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四):唐朝之《五方獅子舞》

木木


【正見網2007年03月23日】

唐朝著名的舞蹈《五方獅子舞》緣於《佛說太子瑞應經》中的典故。在該經書中記載:「佛初生時,有五百獅子從雪山來,侍列門側。」

《舊唐書・志第九》記載:「《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師子鷙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唐《通典》中更詳細的描述了舞時的情況:一個獅子由二人扮成,蒙上一層獅皮,一人在前,身體直立,手擎獅頭;另一人彎肘雙手抱前面人的後腰。十人扮演五頭獅子,獅子顏色分為五種,各立一方,表演獅子的「俯、仰、馴、狎」等情態;他們連同兩個「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的「獅子郎」共十二人一起歡跳「太平樂」。旁邊同時還有一百四十人的樂舞隊伴奏龜茲樂。據唐段安節著的《樂府雜錄》記載,樂有篳第、笛、拍板、四色鼓、楷鼓、羯鼓、雞婁鼓。場面宏大壯觀,充分體現了盛唐的氣魄。

據說喜好並對音樂頗有研究的唐玄宗還親自做《五方獅子舞》的導演,而楊貴妃也曾親自表演獅子舞。唐玄宗時規定跳五方獅子舞時,黃色獅子位於中央,其它四方的獅子各為青、赤、白、黑四色。五頭獅子分別代表全國的東、南、西、北、中。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