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07日】
在逆境中堅守操守,才是真正的考驗。順境時說幾句豪言壯語毫無壓力,而當困境壓頂,連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時,依然不改初心,才是最不易的。
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生活困頓,不得不在荒坡上開墾求生,環境之艱可想而知。於是有了這首《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雨後的月色清新透亮,黃昏後朋友散盡,只剩詩人一人獨行。在這片荒地上,他拄杖而行,拐杖敲擊地面的「鏗然」之聲,竟在他耳中化為悅耳的音樂。
蘇東坡為人正直,屢遭妒忌誹謗,被貶謫幾乎成了常態。此次到黃州,人生跌入谷底。已近暮年的他,行走都成問題,更遠離了世俗的熱鬧與歡樂。然而他並不抱怨,而是學會了「隨遇而安」。既然境遇如此,又何必執著?
人在逆境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怨天尤人,總覺得世界虧欠自己,別人奪走了自己的一切,卻不知這也是命運的淬鍊。孟子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用在蘇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
東坡一生才華橫溢,卻屢遭坎坷。多次被貶,他都能欣然接受,不怨不怒,反而坦然面對。「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正是他最好的寫照。
被貶回京的路漫長無期,猶如黑暗中不見光亮,他仍能堅持操守,不起怨心,這才是真正的豁達與坦然。
反觀今日的人,稍遇波折便一蹶不振,沉溺低谷難以自拔。與蘇東坡相比,確實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