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音樂特色

季黛


【正見網2011年06月23日】

季札簡史

季札是吳王夢壽最小的兒子,因名札,所以稱季札,又稱季子。因食邑於延陵、州來二地,亦被稱為延陵季子或州來季子。

吳國的始祖,據傳為周之先祖古公亶父(即太王)的長子太伯,亦即周文王的伯父。因為避位讓賢,太伯和他的二弟仲雍一同逃到吳地(在今江蘇無錫縣梅裡)。當時那地方還未開化,他倆即在蠻夷中建立了小國,十九世傳至壽夢,始稱王(西元前585),國亦漸大,擁有今淮泗以南至浙江嘉湖之境。

在此之前,毫無記載,在魯成公七年(西元前584),吳國始見《春秋》,從此漸與中原諸侯往來,於春秋末期,成為南方一強。

季札有賢名,聰慧多才;壽夢死,國人慾立他為王,他固辭不受。為了敦睦邦交,吳王余祭派他聘問魯國。本文所敘,乃他到了魯國欣賞周樂時的讚嘆和評論。那時候的音樂,是配合著《詩經》中的詩歌奏唱的,如今歌詞雖保存在《詩經》裡,樂譜卻早已佚亡。我們從“季札觀周樂”的文章裡,看到季札對於周朝當時各種樂調的品評,可以想見上古的音樂是如何的優美。

《左傳》“季札觀周樂”讀後感

本篇選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2)。首先,可能你會覺得這篇文章呆板,只會用“美哉”來形容歌舞的至善至美,只會用“美哉”來涵蓋歌舞的內蘊與來源,再不就是這個“乎”那個“乎”的自問自答。其實,那只是開頭的讚嘆辭而已,那只是反問句法而已。

繼續欣賞下去,你會發掘出神傳漢字的博大精深、神傳語彙的奧妙奇絕!二三字的疊句,(如:淵乎!盪乎!泱泱乎!渢渢乎!……)包括了許許多多的讚美;三四字的對偶句,(如: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哀而不愁,樂而不荒。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蘊含了多少的引申含意在其中。

只是簡短的幾個字,表達出那麼豐富的歌舞內涵與韻味;那工整的對仗、那成雙的對句,言簡意賅,包容了不少褒揚與讚頌,道盡了各種曲調含情、含意的不同。

強調“德教” 神傳“正聲”

這篇“樂評”一直在強調一個問題──“德教”:以德育化,以德輔佐,以德提升,以德居首,以德治國……。啥都沒有“德”重要!啥都沒有“德”有力!啥都無法取代“德”!每個音符的呈現、每段舞蹈的表演、人間的種種現象,全是“德”的表征。“德”沒落了,“德”毀了,一切全走樣了,不像人了,那時說不定神就不要你了!有可能唷。

接著再來談季札這篇上古有名的藝術評論,從這兒我們可以了解自古即有“正聲”、“標準音”的出現,那肯定是神有意傳的,藉由周公的制禮作樂,並與各種祭典之舞相輔相成,規範了先民該有的倫理道德、生活準則、音樂尺度與內涵……等等。

英明之主均有音樂特色

從中我們也能得知,三代英明之主均有其音樂特色,如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等等,季札一聽就明白,就能準確指出,這不但說明他有紮實的音樂鑑賞修養,同時也說明這些明君的德教影響所及,使當時的音樂也流露出高尚的旋律與曲風,起到了正人心的教化作用。

反過來說,聽正聲、觀正舞,身體力行,自然沐浴其中,受其薰陶而道德高尚、符合神意,上天自然庇佑,當然就國富民強了。所以物質與精神是一性,在這兒得到有力的證明。

一國之樂代表一國之治

季札利用此一難得之機,把《詩經》的三大內容──風、雅、頌,多采多姿的不同樣貌,全欣賞個夠。如今詩經僥倖保存了下來,雖然沒了樂譜,可有歌詞,我們可以善用這些來揣摩先民們當時的心聲,也是一得!

一國之樂也表現出一國之治是否得當,一國政令是否適中;民心的向背、德教的普及、國家的前途、國運的盛衰等等,都可由樂音、節奏、曲調中體現出來,“樂為心聲”、“樂為國政”、“樂為德教”、“樂為國運”,信之矣!

人的七情都該有“節制”

由季札聽“頌”樂的品評文字“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低,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裡,我們也可以推測,人的七情都該有“節制”,喜怒哀樂都不可以“過”!大喜大怒、狂歌瘋舞、極哀號哭,那是魔性的表現,都不被神所認可。

神韻特色──中國味

同時也可由此文領略到,一國之樂、一支曲調、一個節拍、一段旋律,一個舞姿、一出舞碼……,代表了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由裡到外、由內心到外形的種種表現,既豐富又多彩。一如現今風靡世界的神韻藝術團,那滿盈的“中國味”,是無數西方有心人士想學也學不來的。希望有心人、有緣人千萬別輕忽了它、錯失了它,那後果可是不言而喻的喔!

【附原文】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

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盪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

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低,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鶐者,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作者】《左傳》的作者,史記說是魯君子左丘明;漢書說是魯太史左丘明,生平則不詳。後世異說紛紜,甚至懷疑左丘明的存在,至今尚無定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