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木記 第四季 (四十八)

話本先笙


【正見網2025年05月15日】

通過楊回的觀察,她發現,不僅男女不能從事一樣的工作,非是夫妻、母子與兄妹姐弟的男女,皆不能單獨相處。

只要陰陽單獨相處,他們既不是夫妻,又沒有血緣,就容易結合,這是不行的。

所以,第一個要完善的地方,就是學堂。

現代人說,古代女子不准進學堂,女子地位真低呀,連學都不能上!

不是的!

古代女子不是不能進學堂,是不能進「男子的學堂」。

女子有女子學習的地方,男子有男子學習的地方,不能互相摻在一起,會導致嚴重的「性亂」。

孩子們年紀還小,心智還不成熟,就把男女放在一起,那一定會亂套。現在的學校,男女都在一塊上學,大家看看吧,性亂到什麼程度,那些駭人的報導,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吧!

不讓女子進入男子的學堂,同樣,也不會讓男子進入女子的學堂。這麼做,第一是為保護女子,第二是為保持世風高潔。

根本就不是什麼女子地位低。

當時,張家灣定下來的是:男孩子在外面學習知識,女孩子在家裡學習知識。男孩子的老師必須是男子,或是年齡大的婆婆。女孩子的老師必須是女子。男子有男子該學習的,女子有女子該學習的,男子和女子的課本是不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說你是女孩子,你想學男孩子的知識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你儘量要把自己該學的本職,你要學會,你再轉入其它行。

那麼,如果女孩子一點都不想學自己本職的東西,就想直接學男孩子的東西,可不可以?也可以,仁政沒有一刀切。可以,但是,老師和長輩們會把道理給你講清楚,你生來是女子,卻非要當男子,會有一種罪,叫逆天之罪,這個罪會使你終生勞累,你能不能承受的了吧?你要是還想這麼去做,也不會非擋著你,是你自己想要的嘛!

當然了,張家灣的子民基本沒有這樣去做的,把天道循循善誘的教化給子民,子民安居樂業還來不及,誰不想好好過日子呢?除非特殊情況,誰都不會這樣陰陽反背去做的。

經過與眾神的商議,張友仁與楊回開始著手在這方面下功夫。

張友仁按照每戶人家子女的多少,在每人家院子裡建造女子學堂。當然了,有的人家院子小,有的人家院子大,有的想建的大點,有的想建的小點,有的覺得麻煩,說就在閨房裡教算了,什麼樣的都有,這也同時在魔煉張友仁和楊回的心性。

然後再在外面建造大大小小的男子學堂。

男主外,女主內。男子主要學習外面的事物,女子學習家裡的事情。但是像一些基礎的東西,比如道德禮儀方面,這個男女都要去學。但是規範男子的道德和規範女子的道德,還不太一樣,禮儀方面也不一樣。

不一樣才是正常的,都一樣才不正常。

男子一定是頂天立地,陽剛的,自強不息的。女子當然是善良溫和,柔順的,厚德載物的。

現在很多人,特別是結了婚之後,會有很多疑惑:

我的丈夫就不是頂天立地的性格呀?我的妻子就不是溫柔的性格呀?好像天生就不是那樣的,根本改不過來。

這個第一與教育有很大關係,現在的社會也不教這個,不教怎麼做男人,怎麼做女人。還有一個原因是天生的性格。

確實,人和人性格真的不一樣,有些女子很活潑,有些男子很文雅,天生的,這個怎麼辦呢?

仁政沒有一刀切,天道也一樣。

頂天立地和溫柔善良,很多東西不能看錶象。有些女子看起來不溫柔不善良,但你不知道她的內在,很有可能是相反的。有些男子看起來頂天立地,其實則不然。

那麼針對於現在婚姻中的夫妻,從小都沒有受過這些教育,到底該怎麼做呢?

其實答案早就有了。

玄穹主,瑤坤補,乾主坤補,這就是陰陽相處之道。

那麼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個什麼性格的男子,這個家都是以你為主的,不管在家裡看起來你說不說了算,神在天上看這個家,張家,李家,王家…一家之主就是你,就是你這個丈夫,就是你這個男人。

再說女子,不管你是個什麼性格的女子,在神眼裡,你在這個家裡的角色,就應該是補充。妻子的定位,就是補充。

我們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陽剛,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但是他也常常想殺了魏徵,這時候長孫皇后就常常出來用她像水一樣的柔善去補充大唐王朝缺少的那一面。但是我們看房玄齡一家好像就正好相反,他本人看起來儒雅文弱,妻子則看起來性子很烈,但房玄齡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高權重的人物啊,而且夫妻伉儷情深,這個家無論內外都很和諧,這就是夫妻雖然性格不同,表現不同,但心性上是符合天道的,不耽誤陰陽協調。

為甚麼後來很多神,都想轉生成女子?因為你看女子的這個特性,她好像天生修的就是無私無我嘛!她天生是補充別人的,如果一個生命把女子這個本身的角色能夠演繹的很好,她就會很無私,她的生命就自然而然的昇華。

 當然了,也不是誰都能把女子這個角色演繹得很好的。女子在婚姻中是坤,坤就土,土在五行中有調和陰陽的責任。

也就是說,妻子這個角色你要想演繹的好,你不能抱怨男子怎麼沒本事呀,怎麼不陽剛呀,怎麼這樣怎麼那樣,你該默默的補充他,你看他缺什麼,你就默默的補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對方。但這種補充不是越位,你看他不能做主,你直接替他做主去做事,這個不叫補充,這個叫越位。這個「補」,也是在坤道的正軌上行補充之責,而非「越位相補」。

男子有錯誤的時候,你還要及時去提醒,還要智慧的提醒,為甚麼呢?你是他「新娘」呀!你嫁給他的那一天,你就叫「新娘」。「娘」該教育「郎」,相夫教子嘛。

所以,妻子在這個家中,要是不能起好這個「坤」的作用,「土」的作用,那就做不好妻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多女性讀者已經忿忿不平了?心裡飄過一萬個「憑什麼?」。其實呢,不是現代人想像的那種觀念,古代女人呢,其實情感沒有現代女人「豐富」。當你不動情的思考陰陽、思考婚姻的時候,你心中不會起什麼波瀾。

那麼男子呢?天生就賦予他們要頂天立地,要在外闖蕩,那麼就免不了名利的干擾,還有一個色慾,色慾上的罪還很大。別看男子為主,為主有為主負的一面,相生相剋嘛!丈夫呢,你不但要抵禦外界的各種誘惑,什麼色慾呀,名利的陷阱呀,你還要承擔起頂天立地的責任。

現在別有用心的人,只讓女子們看到男子頂天立地時風光的一面,就煽動女子起來「反抗」,攪亂世間的陰陽。其實,世間的事物,都是相生相剋的。

有一句話,叫「養不教,父之過。」還有一些典故,「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很多人就覺得奇怪:說古人總誇讚孟子的母親,岳飛的母親…一個孩子的成功,好像總和母親的教育息息相關。但是呢,怎麼卻「養不教,父之過」?

是的。一個家庭中的妻子,她有責任教育孩子,並應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教育得好,是她的福分。但是,如果這個孩子教育的不好或者是失敗,那大部分是父親的過錯。

因為丈夫是一家之主嘛,妻子本就為家操勞,她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出來頂罪的難道不應該是你這個丈夫嗎?這才公正嘛!

那麼也就是說,這個一家之主,你要對這個家庭負全部責任的,不管這個家被妻子經營得好還是壞,最後都是你買單。也不管你自身是什麼個性,你是不愛出頭還是你撒手不管,你都是要負全責的,因為你是男人。

所以呀,女子不要想做男子,男子們背負的東西更重。

那麼未來呢,世人在回歸傳統的婚姻觀的同時呢,在某些方面也可能做一些完善。比如男子在婚姻上會比女子更自私,這也是陽為主的負的一面;女子在婚姻上會比男子更重情,這也是陰相補的負的一面。未來的話,可能就不會讓男子那麼自私了,不會讓女子那麼重情了。在不改變陰陽各自屬性的基礎上,男子「淡色而重恩義」,女子「淡情而重禮節」,這很有可能是未來人類社會的婚姻標準。

(當然了,這個陽主陰補,是在有互相對應關係的陰陽職責範圍內來講的。舉個例子,說是一個女人想修煉,她丈夫不讓,她就不修了,說丈夫是主嘛,說了算。這個對不對呢?肯定不對,因為修煉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說了算,你自身的陰陽演化屬於你自己的生命體,這種情況下,你婚姻中的這個陽和這個事就不存在對應關係,他是不能做你的主的。

那麼可能有的男人會這樣想,乾主坤補,這是陰陽之道,那我就做個主,其它什麼事情都讓我妻子補充我,我什麼也不幹了,我還能做主,這婚姻可美死了!乾主坤補的大前提是:乾是乾,坤是坤,如果乾都不符合乾道了,乾就不是乾了,那這條就不管用了。就好比一個男人在婚姻中什麼都不做了,該他負的責任他都逃避了,那他還符合做男人的標準嗎?不符合了。不符合他就不能算是男人了,又何談陰陽之道呢?所以男人要在乾道上,女人要在坤道上,我們才能談這個陰陽之道。)

且說,經過楊回和張友仁的不斷努力,張家灣百姓的院子裡,都有一個女子學堂。幾個姐妹們坐在一起,不用出門就能學到德行禮儀,也可學琴棋書畫和舞蹈。

男孩子有文師和「武」師,女孩子有文師和「舞」師。但女孩子要在家裡的學堂學習,不能到男孩子的學堂去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那就是告訴人,男女要分開,不然,對哪一方都不好。

女孩子們,儘量不要拋頭露面,不是不平等,是世間陰陽就應該是這樣的,女子矜持含蓄,男子開朗陽剛。年輕貌美的姑娘出門,容顏也儘量遮掩一下,不然,沒準被哪個男子相中,也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男女的姻緣是天定的,這是前生業力果報決定的。若非天定的緣分,就算開始了,也不會有結果。讓男女少接觸,不是泯滅人性,也是不想讓男男女女們徒增傷感。

現在男女戀愛自由了,有多少人因為感情問題抑鬱悲傷,甚至輕生?白白浪費了年華與生命。得人身多不容易啊,猶如盲龜值浮木之孔,多難哪,神不希望人年紀輕輕就把心思荒廢在這些事情上,神傳文化都是「為你著想」的。

其實,在古代,不僅不歧視女子,而且對女子非常保護。

很多的規矩更是為了保持世風高潔。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個國家,世風敗壞,首先的受害者就是女子!我們看現在的印度就知道了。

所以,自那次事情之後,楊回與張友仁把張家灣的女子保護得非常好。

從張家灣上空一看,姑娘們都在家裡學習禮儀德行,琴棋書畫,小伙子們在外面習武騎射,書聲朗朗,姑娘們都衣袂飄飄,羞答答的知書達禮,男子們都正氣十足,頂天立地,保護弱小,那個世風簡直太好了!

而楊回自己呢,也告訴渡河散人與青鸞,不要再將自己的前塵往事道與人聽了,會攪亂陰陽的平衡。楊回鏟邪除惡的角色是三界當時所需,而現在的天象已變,楊回已不是那樣的角色了。

那時的角色是「補陽」,而現在的角色是「濟陰」。

因為楊回這個生命比較特殊,她一來三界,作的就是五行中的土。水火木金土,土比較特殊,拿四季中蘊含的五行舉例,春、夏、秋、冬,分別對應木、火、金、水。那土呢?按上古曆法十月為一歲計,每季兩個月,土在長夏,就是熱和冷的過渡期。這裡的土起到的作用就是調和陰陽冷熱。

她自身沒有陰陽,又可既作陰,也作陽。至於作什麼,全看三界的需要。

所以,現在的楊回,想要調和陰陽,必須要規範世間男子和女子的言行與思想。

那麼,她就要以身作則。

因為家中向來清貧,所以她與張友仁穿的都是粗布麻衣,發間也沒有簪花,她也沒有錢買胭脂水粉。

但這時候就不行了,女子一定要注重儀表。

所以,楊回就買一些很便宜的首飾和步搖,雖然沒有錢買好的布料,但也可以用其它材質差一些的布料代替。總之,她的衣著與打扮要有柔美的風韻。

買不起玉步搖,就用好看的石步搖代替,因為女子戴步搖可以鍛鍊端莊的儀態。沒有金銀的首飾,就用其它的便宜材質代替,沒有透氣的布料,就用不透氣的代替,沒有上好的唇脂,就采紅花捻汁代替,沒有畫眉的黛粉,就用鍋底灰代替……

不僅外表要打扮的得體,她平時的言談舉止也要儀態端莊,柔美娉婷。

纖纖繞指柔,翩翩玉步搖,恬恬輕淺笑,婉婉風韻出。

通過不斷的修善與修忍,楊回的儀態越來越好。再加上她身上的三件寶物,初透水簾扇可正顏色,鳳凰鎏金冠可規儀表,丹霞千丈帔可律體態。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神助攻」,大家猜猜是什麼?

就是楊回的女兒身。

楊回生來就是女子呀!女子們呀!你們要真下決心修柔修善,那是正合天意,正符天道,有天相助的,可比學別的快多了!

所以,楊回捋順了這個道理之後,也正值天時,楊回非常快就修得婉婉有儀了,就像搖身一變那麼快!

因為她本身就是女子,從小也是侯府的大家閨秀,所以雖然這個過渡很快,但大家也不覺得很突兀。僅僅感覺原來的夫人比較幹練,後來可能灣裡各方面都不需要她了,人閒下來了,就嫻靜一些。

其實,她並沒有真的「閒」下來,而是開始做另一種事,「無事之事」。

這個世界一定要動靜皆宜,才能陰陽平衡。如果男子和女子都出來做事,都動起來,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會平衡,就會生病。

楊回作司法天神四處東奔西走的時候,青虛總是在閉關打坐,也是一動一靜,才能平衡三界。

而這個時候,張友仁出來做事了,那麼,楊回就要靜,這樣才能平衡。

但那時的瑤真和青虛根本做不成夫妻,他們兩個只是在無形中調和陰陽,因為他們所行的有形之事根本不適合做夫妻。

也就是說,這個社會,夫妻不僅不能同時都出來工作,而且一定要丈夫出來工作。

現在的社會,因為女子也出來工作,搶占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導致沒有那麼多的社會資源給男子,所以很多男子就顯得很無能,養家很費勁。可女子心裡又覺得很不平衡,我家的男人養不起家,她覺得自己既辛苦,男人又無能。

這不是男人或女人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

如果這個社會女子都不出來工作,這個資源一下子就多出一倍來,男子也輕鬆,女子也不那麼辛苦,大家就都舒服了。

有人又會說:那憑什麼讓女子不出來工作呀?怎麼不讓男子不出來工作?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女子不工作,在家帶帶孩子打掃房間,她依舊可以成為一個正常且美好的女子。如果一個男子在家帶孩子打掃房間,伸手朝女人要錢,這樣的男子哪個女人願意要呢?如果整個社會風氣變成這樣,人類就要滅絕了。

母系社會只是人類非常非常簡短的一個過渡,那樣的社會不會產生文明。

人類要想長久的發展下去,陰陽必須要正過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