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8月10日】
魏文侯問子夏:「我穿著朝服聽古樂,很快就躺下睡著了。但是聽鄭衛之樂,卻不知疲倦。請問古樂為甚麼會使人疲倦,而新樂為甚麼又使人喜歡呢?」
子夏回答說:「現在所說的古樂,表演時進退整齊,樂聲和平寬廣。弦管樂器,都依拊鼓的節奏,開始時以鼓聲領起,最後以金鐃結束。用相來指揮結束的樂曲,用雅來控制音樂的速度。君子說明此樂舞的深刻意義,或稱道古代聖王的業績,修身治家,最終平定天下,這就是古樂的表現。」
子夏又說:「所謂今樂,表演時雜亂不齊,樂聲奸邪泛濫,使人沉溺其中而難以自拔。有時夾雜著侏儒倡優的表演,男女混雜,父子不分。音樂結束,既無法說明什麼道理,也不能講述古代聖王的業績,這就是新樂的表現。現在您問的是樂,而您愛好的是音,所謂樂和音,雖然相似卻並不相同。」
魏文侯問:「請問有何不同呢?」
子夏回答說:「古時候天地和諧,四時得當,表現在修養善德,年年五穀豐登,疾病不發作,妖崇也不興起,這就是所說的太平天下。後來聖人出現,把君臣父子定為綱紀,綱紀確立,天下安定。天下安定,然後制定六律,調和五聲,配合樂器歌詩,這就是所說的德音,德音才能稱作樂。而您現在所喜歡的,大概是溺音吧?」
魏文侯又問:「請問溺音是從哪裡產生的呢?」
子夏回答說:「鄭國的音樂輕佻放蕩,讓人心志淫邪;宋國的音樂纏綿纖細,讓人意志消沉;衛國的音樂節奏急促,讓人意志疲勞;齊國的音樂傲慢邪辟,讓人意志驕橫。這四種音樂,都會讓人沉溺於聲色之中而有害於德行,所以祭祀時不用它們。」
子夏接著說:「《詩經》說『肅雍舒緩的合奏,先祖才願意聆聽。』肅肅是恭敬的樣子,雍雍是溫和的樣子。恭敬而又溫和,什麼事做不成呢?作為國君要謹慎自己的好惡。國君愛好,臣下就會去做。上面流行,下面就會隨從效仿。《詩經》說:『誘導民眾很容易。』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自《禮記》)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