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尋隱

筆耕


【正見網2023年02月07日】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閒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吟罷牆上所題之詩,嘆曰:「此乃仙人詩也。」及詰問於人,答曰:「此許宣平之詩。」

「不知許先生是何許人也?」

答:「他乃是新安歙縣人,唐睿宗景雲中隱居此地,算來三十餘年矣,其貌不改,觀之若四十許人,此地人都稱他作許仙翁。」

「真人現在何處?」

「仙翁隱居城陽山中,偶來市上擔柴換酒,每醉騰騰方歸去,他拯患救難,如及時之雨,如有難治之症,手到病除。此地人慾留款待,皆不受。從未見其食人間煙火,有好事者欲尋行跡,只空見其草庵於南山之巔。」

白自語:「既如此,吾必訪之。」

勸曰:「慕名而來者無數,得見者無二三。時人在山中偶見,仙翁走如奔馬,不可及也。」

李白心意已定,即刻啟程,一路尋訪仙蹤。時見一高山秀麗,林麓幽深。必高人隱姓埋名之處。正思忖間,忽聞得林深之中有人言語,白急忙趨步聆聽,但聞一人高吟道:

負薪朝出賣,
沽酒日西歸。
路人莫問歸何處,
穿入白雲行翠微。

此必許真人也。李白趕忙上前作揖:「許真人,弟子起手。」

那人慌忙擺手:「非也,非也。我是這山野村夫,如何當得起這神仙的名號。」

「吾聞先生吟詠之詩意境高妙,隱隱有歸真之意,故唐突相擾,望先生不吝賜教。」

「此詩非我所作,乃許仙翁之詩。因他常來市上買酒,醉後喜吟詠詩詞,偶被我聽得。因學得幾句,閒來無事便吟誦解悶,故此被你聽得。」

「既如此,先生必知真人住處。」

「仙翁結廬於此山之巔,去程一日有餘。只是他來去無蹤,怕你訪他不得。」

鄉人遙指峰巒,李白隨之而望,但見此峰隱在雲煙之間,翠林如隔神仙之境。二人交談未了,白因尋仙心切,便拱手相辭。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高詠遊仙歌,大步而行。山路愈進愈險,行經半日,前路忽被一清溪阻隔。但見溪水湍急,又無便橋可通,難以前行。李白沿溪踱步,一時間找不到得渡之處。可就此回去,亦非本願。李白思來想去,進退不得。

「真道難求,真仙難遇,古來求道者何人不發大勇猛之心?」白自語道,索性將心一橫,決定就此處渡水。見他屈身向後,奮然一躍,頓覺身輕體透,恍惚有飄然之感,再看去,李白早已躍過清溪。「妙哉,妙哉!」白若有所悟。

李白穿林過徑,不覺日墜,抬眼望去,南山主峰仍有半日之程。此時,忽有虎嘯之聲震動林樾,李白毛骨俱悚,忽失方寸。上山前,鄉人曾道:「此山中既無虎狼,又少毒蛇,乃是一方寶地,只管放心賞玩。」莫非是山人有意誆騙?不然,此必仙人考驗之幻象,無需存心,果然一念即起,萬籟俱寂。

此時月已東升,因林深樹茂,山路昏暗難行。李白舉步維艱,又恐失足,只得拄杖慢行。再行經多時,忽又聽得好似鬼嚎之聲由遠及近,令人不寒而慄。此聲愈來愈近,俄頃竟在耳邊嘶叫。李白道此必是考驗,故高聲曰:「吾意已決,決不心生退意!」只一念,此嘶叫之聲竟漸漸遠去。白信心大增,雖整夜步行未感疲憊,此時更覺步履輕快。再行不遠,果見真人之居所,乃是崖前一草庵,草庵四處無甚遮擋,月光皎潔,似染霜雪,真乃一清修佳處也。因天未明,李白決定明日再訪,故尋著一古樹下打坐入定。此時,李白心澄意澈,毫無雜念,瞬息入定中。

未幾,白日初升,山鳥啼鳴,李白由定中出,頓覺神清氣爽,好不自在。李白整了整衣冠,起身欲訪真人。只見那草庵破落,柴門半掩。白叫門不應,故推門而入,那庭中空空如也,似久無人居,房內只一石床、石桌,並無他物。莫非真人早已羽化而去?想來或是機緣未成也。李白拄杖徘徊,低頭自語道:「今雖未得真人指教,但此一路恰如修行,吾亦頗有所得也。」

後李白在廬中留詩一首便欣然而歸。詩曰:

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
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  

又半月余,聽得城中小兒皆吟許宣平之新詩《見李白又吟》:

一池荷葉衣無盡,
兩畝黃精食有餘。
又被人來尋討著,
移庵不免更深居。

人不知其意,同年,有鄉人見許宣平之草庵焚毀於火中,時人方解詩中之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