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5月11日】
一日,楊回正在打坐,定中忽至一山,山前的石碑上寫著兩個大字:
崑崙
她的元神在這山中緩緩飄著,滿眼的碧綠山川,燕語鶯啼,讓她倍感愜意。
不一會兒,竟聞到一陣桃花香,她便向那桃花源飄去。
「蟠桃園」幾個字映入眼帘,她的心間突然一顫,剛想離去,就聽園子裡一個聲音喊道:
「仙子們!你們的母親來看你們啦!」
她回頭一看,這不是渡河散人嗎?便上前打個招呼。
這時,渡河散人身後又飄來七位仙女,她們的衣服依次呈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
渡河散人和楊回打招呼,說道:
「夫人,你的舊園,我們打理的可好?」
楊回看著這滿枝的桃花,說道:
「吉澄祉欣舒靈竅,十裡怡芳崑崙桃。」
渡河散人對身後的仙子們說道:
「快去拜見你們的母親!」
這七位仙子羞答答的跪下,對楊回行禮說道:
「母親萬安!」
楊回想起自己確實有七個女兒,一出生就被散人領去了崑崙,說是養在了一個園子裡,好像就是這個蟠桃園。她仔細打量著她這七位女兒,發現她們不僅身材婀娜,面容也十分嬌美,便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快快起來!」
這七位仙子羞怯怯的起身,她們也抬起頭看向自己的母親,她們看著自己的母親,發現母親的面容也似碧玉年華,很年輕。母親對她們一笑,又很和藹,母親的身形不高,但又威儀滿滿。
可這幾位仙子在楊回面前,好像拘謹了不少,也不太敢多說話。
這時,渡河散人發現了仙子們有些拘謹,便說道:
「你們的母親啊,最是開朗愛笑,你們以後就知道了。別傻站著了,這麼久沒見到母親,還不去說說話兒!」
楊回笑著問散人:
「呵呵,她們難道是怕我?」
渡河散人開玩笑的舉起一根手指,放在眼邊,調皮的說道:
「就一點點。」
楊回笑著說道:
「哈哈哈!快來!讓我看看你們,怎麼都長得這麼婀娜俊俏?!一點也不像我,我剛剛還以為認錯了呢!」
幾位仙子一聽母親在和她們玩笑,輕鬆了許多,都過來圍在楊回的身旁說說笑笑。
「你們是不是還沒有名字呢?」楊回問道。
渡河散人說道:
「是呀,沒起名字呢,你剛剛那句七言詩就很好,吉澄祉欣舒靈竅,也正好七個字。」
楊回想了想,說道:
「嗯,把竅改成巧,再加一個字『容』。」
這七位仙子從此以後,就依次叫作:
容吉、容澄、容祉、容欣、容舒、容靈、容巧。也叫作:吉女、澄女、祉女(織女)、欣女、舒女、靈女、巧女(巧兒)。
這七位仙子和她們的母親說笑了一會兒,渡河散人說道:
「她們現在住在青鸞那裡,青鸞也經常照顧她們。她們剛才有些怕你,或許也是因為青鸞常常和她們提起你前世斬妖除魔的事。」
楊回笑著說道:
「現在不能斬妖了,只能讓她們的哥哥戩兒去做了。」
她們知道自己有個哥哥,都很驚喜……
楊回出定,看見戩兒也剛出定,於是說道:
「戩兒,我去崑崙山了,看望了你七個妹妹。」
張戩驚喜的說道:
「噫?我還有七個妹妹呢!」
楊回說道:
「是呀,大妹叫容吉,二妹叫……誒呀,想不起來了。」
張戩笑著說道:
「娘每次都說想不起來,可每次我都打不過您。」
楊回笑著說道:
「快了,你馬上就能施展神通了。現在又過了這麼久,你的『五』參得怎麼樣了?」
張戩跪下向楊回陳述道:
「娘,這段日子,您讓我觀察野狐捕兔,蟒蛇伏狐,角鷹抓蟒,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星火燎原,澤潤莊田,水蝕刀斧……我漸漸明白,您說的這個五,是指三界中五行的相生相剋,而武學的精要,就在這兒,兒悟的可對?」
楊回讚許的點了點頭,說道:
「嗯,不錯。那戩兒,你可知如何運用?若遇兔妖,你總不能現去請狐妖幫忙吧?」
張戩面露難色,說道:
「是呀……」
楊回又說道:
「娘曾將自己的法器封印在了石壁中,因沒有了法器,作戰總是不便,便將草木隨風而化,隨物化器,以治妖邪。」
張戩說道:
「哦!那孩兒也學會這隨物化器之法!」
可楊回卻搖了搖頭,說道:
「你呢,和娘不一樣。娘性屬土,自然善用草木,你卻非也……」
楊回陷入了沉思,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
「我隨物化器之時,借的是風。而我兒本澄陽澄陰所化,我兒就是風呀!戩兒,你不用隨物化器,你可自行變化!」
張戩問道:
「我自行變化?它是兔子我就變狐狸?它是蟒蛇我就變角鷹?」
楊回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只要等你出了七十二地煞術,有色之物,皆可變得,不難。」
張戩又問道:
「那什麼難呢?」
楊回又說道:
「難的是,要變的像,要和真的一模一樣。這,可就是心性上見了。你的心要見過眾生,方能變化眾生。」
張戩問道:
「娘,我們每天都在見眾生啊?」
楊回搖了搖頭,說道:
「人都這麼覺得。人間的眾生,並非眾生本來面目。你肉眼見狐捕兔,其實,你沒有見過狐,也沒有見過兔。你見到這隻狐為何非要捕這隻兔,這才算見得一層。你見這狐捕兔的場面為何會被你見,你這算見到第二層……」
……
楊回就這樣教了張戩兩年多的時光,直到楊回將她能記起來的前世神通都教給了張戩之後,她才有空常回到家裡。
有時,張戩能明顯感受到母親教了他一半之後,就突然想不起來後一半了。
可這時,楊回每次都會說:
「無妨,八九不離十。」
楊回教的一部分前世記憶,加上過路師父指點的,再加上他自己悟到的,幾年之後,就修出了個散仙張戩。
張戩修的差不多了之後,也能常回家來,他有時在院子裡練武,張友仁看到之後,就開玩笑的說道:
「你娘這個半吊子(一知半解),教出來的徒弟還可以。」
張戩也會開玩笑的說道:
「爹!娘可不是半吊子,娘是『八九不離十』!」
鄰居家的小夥伴們爬上院牆,看張戩練武,有人就問他:
「少主!你這煉的什麼玄功啊?」
張戩便笑著說道:
「八九玄功!」
有人會說:哦,原來「八九玄功」是這麼來的。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八九七十二,也和太極有關。但張戩的功夫為甚麼會陰差陽錯的就叫成了「八九玄功」呢?
沒有偶然的事情。
高層的負神覺得張戩這個人太完美了,太十全十美了,無論是出身、樣貌、品德、能力、人生經歷……都太好太順了,所以,以「八九」對他示警。那意思是說:你太完美了吧,你父母定好了要修上天庭,做三界的帝,你自身又這麼完美,你要警惕呀,三界無全法,你應該八九,你不應該是十……
壞滅之法,就是很扭曲呀……
一日,張戩與母親的閒暇時刻,張戩問道:
「娘,您怎麼沒出神通呢?」
楊回想了想,說道:
「可能是怕我出了神通,去打仗吧。」
張戩又問道:
「那娘,你出了神通之後,會去助西岐打仗嗎?」
楊回不假思索的輕鬆答道:
「會呀。」
張戩哈哈笑了起來,說道:
「哈哈哈!娘之率真,兒亦不及。」
楊回也笑了起來。
張戩又問:
「娘,你說爹神通廣大,為甚麼不去助西岐打仗呢?」
「他不喜歡。他喜靜,不愛動。」
「哦,是沒興趣啊!」
「其實,你爹就是喜歡的事,如果不該做,也完全能忍得住。」
張戩若有所思……
楊回鄭重的面向張戩,對他教誨道:
「戩兒,你一定要記住,如果遇到十分想做,卻又不應該做的事,一定要忍住!萬事,真為善始,而忍,得善終。
一件大事,要想成功,不能只有真,也一定要有忍。
凡成大事者,必須要忍得住!切記!忍住!」
張戩也鄭重的說道:
「娘之教誨,戩兒謹記!」
……
有時,張戩在山裡練武,也會引來圍觀者。
一日,楊回的幾位老朋友就在張家灣的上空看張戩練武。
只聽玉鼎對川悠說道:
「師妹前生作戰,好像很少運用變化之術。」
川悠點了點頭,說道:
「是,她覺得這樣變來變去不威風。」
玉鼎又不解的問道:
「師妹如此率性,為何戩兒的武藝,被她教得這般乖滑?」
此時,楊回聽到了他們的對話,便回答道:
「他是我兒子呀!我若教你,定不乖滑!」
楊回愛子,怕他傷到,所以只教他智取,從不教他硬拼。
這句話,逗的他們哈哈大笑,玉鼎說道:
「師妹對我說話不那麼客氣了,她怕是想起來了!」
於是,他們幾個便對楊回喊道:
「師妹!瑤真!你想起來啦!」
楊回笑著說道:
「不想起來,被你們誆騙的不知要行多少大禮!」
「哈哈哈哈……」他們笑了起來。
「對了,師兄,你幫戩兒打造個法器吧!」
玉鼎說道:
「好,正好西岐與殷商馬上開戰了……」
很快,張戩修煉了不到五年,以灣外的時間算呢,現在正好是一年零九個月。西岐與殷商的戰役再次開始。
張戩出灣之前,楊回告訴他四句話:
「戰戰應巧取,硬拼已下風。智先勇後行,能幻不用真。」
張友仁也告訴他兒子:
「戩兒,戰場報名時,莫露出張家灣來,就說你是崑崙山天神府瑤真門下便可。」
「好!爹娘保重,孩兒去了!」
張友仁楊回慈愛的看著張戩離去……
戩兒走後,楊回便又全身心投入到張家灣的文化奠定中。
這幾年,張友仁與眾神主要在張家灣逐步制定「人禮」。
「禮」和「理」是同音字,沒有偶然的事情,中華文化的內涵非常深,其實就是在告訴人,神為人定下的人禮就是天規範人的天理。
中國大陸自從傳統文化被破壞以來,父與子,父與女,母與子,母與女,夫與妻,妻與婆,鄰裡與鄰裡,遠戚與近親,師與生,朋與友……皆無人禮,所以,現在的人,已經完全背離了神為人定下的天理。
(其實非常可怕,現在很多父親強暴女兒的,老師強暴女學生的,子殺母的,同性戀……這些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禮」了,就沒有分寸了,非常可怕,這個第五季會著重提到。)
後來在大陸出現了一個詞,叫「國學」,就是說我們中國本國的學問,古老的學問。現在的國學大體上尊孔子為萬世師表。
可是,孔子一生想恢復的是什麼呢?
孔子一生想恢復的就是「周禮」。
因為孔子知道,人間任何的天災人禍,都是因為人背離了天道,天理,所受的因果。
人無「禮」,則背「理」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