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中國文化的又一輝煌時期 宋朝(一)

(公元960年--1279年)
心緣


【正見網2004年10月26日】

「五代」時的混亂僅僅持續了五十幾年後,又一個統一的王朝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這與持續分裂了三百多年的南北朝時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或許,在經歷了繁華盛唐後,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國家的分裂狀況也就不可能長久存在。

宋朝從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起,到1279年被元朝滅亡,共立國三百一十九年,比唐朝持續的時間略長,但其影響卻遠在唐朝之下。不過,這一時期,卻是繼唐朝之後,中國文化科技發展的又一輝煌時期:繪畫、文學方面等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並與唐代文化共同影響著此後1000年的中國。

史家通常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1127年前的宋朝為北宋,1127年後的宋朝為南宋。北宋基本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大業,並處在與遼國、西夏國和金國的對峙時期,而南宋則是偏安衰亡時期。南宋時期,儘管統治者軟弱無能,但由岳飛、文天祥等人演義的「忠烈」之歌卻流芳千古,讓後人明白了「忠」的真切內涵。

關於宋朝建立的相關預言

關於宋朝的建立,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預言《馬前課》和唐朝李淳風等著的預言《推背圖》中都早有所述。

《馬前課》的第六課寫道:「惟天生水,順天應人;剛中柔外,土乃生金。」 我們不妨結合歷史,解析這一課。

歷史上,趙匡胤於公元960年黃袍加身,結束五代,建立大宋,而趙光義於公元979年一統天下。公元961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根絕了兵變之源。大宋創立以來對前代各朝各國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殺戮,對平民百姓也能實行仁政,修生養息,懷柔以安天下。平民百姓渴望的天下太平得以實現。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水性至柔」,故而首句為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天心民心皆大快。

幾百年後的另一部預言《推背圖》的第十五象和十六象也預見了趙匡胤出世,統一天下,建立宋朝的史實。

第十五象的圖中畫著一棵樹,下站一人,手執掃帚,暗喻趙匡胤出來,掃清天下,建立宋朝。讖文是:「天有日月,地有山川,海內紛紛,父後子前。」意思是大自然井然有序,而人世間的五代十國卻戰亂頻繁。

頌文是「戰爭中原迄未休,幾人高枕臥金戈。寰中自有真天子,掃盡群妖見日頭。」意思是五代十國以來,中原戰亂不休,人人枕戈待旦,誰能高枕無憂。但終於有真命天子趙匡胤出來,平定了戰亂,並統一了天下。

第十六象的圖中畫一人中間坐立,下面幾人站立,另有一人為坐著的人打傘。暗喻趙匡胤稱帝,眾臣參拜。

讖文是:「天生一水,姿稟聖武。順天應人,無今無古。」意思是宋太祖趙匡胤是應天運而生,而宋朝也是順天意而建立。頌文是:「納士姓錢並姓李,其餘相次朝天子。天將一統付真人,不殺人民更全嗣。」前兩句講南唐後主李煜和吳越王錢,m投降宋朝,其它南方小國也一一歸順,朝拜宋太祖。第三句的真人指宋太祖,說他是真命天子。第四句講的是宋太祖不殺降臣。

宋朝的建立

*宋太祖趙匡胤的身世和異象

趙匡胤,是涿郡(今北京西南)人。927年生於洛陽。史書記載,說他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長大後,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趙匡胤曾學習騎射,技藝在眾人之上。一次試騎一匹頑劣之馬時,他不用馬鞍,當勒馬衝到上城斜道時,頭觸門楣墜地。周圍的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卻不料趙匡胤起身追馬,並騎上馬背而毫髮無損。眾人皆以為奇。

後漢初年,趙匡胤出外漫遊時,在襄陽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告訴他,「北往則有遇矣」。此後不久,趙匡胤應募到周太祖郭威帳下,並逐步升為滑州副指揮。周世宗時,因為屢立戰功,被升為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

*宋朝的建立

周世宗死後,皇位傳給了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周恭帝。恭帝年幼,無法執掌朝政。

960年春,禁軍統帥趙匡胤,利用帶兵北上抵禦遼國進攻的時機,在今開封東北的陳橋驛,發動了兵變。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等授意將士將黃袍加在趙匡胤的身上,擁立其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都城開封,奪取了後周政權,定國號為「宋」,史稱「北宋」。史稱趙匡胤為宋太祖。

*北宋王朝的統一之戰

北宋建立時,北方有依舊強大的遼國和北漢,南方則有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割據政權。宋太祖趙匡胤採取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因此在宋遼邊境上採取守勢,而集中優勢兵力去統一南方那些經濟富庶但實力較為薄弱的割據政權。

963年,北宋首先出兵滅掉了荊南,接著陸續滅掉了後蜀、南漢和南唐。在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下,978年,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和吳越的錢釣相繼歸附,南方的割據政權全被消滅。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出征北漢,把「十國」中的最後一國滅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立割據的局面,而代之以新的統一局面。但被遼國占領的幽雲十六州卻始終未能克定,從而留下了隱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