據說孫叔敖後來分封時,主動選擇了最貧瘠的封地。乍看愚蠢,實則最為長久。這份「能舍」的智慧,使他一生善終,也使他在歷史中留下清名。
我們生活中其實也會遇到很相似的事情。在單位高高在上的人,同事會討厭他;工資很高又不知足的人,領導總是會想著捨棄他。都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單位是老員工,能力強又不居功自傲甚至貪得無厭。老闆一定會喜歡。
說來說去,就是要告訴我們:做人懂得知足,不要有貪心。這樣才是被別人所喜歡的人。
名利看輕一點,反而常常得到的更多。貪心之人,往往是因貪而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才能穩穩走到最後。
原文: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後來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