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考

若萍子


【正見網2004年12月20日】

「祝由」一說,從現存典籍來看,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和《靈樞》。據這兩本書的描述和「祝由」一詞的本義,「祝」是指「祝禱」,多半是由「巫」來承擔的,因為「巫」和「祝」在古代基本上具有同樣內涵[1]。「由」則指病因、病由。因此「祝由」就是根據病因之所在,用祝禱去治病的方法。

《素問》說它是一種「古之治病」的方法,是通過「移精變氣」的手段來達到其去除病因的目的。由此可知,「祝禱」只是人們可以目睹的表面形式,真正實質性的除病過程是在超越感觀以外的「移精變氣」中去進行的。「往古」之時,人們沒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心志內守,「內無眷慕之累」,身處自然之中,順應四時變化,在那樣的「恬 z之世」,人身正氣強固,病「邪不能深入」,因此「移精祝由」就足以把病治好了。到了黃帝、歧伯那個時代,人就已經變得不那樣順應自然了。「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不順應四時氣候變化,逆著寒暑節氣行事,使得「賊風」、「虛邪」頻頻襲人,內傷「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乃至小病變大病、大病則造成死亡。這一來,祝由的方法也就不象過去那樣有效了。[2]

又據《靈樞》,祝由這種治病方法,自來就善治那種突如其來、既無外因又無內因的怪病。這種病一般人都歸於鬼神所為,因此由巫來祝禱就是理所當然的了。但歧伯認為,其中也有病邪留在體內「未發」,一旦病者心中情志波動,「血氣內亂」、正邪「兩氣相搏」而成病的。由於這種病的病因(物質結構)極其微細,「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因此就像鬼神引起的一樣。當黃帝問為甚麼可以祝禱而治癒時,歧伯回答說,古代那些巫,由於知道各種疾病的克制方法,又預先看到病是從哪裡來的,因此用祝禱來治療就能奏效。[3]

按《歷代職官表》所載,「祝由」治病的方法在周代至唐代以前的官方醫療機構中都沒有被提到,但是在唐代的「太醫署」中卻是四大科之一,只不過名字叫作「咒禁」,更加強調其「祝禱」的內涵以及禱詞的「咒語」性質。唐代的「太醫署」既是醫學教育機構,又是醫療單位,在編制上分為四科:醫科、針科、按摩科、咒禁科。其中醫科又設有體療、少小、瘡腫、耳鼻口齒和角法等不同專業。每一科中設「博士」一人,其餘依次設有「醫師」、「醫工」、「醫生」若干人,在醫科和針科中還各有「助教」一人,次於「博士」、高於「醫師」。在當時的「咒禁科」中設有「咒禁博士」一名、「咒禁師」兩名、「咒禁工」八名、「咒禁生」十名。[4][5]

從唐代以後到明代以前,「祝由」或「咒禁」的名稱又不見於官方記載了。明代的最高醫療管理和教育機構是「太醫院」。太醫院中設有十三科: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口齒、接骨、傷寒、咽喉、金鏃、按摩、祝由。一方面,祝由治病的方法又重新得到了官方最高醫療機構的承認和扶持;另一方面,祝由科已經是十三科之末了,因此有「祝由十三科」之稱。到了清初,太醫院的科別設置減為十一科,祝由科被排斥出了太醫院。明代以後,似乎祝由科便再沒有回到過官方醫療機構的花名冊上。[4][5]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祝由治病的方法就已經沒人用了或者絕傳了。在中國大陸的氣功高潮時期,還有人把祝由治病的方法當作氣功方法來傳,或者用它來治病掙錢。因為它和氣功治病有某些相同點:都不使用藥物;治病機制都不能用通常的醫學理論來解釋等等,因此也有些人便把它和氣功治病混同起來。

如果一種治病方法超越了常人感官所能體驗的範圍,同時也超越了常人理念所能認識的範圍,並且往往不能通過常人自己的努力去學習,更不能大面積的去傳授和普及,我們就把它叫做「超常」的治療方法。比如,中醫內科的方法不是超常的,因為多數情況下中醫的處方都符合現存中醫的基本理論,這些理論人人都能學習和傳授;針灸和按摩也不是超常的,他們的治療過程能被多數病者感覺到或者部份的感覺到,他們的理論已經成為指導臨床治療的準則,其學習和傳授也是廣為普及的。而「祝由」則是超常的治療方法,因為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一種通行的、可以為常人理解、接受的理論來指導和解釋它的治療原則。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非超常的治療方法中也可能包含某些超常的成份。比如,中醫內科的方法不是超常的,但有些中醫處方(比如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某些方劑)的結構完全不符合甚至違背現行中醫理論,而又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當我們用這些處方治病時,又可以說是用了超常的方法。因此,當我們說一種治療方法不是超常的,是指用這種方法治病的情形中,絕大多數案例中用的都不是超常的方法。

當一種超常的治療方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常人「掌握」,產生出越來越多可以普傳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時,它就逐漸的變成了非超常的方法,也就是變成了常人層次的東西。這一過程就是我們說的「常人化」過程。「常人化」的概念已經被明確的提出來了[6],但細節性的描述和用這一概念來解釋、闡述中醫史上的諸多重要現像,則將留待以後的專文去處理。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在常人化前後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其最明顯的區別是:常人化以後的治療效果會遠遠不如常人化之前。不僅如此,哪怕一種方法沒有被常人化,但卻被大面積的使用了,其治療效果也肯定會大幅度下降。「祝由」療法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另一個最明顯的近期例子是「氣功」治病)。

上古時代(這裡指黃帝時代以前的某個時代)有一個叫苗父的人,是一個「上古為醫者」。他的診治手法和過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用菅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編成蓆子,供病人和自己坐、臥,又用草把子紮成狗的模樣。對於任何前來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隻草狗,面對北方,口中念念有詞,念出十個字來。於是,無論是扶著來的,還是抬著來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復如初。[7]

苗父的治病手法,完全滿足「祝由」治病的定義,但我們卻不能把他說成後世所謂的「祝由科」醫生,因為後世「祝由科」醫生們遠遠沒有如此神奇的療效。「祝由」是很難常人化的一種治療方法,特別是在當今許多人都不信神的社會裡。但它也在不斷承傳中發展出了一些可以廣為普傳的常人技巧,比如念咒、畫符、燒符、焚香、化紙等等。然而,也就因為這一原因,它的治療效果就必然要下降,因此後世的「祝由科」醫生們通常治不了大病,不象苗父那樣只用一隻草狗十個字,就能治大小各種疾病。

其實,我們認為,「祝由」治病的人和他們治病的機理都可能有層次上的千差萬別。在遠古時代用「祝由」治病的人可能多數是修煉人或者天生的特異功能者,以後傳播面廣了,不但治病效果不行了,治病的機理也變了。特別是後世那些役使低靈為自己謀取物質利益的人,他們不但完全敗壞了「祝由」治病這種歷史極其悠久的治病方法,而且會給病者、甚至他們自己帶來許多難以預測的危險。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漢)許慎 撰,(宋)徐鉉 校定;
[2] 《移精變氣論》,《黃帝內經・素問》王冰註解、林億等校正;
[3] 《賊風》,《黃帝內經ܩ靈樞》;
[4] 《歷代職官表》卷三十六,(清)永? 等修纂;
[5] 《中國醫學史講義》,北京中醫學院主編;
[6] 《中醫的修煉內涵》,正見網:2004年5月15日; 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5/15/index.html
[7] 《苗父、俞跗列傳》,正見網:2004年4月9日。
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4/9/26624.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