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文臣(七)

紫穹


【正見網2022年08月31日】

【原文】 

魚頭參政,魯宗道秉性骨鯁;伴食宰相,盧懷慎居位無能。 王德用,人稱黑王相公;趙清獻,世號鐵面御史。漢劉寬責民,蒲鞭示辱;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注釋】

魯宗道:宋代朝臣,任參知政事,簡稱參政,因其姓魯 (魚字頭),且秉性耿直敢言,不避權貴,被言者如鯁在喉,故被稱為「魚頭參政」。

盧懷慎:唐時與姚崇同時作宰相,他只圖謙虛,在位卻不盡責,總說自己才能不如姚崇,事務都推給姚崇處理。被譏諷為混飯吃的伴食宰相。

王德用:北宋大將,治軍有方。因戰功卓著,相貌奇偉而面黑,名聞天下,四夷皆知。

趙清獻:趙汴(biàn),諡號「清獻」,宋神宗時任御史,彈劾官吏不懼權貴。 故號鐵面御史。

劉寬:漢朝南陽太守,待民寬仁,用刑尚輕,民有過,只用蒲草做的鞭子進行處罰,以示恥辱即可。 

項仲山:《世說新語》載,項是安徽人,非常廉潔,每次在河邊飲馬,都要投錢三文。

【譯文】

魯宗道秉性耿直、剛正不阿,任參政時人稱魚頭參政;盧懷慎只圖謙虛,當宰相時每事推讓,人稱伴食宰相,譏諷他為官無能,食而不為。 王德用善於治軍,身材魁梧而面黑,遼人稱為黑王相公;趙清獻在宋神宗時任御史,彈劾官吏不懼權貴,故號鐵面御史。漢朝劉寬待人寬厚,吏民有過錯僅用蒲鞭象徵性地責罰;項仲山為官廉潔,每次到渭河飲馬,都會投錢。

【點評】

參政,是「參知政事」的簡稱,在北宋初期,原是為解決宰相趙普過於繁忙的政務而設置的協助辦理具體事務的官員,並無太大的實權,後來變成宋代名副其實的副宰相。宋仁宗時,魯宗道任參政,就相當於副宰相,他還兼任言官的諫議大夫,所以魯宗道既是宰相又是負責規諫皇帝的言官。

那麼,言官與御史有何區別呢?言官也叫諫官,唐宋以前,言官負責糾正皇帝的過失,以正理規諫帝王的言行,導正君德為其要務。對像是皇帝。而御史是法官,負責監察、彈劾百官的不法行為和過失,屬於司法官。對像是各級官吏。在唐以前,言官和御史職責分明,互不干涉,到了宋代,言官權限開始擴大,兼有御史彈劾百官的職權,這才出現了魯宗道對上敢言帝王、太后,對下敢糾彈百官的局面。所以後來逐漸言官司諫與御史台被合稱台諫,不是那麼涇渭分明了。

但是,單純的御史還是司法官,只能糾察百官。出言規勸皇帝不在其權限範圍。

【故事】魚頭宰相  正君德  諫太后

魚頭宰相就是魯宗道,他歷任宋真宗和仁宗兩朝,仁宗時任「副宰相」參政,併兼任諫議大夫,成為最高級的諫官,敢於直言勸諫皇帝和臨朝掌權的太后,讓為君者守君道,讓太后大權在握卻不敢稱帝。

勸真宗真納諫 戒虛名

魯宗道是安徽亳州人。少時父母雙亡,由外祖父家養大。寄人籬下的境遇使他懂得發奮讀書,心懷大志,體恤百姓。

魯宗道考中進士後,曾兩度被調任為浙江海鹽縣縣令。他為官清正,為百姓辦實事的官聲很快將他推上諫官的道路。

天禧元年,宋真宗下詔設置諫官六人,魯宗道的政績經考核為上等,於是他被提拔任諫官「右正言」一職。負責用正言勸諫、規正皇帝。

宗道一生為官,講究在位盡職,他既為諫官,就要盡到諫官的責任,但他發現過去諫官的奏章不能直接送到皇帝手中,也無權與皇帝直接面陳意見,於是他請求當面與皇帝論事,讓奏章可直達皇帝。宋代的諫官自此有了在皇帝面前直接指正皇帝和百官的權限,成為定例。言官從此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魯宗道為官忠誠盡職,凡聞不正與過失,必不厭其煩地糾正,時間長了,真宗就感到厭煩。魯宗道見此,找機會對真宗直言:「陛下用臣,難道僅僅為了得到一個善於納諫的虛名嗎?臣以身居其位而不能盡職盡責為恥,請陛下罷免我的官職吧。」

這通話,講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為官或為君者,在其位要盡心謀其政,為君者,在位不盡責,只圖虛名會被視為失德之舉。

真宗為魯宗道的正直敢言所動,過後在金殿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表達對他的感念和肯定。

真宗由此非常信賴他,任其為太子諭德(官名,教導太子德行之意)。

不飾非 不欺君 帝後信賴

他擔任太子諭德時,常去酒肆飲酒。一天他正在酒肆中與朋友飲酒時,不巧碰到真宗有急事要召見他。

派來傳話的小吏在他家門口等了很久,才見魯宗道從酒肆中回來。他怕皇上責怪,趕緊問魯宗道該如何向皇上解釋耽誤了這麼長時間?宗道並不驚慌,說自己要據實回答。

小吏說:「如果照實回答,肯定會被聖上降罪!」魯宗道正色道:「飲酒,人之常情;欺君之罪,罪過更大。」

魯宗道進宮謝罪:「臣有老友來訪,因為家貧,沒有杯盤,所以與老友同往酒肆宴飲,因而延誤,請陛下治罪。」真宗沒有怪罪他,反而認為其忠誠可靠,將來可堪大用,並告知了皇后。

規勸太后  莫要稱帝  

真宗駕崩後,仁宗即位,因年幼,章獻劉太后臨朝掌權。太后還是真宗皇后時就了解魯宗道,於是重用他,讓他掌管官員的任免和考核。在吏部任職期間,他對官吏的考核整理出一套標準,並把每次考察情況逐條張貼公布,官員可以直接看到。因毫不徇私,公開公正,眾人無不敬服。後魯宗道因辦案公正妥當,權貴驚懼,朝綱肅然,他被拜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太后臨朝參政,用人得當,賞罰分明,其外戚也不敢囂張,國政清平,史評有唐武后之才,但無武后之惡。這裡有魯宗道的規勸之功。她曾問魯宗道:「唐武后是個什麼樣的主子?」 宗道對曰:「她是唐朝的罪人也,幾乎危及社稷。」劉太后聽了默然不語。保持了清醒,不敢稱帝。

後來,仁宗皇帝和太后一同駕幸慈孝寺,太后乘大安輦要走在皇帝的前邊,魯宗道說:「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他講夫君死後,一家之主是兒子,太后明白是提醒她天下正主是兒子,於是把大輦讓給皇帝,自己坐小輦跟在後邊。

宗道對皇帝、太后尚且如此忠直敢言,其他的權貴皇親就更不用說了,他一身正氣,震懾朝廷,歸正朝綱,成為犯顏直諫的千古名臣。

事據《宋史‧魯宗道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