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0月19日】
摘要
中醫內科講究“脈、因、證、治”;外科有麻醉、止痛、接骨、按摩等各種很好的醫術;針灸科的效能,卻是任何西方的醫學理論和實用上難以望其項背的。
古代的中醫很早就有分科的概念;明朝官方的太醫院,已經很科學的分成了十三科,有: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針灸、口齒、咽喉、按摩、接骨、金簇、眼科、祝由等科。
中醫治病,這每一分科都是很有效的,雖然分屬不同科別,但是卻互相之間都有相通的、類似的理。
近代醫學,一直在努力發展醫術、醫理,本來它的目地是把病治好;可現在卻發現有這種現象:治好病是為次要,檢查生病的理變成主要的了。為甚麼如此呢?
理論愈來愈進步,儀器發展也能愈來愈進步,而且統計數字也愈來愈精細,甚至,更“先進”的,進入了更前沿的基因體分析與治病、臍帶血、幹細胞培育器官和各種器官的移植手術,離最自然的方法治好病的理想,卻愈來愈遠。
中國傳統醫學對於病的治療,講求的是“上工治未病”;傳統的醫學,每個科別又都有互相之間的聯繫;要讓人少生病、不生病,從中土傳統醫學找尋答案,應該比現在這樣一味的搞自動化、機械化要有希望些。
前言
傳統的中醫的確是個寶,它有良好的辨證工具,它有良好的治療藥物和治療工具,無論內科、外科、針灸科,它們都有良好的理論基礎,還有幾千年來所累積的前人經驗,被各種古籍保留下來了。還不止這些,中國傳統的醫學尚有更多數不盡的好……
清朝末,西洋人挾著船堅炮利的勢頭,侵入中國;西洋的文化、西洋的科技與西洋的醫學技術都隨著帶入中國。看他們強大的火力,看它們西醫學術強勢的、快速的殺滅細菌之效,中國人不但不知如何自處,尚且所有的一切以前引以為傲的科技,都開始覺得自嘆弗如;看它們所有技術上的速效,以為只有它們才是解救人類的救星。
不過,多年來的西方科學發展,似乎在醫學上有了長足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增長了,可為甚麼人類的疾病卻層出不窮呢?今天多一種病情,明天又多一種出來,還有近年來的各種流行性疫情,象2003年初的SARS,同年下半年的鳥類流行性感冒(Avian Flu),被人簡稱為“禽流感”,死亡率的統計卻是超過百分之五十,在中國大陸的統計卻將近百分之百。
科學愈進步,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不是應該愈少嗎?
◇◇◇ ◇◇◇ ◇◇◇
不同於現代醫學的分科方式,古時的中醫分成十三科,包括了中醫的內科、外科都能用以治病,如果粗分它的話,內科包括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科、傷寒科(寒傷與熱病都屬之),外科包括瘡瘍、接骨(以前也有叫正骨、正體的)、金簇、按摩等,兼有內科與外科特性的有口齒、咽喉、針灸、眼科,只有祝由科是超常的一科,不是用一般人的常識能理解和實際運用的。
【中醫內科的特性】
內科,講究使用察色與脈,看望人的顏面與身體各部氣色變化,按身體各部的脈象,分辨病人的幾種特有脈,大半可以看出病的端倪。除了色脈之外,還以通過聽聲之法辨別與探問病發的各種現象,可以知道發病的原因。
中醫特有的分析病情工具,包括十二經絡、五臟六腑、氣血津液,還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的概念,是很完整的、很整體性的。這些概念,現代醫學雖然有一部份類似,但卻不象中醫那樣完整,因此用中醫察病治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感冒,尤其是病毒感染型的感冒,現代醫學至今沒有任何藥物或工具能提供治療,前些年的SARS,最近的禽流感等,都讓人頭痛不已、驚懼不已。不管古時也好,現代也好,中醫沒有病毒的概念,也不需要知道病毒的概念。中醫只要使用中醫特有的思考模式,認定外感原因就是“風、火、暑、濕、燥、寒”所成,就可以對應而治好了,有風散風,有火瀉火,有熱清熱,有濕滲濕或散濕,燥氣就用潤的方式,寒者可以運用溫的方法,治療之方是很多彩多姿的。
所有內科的診斷治療方法,包括傷寒、溫病的治療,全都依著“八綱辨證”、“八法治療”的原理原則作治療;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始,對於病情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路可循,那就是:病情有無“陰、陽、虛、實、表、裡、寒、熱”的表現,這種診斷的理路被後世稱為“八綱辨證”。是的,只要能掌握這些要點,再加上“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在表者汗散之、在裡者下之或吐之”的治療原則,大部份的內科病都能治好。所以人稱內科“祛邪三大寶”就是指的“汗、吐、下”三法。
【中醫外科的特性】
麻藥:中藥有麻醉的方法。《列子・湯問篇》扁鵲以“毒酒”給病人喝下,病人被麻醉後,醉死三天,動了兩人互換心臟的手術。但是,可考有藥方名而無藥物的麻醉藥,是早在東漢華佗(112-207)時期,他曾使用“麻沸散”使病人醉無所覺,替人麻醉之後做腹部外科手術;最妙的是,那時還懂得縫合術、愈瘡術等,手術後一個月可以平復。
《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華佗的這種麻醉法已經屬於全身性麻醉的方式,麻沸散對後世中醫外科、傷科、骨科都有很大的影響。
華佗使用麻醉藥輔助做手術,比起19世紀英國化學家戴維(Davy, H.)發現笑氣,1844 年威爾斯(Wells, H.)用笑氣作麻醉藥,進行拔牙;1846年摩頓(Morton, W. T. G.)採用乙醚麻醉作手術、1847 年英國辛普森(Simpson, J.Y.)用氯仿作麻醉劑治病早了1600多年。
不但如此,中醫的麻醉還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如果手術結束,可以使用甘草湯或鹽湯解掉麻醉劑的麻醉效用。
元朝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主張骨折脫臼進行復位之前應行麻醉,然後施術,他使用“草烏散”作為麻醉藥,以酒調服,俟病人昏睡施行骨科的整復或手術,術後令病人服鹽湯或鹽水即可甦醒。
後世的《傷科大成》也有麻藥的製作與應用,要施術時用“陳酒下,任刀割拿捏,不知痛苦”;如果施術完畢,要解它的麻醉毒性,“服甘草湯立蘇”。還有整骨麻藥,亦用“燒酒和敷,任刀割接骨,不知痛苦”。
手術:扁鵲的針灸以及各種醫術都非常好,可當見到虢太子病死之時,中庶子說古時候有更好的醫生,不需要用藥,只要用針灸導引與按摩等,即可治好了病,如果需要動手術,也能針灸麻醉後,再把皮肉割開,把內臟腸胃洗一洗,就可以縫合後改善病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中庶子曰:“……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
《列子・湯問篇》記載,扁鵲的高超醫術,令兩位被治好了的病人願意互換心臟,原因是二人一位志強氣弱,一位志弱氣強,讓兩位病人飲“毒酒”,迷死三日後,“剖胸探心”換好,只是投以神藥,就於是傷口癒合了,解決了手術問題,都好了。(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
《後漢書・華佗傳》華佗則以為疾病如果發於內,而針藥難以治療的就使用“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腸胃,則斷湔洗,除去疾穢”等開刀手術。不但如此,還能做縫合的手術,敷上藥膏傷口就能在幾天內癒合,而且很快就能痊癒,“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綴耳鼻法:古時的中醫看到病人的耳、鼻因受傷而落下,都可以接續。《正骨心法》有“用人發入陽城罐,以鹽泥固濟,煆過為末,乘急以所傷耳鼻,蘸藥安綴故處,以絹縛定效。”之法。
接骨:曾有醫案雲,人因為摔跌而斷了腿骨,醫生用銅末拌酒一起服用之後,就接續好了。等病人死後十餘年在遷葬時,發現他的腿骨被接好的地方有銅末在周圍。傷科治療法中有許多使用銅接骨的處方。這種檢視治病後的效果性實驗,許多醫案的書中都有記載。(《朝野僉載》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乃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銅末束之。)
【足以傲人的醫學理論】
茲舉幾個經典書籍的例子。
《黃帝內經》文字的應用已經相當可觀,它豐富的理論體系,概括了所有醫學和與醫學相關的天文地理數學和音樂,例如針灸學、內科學、五行生剋、風寒濕熱等、經絡學說、臟腑的解剖學、五音與身體的病變治療等,甚至氣象方面的闡明;還有預言後世可能會發生的疫情例如SARS,它要發生之前還有前兆;另外,也有現代人斥之為迷信的,如巫祝等都有所闡述。這部書中僅有13個處方,都是很簡單而易於使用的方子。
《難經》中使用手太陰寸關尺切脈技術,它的根據是從《黃帝內經》而來,可是又自成體系,不但有切脈技術,臟腑解剖也有獨到的見解。針灸的補瀉和用穴發明,後世一直都被它所指導。
《傷寒雜病論》,後世將之分成兩部份,《傷寒論》、《金匱要略》,其實它是根據《黃帝內經》的指導原則,再將平時診病的經驗,有序地把六經病變和傳變,透過條述之法,還加以列出113個處方,中醫的處方從此可以傳承,並且啟發後世醫者的處方技巧。
《備急千金要方》,注重醫生的學術養成,包括經方的及卜筮的學習,和品德之養成,書籍最前面的開始章節就談“大醫習業”和“大醫精誠”,很注重婦人與小孩,啟發和影響以後專論婦人內科的書籍。
【中醫針灸科的特性】
《難經》列出“五俞穴”、“背俞穴”、“募穴”等的名稱與主治,它們的生克關係和治病的方法,如“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瀉南補北”、“春夏刺淺,秋冬刺深”……等,豐富的各種治療法。
徐鳳《針灸大全》提出了八卦的運用,有“靈龜八法”的應用法則;還有運用日主天乾和時辰干支的五俞穴“子午流注”應用原則;至今在臨床上還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中醫的針灸醫術本是“易學難精”的,聰明的針灸醫生為了教初學者,就把尋穴的方法通過很簡單的方式傳承下來,例如《醫學入門》記載的“崔氏取四花穴法”、“取膏肓穴法”、“騎竹馬灸穴”、“灸勞穴法”、“取腎俞穴法”、“取灸心氣法”……
明《針灸大成》總整理了楊繼洲家傳,以及當代之前所有針灸醫術的理論和實際運用,完整地讓後世針灸醫學者能一窺針灸之堂奧。
針灸的經絡治病法是很特殊的,《黃帝內經》有許多的治療法,如“齒痛屬陽明,上牙足陽明,下牙手陽明”、“頸項僵硬,不可俯仰者,足太陽;不可反顧者,手太陽”等都是很好的指導原則。
【中醫能治的病,卻以西洋醫術為主,絕無必要】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將中醫針灸醫術的神奇經驗帶出鐵幕,讓世人都看到了中醫針灸界的神奇效果。當時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針灸麻醉,輔助了外科的開刀手術。
本來外科手術必須要使用控制得宜的麻醉,無論吸入式麻醉氣體、局部性麻醉劑注射,或脊椎注射的全身性麻醉劑,都有術後的藥物殘留毒性。而針灸的止痛效果,卻沒有藥毒侵害的後遺症,術後的恢復期也短,看起來是蠻神奇的。
實際上,針灸、內科、外科、瘡瘍科等醫術,本來就可以用來治好許多難治之證,而不必動用到現代醫學的手術刀,例如闌尾炎、腫瘤、癰疽……等各種病情,許多古時的典籍都有記載。
也許,為了豐富一些經驗是件好事,做做實驗也並無不可,能因此知道中醫的止痛與麻醉醫學的確超常。但吾人所知道的,中醫臨床經驗傳承非常豐富,將中醫的特殊療效放到次要,用於輔助現代醫學變成主要,卻絕無必要。
結語
中醫本來就有很好的醫療技術和療效,無論內科、外科、針灸科等都是,理論和實際成效都是現代的醫學所不能望其項背的。甚至於要想開刀作手術,也早有好的麻醉和縫合技術與方法,只是這類好醫術卻不受現代人重視。現代,注重各種儀器發展的結果,能分析出的病名愈來愈多,開醫院的企業機構也愈來愈多,能治的病反而愈來愈少,例如2003發生的SARS和禽流感,至今也還未有一個保證可用的治療方法。另外,腸病毒、輪狀病毒、豬型流感、伊波拉病毒等,不是一樣嗎?
中醫能治好許多病毒性的疾病,只需使用古時的,例如傷寒的、溫病的理論即可。除了病毒性的疾病外,許多因為維生素缺乏的病、代謝異常的病等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為何吾人仍固執於現代醫學的科學性,而不能取決於治病的實際效用呢?
除了這些方面的考慮之外,現在的人還常為了因為服用藥物,實際上講,也可以說是被毒藥戕害了的臟器,以致於要洗腎、換腎、換肝、或移植其它器官,在在都是本末倒置。
生為中國人,應該引以為傲。中國人可以直接閱讀中文古時醫學和古針灸書籍著作,以得到第一手的資訊,改善極難治療的病情。西洋人要通過翻譯,才能學習和閱讀中文書籍、中文醫學著作。舉例來說,針灸的“扶突”和“伏兔”這兩個穴道,讀的懂中國字者,望文就可以生義地知道二穴道的不同了;它們二者有不相同的涵義,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可如果不懂中國字的,要用拼音法讀它(都讀如futu的音),就混淆不清了,而他們只能使用經絡代號,又沒法真正了解這穴道的意義。只是,現代的許多人卻看不到這些中國文化的內涵,硬要否定中國文化;或嫌中國的文字太難學習、也太難寫,就由官方整體的更動,十三億中國人都改用了現今通用的“簡化字”;其實,現在已經發生了古籍不經改寫,一般民眾卻不能看懂的情況。
中醫古籍傳承了很好的醫療經驗,古籍中的文字記載雖然艱深,可卻能指導現今的醫生們治好許多難治之疾;浩瀚的傳統中醫古籍,一般習醫民眾為何一定要依靠小部份的醫生學者改寫,否則不能看懂文字呢?只有從新考慮,從新教育中國人懂中國字,中醫的傳承和發揚可不是小事!當然,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也絕非小事!
中醫自古即將好醫生分成幾等,有謂“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有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都認為好醫生讓人不生病。唐朝孫思邈有雲“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把好醫生再分成幾個層次,最好的醫生可以治國,而稍次的則能醫人,會教育人們修身養性而不生病,再次的才是醫病的醫生。
中國古時的醫生,他們治病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讓人不生病;可現在的醫藥發展趨勢卻是反的,應該如何改變?也許,只有恢復古時的那種醫生養成方法,讓古代的中醫學術思想指導我們未來的醫學走向,才是最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