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慈不掌兵」背後的真實內涵

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4年07月12日】

諺語全文是「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先說「慈不掌兵」其實這裡的慈並非是真的慈,也可以理解為小慈。這種人確實是不能掌兵的。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岳飛帶兵是最厲害的了,可以與彪悍的金人打仗,而且還戰無不勝。歷史上沒有一個軍隊可以做到,與之相媲美的。

岳飛愛民如子又賞罰分明,岳飛不慈嗎?是大慈。其實慈善、慈悲也是有境界的。與一般人來講,岳飛是大慈。

我們都知道觀音,被稱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那麼如來不慈悲嗎?如來可以管理一個天國世界,菩薩可以嗎?那誰更慈悲呢?

「義不養財」,歷史上最會做生意的是范蠡,他在國家困難時也是會散盡家財的。他不適合做生意嗎?義與財並不矛盾,是我們自己偏激了。

「善不為官」,那包拯不善嗎?他不適合做官嗎?恰恰相反,只有大善的人才適合做官。

「情不立事」倒是對的,感情用事的人是幹不了大事的。

「仁不從政」,是人的道德下滑了,真正的當官的,不仁慈還行嗎?

是境界不同,人們理解不了罷了。

大法師父在《轉法輪》<第一講>中告訴我們「站在常人這個層次、這個角度、這個思想境界中,理解不了真正的東西。」

慈、義、善、仁在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內涵。要想在常人中做好一件事,就要超越普通人的理,達到聖人的標準。到時候就會明白,這句諺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的真實內涵。

歷史上的修煉人,其實是不管人世間事的,他們是慈悲的。但大法弟子卻冒著危險講真相,他們不慈悲嗎?大法弟子是從來沒有過的神的慈悲。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又是事實。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