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05日】
很多人都喜歡鄉下的生活。那份安逸與祥和的場景,真的是讓人流連。其實這只是我們認知的鄉下,真正的百姓生活是辛勞的。是沒有閒暇時間去欣賞風景的。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南宋雖然看似柔弱,但百姓的生活還算是富足的,南方人的那種吃苦耐勞更是顯而易見的。很少有懶惰之人。
詩人寫田園生活,主要寫豐收。金黃的梅子、飽滿的杏、雪白的麥花、成熟的菜花。這是一個即將迎來豐收的日子。然而這種豐收背後卻是百姓的辛苦付出。詩人的籬笆旁看不到一個人影,因為大家都在辛苦的勞作。唯一活躍的就是那蜻蜓與蝴蝶。以動襯靜是一種寫作的常見技巧。
詩人看淡名利,隱居在鄉間。全詩沒有一個人(百姓)出現,卻可以讓讀者感受到百姓的辛苦勞作。這倒是非常有趣的。詩人寫詩,往往不僅僅是寫風景,而是要將自己心中的感慨融入其中的。不僅僅是寫百姓的辛苦,也是寫各行各業的不容易。中國人常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十年苦讀得功名,哪有不付出就得到成功的呢?
一首詩,我們可以欣賞它的用詞的嚴謹與柔美、壯麗與坦蕩、放縱與飄逸,也可以引申看到它的高深內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兼具所有的詩,才可以雅俗共賞,得以被傳頌至今。
每個人都有自己寫詩的特色,這取決於詩人的經歷與環境。與其說我們在欣賞一首詩,不如說我們在了解一個人。一首詩,在不同人的眼裡,看到的是不同的。這也與讀者的環境與經歷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