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木記 第四季 (四十九)

話本先笙


【正見網2025年05月17日】

且說,楊回每日在家栽樹種花,縫縫補補,有時也會邀請灣裡的女子們來家中坐客。

當然了,看起來「無事清閒」,其實每一步也都是同眾神商議後才去做的,做的是「無事之事」。

漸漸的,張家灣的女子們發現,楊回這一閒下來,打扮起來真的特別端莊柔美,而且言談舉止非常有風韻。

楊回的打扮、衣著、儀態等等,漸漸成為了張家灣女子們的風尚。

大家開始學習她。

首先,學習她的打扮。

這時,不得不提一下楊回的長相,歷史上,西王母的長相眾說紛紜,因為她是神嘛,所以面目會依情況而定。

我們知道,古代對女子面相的審美,是以圓為福,以潤為貴,以平和為美,以勻稱為端,以直正為莊。

圓潤、對稱、平整是東方女子長相的三大標準。

有一句話叫: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很多是由這個人的生命特點和他的心反應出來的。如果一個民族的審美出現了扭曲,不再符合天道的標準,那麼,是不是也就是說人的心也發生了變異呢?

就像現在,大陸的審美變成了男女都一樣的消瘦、骨感,不管男女都追求有稜有角,追求那種看起來很「個性」的、或是很「魅力」的,或是很「頹喪」的,或是很「冷漠」的,很「凶」的,很「酷」的,男不男女不女的……

雖說「各花入各眼,各有各的美」,但我們中華民族本民族的傳統審美,不該被遺棄,該重新拾起。

首先我們說這個骨感與稜角。如果說旁觀者清,我們先看男子。男子是有稜有角的俊美呢?還是圓潤胖乎乎的俊美呢?當然是有稜有角的男子更俊美。高高的鼻樑,刀刻般的輪廓,挺拔的身姿,這個男子看起來確實是俊美的。

那麼從陰陽的角度看,男子以稜角為美,女子就要以平整為美,這樣才符合陰陽之道。稜角代表陽剛與活力,平整則代表溫柔與嫻靜。

楊回的五官就很平整,她做司法天神的時候,不是有一句詩形容她是「藹面帶英姿」嘛。她其實是個和藹的面容,「藹」這個字,指的是鬱鬱蔥蔥的叢林,樹木。藹,盛也。那麼女子作為「坤」,作為「大地」,當然要以「和藹」為美。大地上鬱鬱蔥蔥的,這個大地才美嘛!

現在人覺得藹是形容歲數大的人,其實只要你的面相很和善,看起來有很大的「包容相」,「承載相」,都是「和藹」。

那麼怎麼才能看起來有包容感呢?就是面目寬闊,五官舒展,看起來這個人就和善,就有包容感,言談舉止間,就笑語藹然。

可是你看,一個女子面中如果鼻樑很高,骨感很強,那麼看起來就沒那麼寬闊,也沒那麼舒展,因為棱也好,角也好,高也好,都是「聚攏相」,它和舒展、寬闊就是反向的。

所以我們看古畫上的仕女圖,都是平平的一張臉,以平整為美。

我們觀察那些古畫上女子的鼻子,都不突出它的「高」,只突出它的「直」。而畫男子則不同,就會更突出它的「高」。雖然中國畫是寫意的,但在男女的陰陽差異上還是可以體現出來的。

說句笑話,東方的女子們,不要再墊高你們的鼻樑了,也不要再瘦的有稜有角了,我們東方的女子,當像大地一樣,舒展、寬闊、嫻靜。

我們再來看圓潤。現在人說古人食物缺乏,看著圓潤代表家裡有錢,能吃飽飯,所以以圓潤為美。

哪個朝代都有窮有富,現在中國大陸不是還有六億人收入非常低嗎?現在大陸山村的婦女孩子不也吃不飽飯嗎?那現在的大陸怎麼不以圓潤為美呢?

圓潤,是女子福與貴的體現,也是一種「靜態美」。

現在的女子講健身,有的女子練的滿身肌肉塊。如果女子練的渾身肌肉,那麼她對身體的損傷,要遠遠超過男子。

遠動會加快代謝,會加速衰老。女子每月的月經,就是幫助女子代謝,因為女子很難在體力上有很大的代謝量,所以就自然而然的來月經幫助代謝。

女子本身自己就代謝一份,然後再高強度的鍛鍊,那就代謝了兩份,會加速衰老。

所以,我們發現圓潤的女子老的慢,顯得年輕,就是她好靜,身體細胞分裂不那麼快,自然就年輕。

有人會說,明星天天運動保持體型,怎麼那麼年輕?她們運用科技了,這個東西會有很大副作用的。

(當然了,這件事修煉人除外,修煉人通過別的方式轉化本體。)

那麼圓潤的女子,看著就穩穩噹噹的,不那麼毛躁,有一種靜態美。女子是大地,大地如果不能穩穩噹噹,總動,那豈不是要地震了嗎?這些都是和心性相對應的。你心性上是符合天道的,是高的,你不就積德嗎?你德積攢的多,你不就自然滿臉福相了嘛!

楊回也是一個圓潤的長相。而且,楊回整張臉上的五官,非常對稱、勻稱。三庭的比例一樣,上庭、中庭、下庭,幾乎一樣長。眉眼也非常對稱,杏核眼不大不小,橫眉不長不短,不粗不細,兩眼的間距也十分適中。鼻子不高,但很直,嘴巴不大,但嘴唇輪廓分明,上唇下唇一樣寬。

對稱美,是古代審美的重要標準。對稱、勻稱,看起來就整齊。整齊代表什麼?代表不亂。亂是不正確狀態,那麼對應的正確狀態就是整齊。

古時的男女,都講究對稱美。

而且如果你的五官想對稱,整齊,還有兩個必要條件,就是「直」和「正」。不直不正,無法對稱。圓不直,但它很正,也對稱。

我們聽評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正面人物出場的時候,會有一個詞描述他的長相——「鼻直口正」,那意思是說這是個正直之人。

現在的大陸人把臉弄的很不對稱,眼睛非常大,額頭鼓鼓的,下巴非常窄,非常尖。眼睛如果弄的過大,就顯得上庭比較寬闊,而下庭又弄的非常窄,看起來頭重腳輕,輕浮薄命之相。

現在人還講什麼「凌亂美」。林黛玉喜歡李商隱的那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殘敗凌亂的荷葉,被雨澆打,可能會發出一種奇妙的聲音,慰藉著詩人的情懷。

我們對這種殘敗凌亂只是一種欣賞,可作為一個生命本身,誰會想去做那片凌亂的殘荷呢?

殘敗、凌亂,是一種壞滅的表現。平整、直正,才是生命的蓬勃之相。

一張東方女子的臉,輪廓圓潤平整,五官端正勻稱,才是其外柔內剛、貞善並存的生命本色。

我們東方的傳統審美,是有很深的內涵的,每一條,都包涵了很多深層的道理。

當然了,每個女子不能都長一個樣子,各有各的美,但「端莊中正、平和溫柔、圓潤風韻」這三條,基本就是我們東方女子的傳統審美。

再說更深奧一點,其實,不同的神按照自己的樣子造了不同人種的人,被造的人其實就應該是那位造她(他)的神的生命特徵。東方的神造了東方的人,東方人就應該是東方神的外貌特徵,因為你是這位神的一個粒子。但是,如果東方的人私自把自己的鼻子墊高,像西方人一樣,削骨,把自己的下巴削尖,像狐狸一樣……那這樣的人,還是那位神的粒子了嗎?當然不是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造你的那位神的特徵。那造你的神,就會很傷心,就會拋棄你。

(當然了,如果您沒有修煉基礎,可能不太理解我的這段話,那您就僅當故事聽吧。)

女子嘛,愛美之心重一點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張家灣的女子也會通過化妝,來讓自己更漂亮,更符合那時人的審美標準。

臉不對稱的就用脂粉來調色,讓三庭顯得對稱,眉毛不對稱的,就畫的對稱一點……儘量讓自己的容顏圓潤,端莊,平和。

雖然張友仁楊回家裡「窮」,但張家灣的百姓富,每家的丈夫都有豐厚的薪水,所以妻子們都養的比較圓潤恬靜,衣著也光鮮亮麗。

王的富有不體現在錢財上,體現在他世界的眾生上,張家灣百姓過得好,就是張友仁楊回的財富。

有時,楊回也會舉行一些女子們專有的趣味賽事。比如:搖步賽輕風。

就是女子們頭髮上插上很多步搖,然後比賽走路。看誰走的姿勢越美,頭上的步搖越穩,還要走得越快,誰就勝出。

賽場上一個個仙娥般的女子,帶著面紗,衣袂飄飄的走起來,身姿曼妙,步履輕盈,真的像仙子們在飄著走一樣,非常柔美,漂亮。這個賽事的舉行也是為了讓女子們以端莊優雅的儀態為美,為榮。

還有,烹茶插花,琴棋書畫,算學形學(算術和幾何)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女子們平日裡的趣味。

也有個別女子在學完自己的本職之後,也想學騎馬射箭的,也是可以的,但因為女子自身構造,力量比較小,很難真的上戰場,所以一般也就作為業餘愛好了。

只要你的言行是善良溫柔的,你擅長什麼能力都可以呀。

現在人抓住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上一句是:「丈夫有德便是才」。說從這一句話中,看出古人歧視女子,打壓女子。

怎麼說呢?有些諺語,是經驗之談。

女子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代替男子或是超越男子,但男子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女子,因為男子不能生育。

那麼也就是說,生為女子,天生就帶了三份工作來的,生育,哺育,教育。大家想想,你本來就有三份固定的工作了,你還有其它「才幹」,能者多勞啊,你這一輩子是不是很辛苦?

一個男子有很大的才幹,他如果得以展露的話,他會很風光。如果一個女子有很大的才幹,她的勞累與辛苦肯定大於她的風光。

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是不讓女子有才,而是發現有才的女子都活得更累。那麼,如果你是一位沒什麼才幹的女子,這也是你的一份福氣。

文化被破壞以後,今人對古人有太多的誤解了。什麼七出罪,都編進課本了。搞得好像古代男人很不是人,就知道欺負女人。

為甚麼古代女子有七出罪,而男子沒有呢?

因為男女的差異,男女的「道場」不一樣。

很多社會的制度,就是約束男子的,因為男子的道場在家外,在社會上。而女子的道場在家裡,所以,會有要求女子的家法。

也就是說,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男子一般受社會的約束,而女子,受家庭的約束。是男女的道場不一樣,而不是歧視女子。

古代也有刑法是針對女子的,那都是極個別犯大罪的女子,極少數。一般女子犯錯,也就受個家法,女子本弱嘛,會照顧一些。男子犯錯,那就是受外面的刑法了,那不是更重嗎?

秦始皇時期,如果男子在外面淫溢,妻子殺他都是不犯法的,白殺。丈夫家暴妻子,也是有刑法懲治的。秦始皇是統一六國的大丈夫,他一身都是陽剛的帝王氣概,他對女子多麼保護啊!

越是陽剛的男子,越習慣於保護弱小。越是那種陰險的、沒有男子胸懷和氣概的小人,才會總琢磨陷害、欺騙女子。

也就是說,社會上的男子越陽剛,對這個社會上的女子們越好。

現在全弄反了,把女子導向成要壓過男子,高於男子,很多家長把女孩子都起什麼「超男」,「勝男」的名字……其實,這是條南轅北轍的路。

這個社會上男子越不陽剛,他心眼兒越小,他越陰險狡詐,他越斤斤計較,他越願意把心思都放在女人身上琢磨,現在什麼為了騙保險、為了圖老丈人家產、為了圖妻子的財物,把妻子推下懸崖的,剁妻的,甚至烹妻的,這些報導比比皆是!

一個陽剛的男子絕對沒有這些心思。因為陽者念正氣正,不會行邪惡之事,剛者意志堅強,不會縱慾,為所欲為。

現在這男人都陰險成什麼樣子了?陰越壓制陽,這個陽就會越扭曲,陽要是扭曲了,他能不危害陰嗎?

所以,古人陽表現在上,陰表現在下,這只是陰陽各司其職所呈現的一種相。不代表女子就是不如男人,也不代表古代的男子就壓制女子。而是男女本有別,男女須有禮。

現在人還說了一條,說古代女子「纏足」。這個纏足是後來才興起的,不是在五千年文化「成住」時定下來的。是「壞滅」時期出現的。

關於女人纏足,在宋朝就有記載。但那時的纏足不是摧殘性的纏足,其實是一種矯正。宋朝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而不是那種摧殘性的弓彎。

而且後來的明朝,女人不纏足。

到了清朝,女子開始大規模摧殘性的纏足。我們古人,是很反對摧殘身體的,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摧殘身體,視為不孝。

清朝前期,康熙帝是非常反對這種纏足陋習的,並下了禁止令。

纏足,裹小腳,清朝後期才變得興盛起來。

其實,也是快壞滅了,人業力也大了,人間陰陽也快反背了,可能有些亂神就安排了這種事情,用這種低劣的辦法阻止一下,不讓女人走出來。可是,後來卻被別有用心者扣了那麼多年的大帽子,迷惑了多少中國女人。導致多少不懂歷史的中國人對古代,對我們傳統的文化誤解那麼深……

陰陽反背,禮崩樂壞,歷史不明,理念不清,唉……

陰陽,一定要正過來,人類才有希望。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陰陽調和,是為了讓人間符合天道的運轉,為了讓這個社會安寧,對男子好,對女子更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