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鹿茸

容子


【正見網2004年12月18日】

性情溫馴的鹿自古以來廣為人們喜愛。在西方,傳說聖誕老人就是乘著由馴鹿拉著的雪橇,在聖誕夜給孩子們送禮物;在中國,鹿也是人們心中的瑞祥之物,傳說中的老壽星就是用鹿當坐騎。所以古時候人們把鹿稱作神獸。

鹿的全身都是寶,但是鹿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要算是鹿茸了。鹿茸生長在雄鹿的額上,是一種名貴藥材。梅花鹿的鹿茸是各類鹿茸的最上品。中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鹿茸「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壯志、生齒不老」及「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疲,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有鹿茸的功用,「氣味甘溫無毒、益氣壯志、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症、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鹿又名斑龍,此名最早見於《澹寮方》一書。按《乾寧記》云:「鹿與游龍相戲,必生異角,則鹿稱龍。」因鹿身上有白色斑點,這可能是鹿又叫斑龍的原因。元朝僧人繼>u的《澹寮集驗方》中記載:「昔西蜀市中,嘗有一道人貨斑龍丸,一名茸珠丹。每大醉高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慢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闕下穴。朝野遍傳之。」詩中「斑龍頂上珠」指的就是鹿茸,意思是說,人的精力消耗過度,用丹藥治療效果緩慢,只有用鹿頭上的嫩角才能補虛療體。

古代醫家還把鹿茸這樣的動物性藥物稱為「血肉有情之品」,認為「血肉有情,非金石草木例也」,「能栽培身肉之精血」。(《神農本草經》)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