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自己」



【正見網2025年05月17日】

部隊中這天來了一批新士兵,按規定要給每個人發新軍裝和帽子,但這次沒有事先量每個人的身高和體重,所以大家都在挑與自己相近的衣服。巧的是有一個士兵那時不在,結果給他剩的這套衣服比他大好多。

這天,一個軍官查崗時看到,就問他:「你的衣服和帽子怎麼這麼大?」他回答說:「報告長官,不是我的衣服和帽子大,是我的身體和頭太小。」「你的身體和頭太小,不就是衣服和帽子太大嗎?」士兵回答道:「我的母親教導我,身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遇到任何事,首先都應該找自己的問題,不是其它的問題。」這位軍官聽後也略有所悟並很贊同。

事情雖小,但遇事先向外看往往會讓人形成習慣,結果滿眼都認為是別人的錯,怨天尤人。然而此抱怨的情緒帶給我們的又是什麼呢?除煩惱和壓力外,還會消磨一個人的毅志,使周遭的人與事物變的更加的不順,甚至招至大的麻煩與災禍。

網上有一則新聞,一主婦在家正用吹風機吹床單和褲子,但孩子在嬰兒車中哭鬧不止,她急著為孩子換尿褲忘了關吹風機,不巧的是吹風機爆炸,且瞬間火勢很大,燒掉了家中所有,好在人安全撤離了。丈夫趕回,家已經被燒毀,看著傷心自責的妻子,他說「不就是一套房子嗎,咱們裝修又可以住新房子了。」這一句安慰對妻子是多麼珍貴!但如果丈夫來一句「你怎麼不關掉吹風機再去看孩子,這麼簡單都做不了,我娶你有什麼用?」那麼,這家人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房中家當了。

可以見得,遇到麻煩先找到那個清醒的自己,才能夠不被外在的混亂帶動。西方有句諺語「如其在內,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道明了內外上下都是一個整體,而人的內在心靈世界與外在物質世界同樣是一個諧調一致的整體。一切外在都是表象,找自己是不依賴外在條件一味抱怨,但找自己也不是埋怨自身陷入內耗,而是調整自己的內心,純淨內在心靈境界,那是最奇妙的歷程,也是最智慧的選擇。

很多人為甚麼都想做《西遊記》中的悟空?是因為每次他們師徒遇到魔難,闖關時總要必須找到最有擔當的悟空。而悟空為心猿(源),取經途中斬妖就是在清除怨恨、懶惰等魔性。所以,內心越清淨越接近生命的本源,智慧與能力越可得到提升,直至返本歸源,也就到達了生命的高層,那是佛性慈悲的狀態,真正的功成圓滿。

其實,在生命高層來看,三界是苦的,人類這個空間更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能否經得住關關卡卡的歷練,就看你如何找自己,能否見到本源最最真實的自己。因為,他將帶你昇華並回歸一切美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