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4月28日】
字裡藏乾坤,數中喻天機。造物主的智慧和點悟存在於一切文字裡和數字中。隨著修煉的深入,師父不斷點悟弟子一些文字和數字中的天機,下面分享一、二與同修。以共嘆大法之玄奧和師尊之偉大!
先來看一個漢字——「世」。「世」字是由七和廿(nian音,意為「二十」)組成,也就是說「世界」的「世」是由7和20組成的。
7•20意味著什麼,大法弟子都非常清楚。如果「世」字是由7+20組成的,那麼我們生存的歷史悠久的這個「世」界的前世今生不就都是為了7•20而來了嗎!一生一世、千世萬世,不管歷經過多少生生死死,輪迴不絕也只為了跟7•20有關的那件天大的事情!眾生皆為法而來!當我悟到這個字的真意時震驚之感難以言表。
不僅中文字裡藏著天機,很多數字更直白的點化了宇宙的奧秘。如大家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及七十二候就是如此。
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中蘊藏著深奧的科學和哲理。更體現了造物主的巨大智慧和巧妙點播。一年裡的春、夏、秋、冬是一個生命的輪迴。一年裡有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月有兩個節氣,而每一個節氣裡又有三個物候。合起來,一年十二個月裡一共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個物候。
七十二物候代表了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的部分生物的一次輪迴過程。完成了一年裡的二十四節氣的輪迴閉環,濃縮了生命所要經歷的生、長、熟、落。對應到人,就是生、老、病、死。只不過人的生命周期比較長。二十四節氣是以部分生命周期為一年的物種來喻人生、喻生命、喻宇宙。
中華曆法是一種將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同時進行參考的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更多是在觀察太陽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中國文化中「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總結為「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
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候同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生物學、中醫學、易學、占卜、陰陽、五行、八卦、哲學、民俗等都密不可分,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曆法對四時變化的一種概括,如詩如畫般的平仄、音韻、和迴旋聲調渾然天成。僅從二十四節氣的速記歌謠就可見一般:「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而七十二候則是以黃河流域為依據的地理觀、是季節與氣候的時間觀、代表著中華古人對世界、對宇宙的認知。裡面更充滿了對神州大地的眷戀。「鴻雁來、寒蟬鳴、桃始華、王瓜生、征鳥厲疾……」對每一種植物、每一種動物的細微變化都描摹的那麼細膩和生動。
不管是「一葉知秋」還是「一花一世界」這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中充滿了對天地和生命的感恩和熱愛。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外篇.知北游》)在每一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裡,我們都感受到了無可替代的美麗內涵,就是極端的大寒和大暑中,我們也同樣體會到了造物主的苦心—— 生命要學會在困境中保有一顆堅韌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赤誠之心!
如眾所知,每一個節氣的持續時間是十五天,在每一個節氣裡有三候,每五天出現一候,這些「候」都是通過動、植物的某些特定表現來提示人們時間的推移的。
有意思的是,作為立春節氣的第二候「蟄蟲始振」,讓我們通過看到小昆蟲開始震動翅膀而判斷春天已經過了五天了。但是,有沒有想過:大地的春天始於生命之陽光,陽光照射的溫度高了、時間長了才開始讓大地春意萌動。按照物理邏輯講,是不是應該位於高處的樹尖先發芽,而在地面低飛的小昆蟲是遲遲輪不到展示機會的。可為甚麼上天把這個能力先賦予了大地,讓大地上的生物先來昭示春天呢?
這便是天地的分工,是造物主讓大地承載厚德載物的重任,是乾坤之間的約定,是大道的法則,更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讓天地間一切生命都擁有均等的機會迎接春天,享受生命。看的懂的生命自會心生感恩和敬畏,而漠視宇宙規律的生命面臨的只有落入生機之外,因為那是每個生命自己的選擇。
「立春」的第三候「魚陟(音: zhi )負冰」更是別有一番意境。在北國,雖然立春了,但雪還在飛,草還未青,但魚兒已經開始負冰而遊了。用心去體會,仍然可以感知到雪裡的春意、雨裡的和潤和冰下的溫暖,就如始終對眾生不離不棄的大法弟子,在師尊的教導下,冒嚴寒、頂風雪的講著真相,救度著眾生。因為他們心心念念的要引領更多的有緣人一起沐浴春光。因為造物主對生命的厚愛,不忍、不捨,一年又一年的等待,等待更多的生命一起去觀江南杏花、一起去看塞上煙柳,在春回大地的時刻一起去做天地間的方正君子。
春風引夏、鳴蟬悟秋、落葉迎冬,殘雪思春,四季往復不殆,萬物因緣相連。這是宇宙的造化,其間充滿了造物主的點悟和表達。
2023年將是法輪功遭受迫害的第二十四個年頭,如果把這二十四年看作二十四個節氣,那麼這法正人間之前的時段就像極了第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
一起來看看春天來臨前的最後這個極端節氣裡發生著什麼:
大寒——每年1月20號左右,太陽達到黃經300度時,大寒節氣到來。此時的北方,天寒地凍,百物消怠,不著一點顏色。蒼茫寂寥之感只有身在其中的生命可以體會。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中這樣描述「大寒」:「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裡的「寒氣逆極」中的「極」是指到了極點、極致。物極必反!寒極之後就是陽氣復生。
大寒第一候便是:「雞始乳」,到了這個時候,母雞開始孵育小雞了。寒冬臘月裡,有了生命的新生和孵育,這是多麼令人欣喜的物候啊。
五天之後便迎來了大寒的第二候「征鳥歷疾」 與大寒花信風的第二候「蘭花」,蘭之柔、鷹之剛,讓大地靈動,讓長空蒼勁。「蘭與鷹」更像極了中華文化中的謙謙君子,純潔獨立而心懷高遠。更如「心若蘭兮終不移」(《孔子家語》)的大法修煉者,矢志不渝,擁王者之香,承翱翔之態。
二十四節氣裡的最後一個節氣的最後一候「水澤腹堅」更是意喻深遠。在「立春」到來之前的這最後的五天,江河湖泊的水面結冰已經達到全年最厚的程度,此時陰氣盛極!此時的物候象是在提醒急不可耐的人們,沉住氣!放下心!春來尚待時。
可是,萬物需聽從造物主的安排,在這個看似春來無日的雪虐風饕裡,冬天卻在陰氣盛極的高潮中戛然而止,驟然落幕!冬天的終結不是在陰氣漸落,陽氣漫生的交替中發生的,而是在陰氣盛極不衰、陽氣蒸蒸日上中同時上演的。如同交響樂隊裡的高低聲部同時共鳴,而這宏大的交響樂卻在低聲部戛然止聲而高聲部以磅礴之勢帶來高潮而終曲落幕。完成了一年四季的輪迴往復,開啟了全新的、妍暖的春天樂章!
古人云「順其自然」,這「自然」裡蘊藏多少哲理和大道。造物主的無量智慧和造化用心用盡人言不能表達萬一。
環顧當下的中國大陸,這未來的一年(或幾年)不正應景這最後的第二十四個節氣和最後的三候嗎?不管邪惡還自以為多麼的冰堅慘慄,不可一世,那立春的第一候「東風解凍」就以無形,以無聲,以無所不在的溫宜融化了堅冰、喚醒了沉寂,奏出了春天的序曲。
大法弟子對師父、對大法的無比堅信、對救度眾生的絕不放棄、對邪惡生命的毫不留情就是解凍的東風,當造物主把時間的指針撥到了大寒的最後一候的時候,春天就在歷史的大戲舞台邊準備登場了。
通過節氣看世界,透過物候知天下,讓我們更懂得了什麼是天人合一,什麼是四季淬鍊,什麼是一花一世界,讓我們對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更多了一份珍惜和關愛,更多了一份責任。為了那些願意同化真、善、忍的生命,為了那些今朝有幸與主佛同在的世人能得以救度,弟子們唯有精進、不辱使命以報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