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源馨


【正見網2025年10月07日】

為甚麼人們看到明月,總會想到自己的故鄉和曾經呢?有詩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細細品讀,詩人們思念和盼歸的心緒有多少遊子感同身受,又有幾人能夠想明白這明月背後,思鄉之情中到底是什麼讓人如此的牽掛。

白露過完,馬上迎來中秋。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中秋與過年一樣,是合家團聚的日子。窗邊,望著圓月,想著,為甚麼在秋天有這樣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是為了沖淡秋天的蕭瑟和淒涼,還是為了慶祝一年的收穫,亦或者是為了迎接寒冬的到來?普天之下共同的一輪明月,詩人為何如此肯定「月是故鄉明」?他們心中想的到底是哪個家呢?

又想起那句熟悉的歌詞,「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敗過眼煙。是非本是前世怨,得法破迷上青天。」這首歌名為《夢醒》,我不懂音樂,卻總覺得這詞曲和歌聲的傳達,就像是來自家鄉的溫柔慈愛的呼喚。生命的源頭在哪裡?從古至今,貫穿東西方多少文學、歷史的記載和傳承,都在不斷的告訴著我們生命真正的來源不是這個肉眼看到的人間,提醒著不可「反認他鄉是故鄉」。

那我們為甚麼要選擇鎖住記憶,離家下走,進入這如夢幻泡影的紅塵滾滾的地方呢?如果人能夠夢醒,回憶起生命來自天國,又怎麼還會為了現在的這點名利情計較、爭鬥,根本不會放在眼裡吧?那時才是活的明白,才是幸福的開始吧。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四季,天氣,萬事萬物都有自己自然的運轉,生命最終的歸宿也是如此,那是我們的來源、故鄉,也是指明的方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詩三歲小孩都能背下來,我在想李白當時看到了什麼呢?他在想什麼呢?人生、歷史都是一場戲,每個生命在裡面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務,這戲的終點又在哪呢?

在此佳節,在溫柔的月光下,靜下心來,讀讀法輪大法創始人李師父所著的《為甚麼會有人類》,或許所有疑問就在此清晰,或許從此便能明了自己這苦澀的遊子之情到底源於何處。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